李嘉朋
- 作品数:90 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佛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颌面部巨大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术后复发一例被引量:1
- 2010年
- 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因其病变广泛、血供丰富,疗效不甚理想。近年来,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为颌面部AVM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接诊1例颌面部巨大AVM介入栓塞术后复发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 陈巨峰李金冼淡李嘉朋劳均平莫础嘉李捷
- 关键词:巨大动静脉畸形术后复发介入栓塞颌面部先天性发育异常AVM
- 口轮匝肌重叠瓣人中嵴重建术的应用
- <正>目的:探讨应用口轮匝肌重叠瓣重建人中嵴的整形效果。方法:2004年5月至今,应用口轮匝肌重叠瓣整复单侧唇裂术后上唇人中嵴畸形12例,术中切除皮肤疤痕,创口两侧作皮肤、肌肉和黏膜之间锐性分离,切断附于鼻小柱基部和患侧...
- 李嘉朋廖贵清苏宇雄区德明
- 关键词:口轮匝肌肌瓣人中嵴
- 文献传递
- 发际缘切口在颧上颌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发际缘切口联合附加小切口行颧上颌复合体骨折坚强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35例患者采用发际缘切口联合附加小切口行颧上颌复合体骨折解剖复位,Mini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35例均一期愈合,面部畸形得到明显...
- 陈巨峰李金符志峰李嘉朋于春梅邓雪莲莫础嘉
- 关键词:骨折坚强内固定
- 唾液腺内镜联合口内黏膜切开治疗颌下腺导管后部结石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唾液腺内镜联合口内黏膜切开治疗颌下腺导管后部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颌下腺导管后部结石,在唾液腺内镜引导定位下,在结石表面的口底黏膜上切开,找到结石后,切开导管取石,接着再应用唾液腺内镜探查冲洗导管,术后放置支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取出结石。术后1例出现舌头麻木,2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2年,均没有再出现进食后颌下区肿胀。除一例导管口未见明显唾液分泌外,其他病例导管有分泌清亮液体。结论:在唾液腺内镜辅助下,经口底黏膜切开结合术后放置支架治疗颌下腺导管后部结石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 李金陈巨峰刘士维李嘉朋
- 关键词:颌下腺导管
- 游离腓骨肌皮瓣在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根据12例患者颌骨缺损的部位和特征,对腓骨进行塑形、钛板固定,恢复颌骨的形态和功能,并对面部形态的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等进行评价。结果所有腓骨肌皮瓣修复颌骨缺损均获得成功,患者外形恢复满意,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游离腓骨肌皮瓣是修复颌骨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 陈巨峰李金冼淡李嘉朋莫础嘉劳均平李捷杜永军
- 关键词:腓骨肌皮瓣颌骨缺损
- 鼻咽癌放疗后颌面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总结鼻咽癌放疗后颌面部多原发癌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 11例鼻咽癌放疗术后口腔颌面部出现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患者因开口受限影响麻醉与手术视野 ,手术有一定难度 ;解剖层次不清 ,易损伤血管神经 ;局部组织再生能力低下影响伤口的愈合和皮瓣的生长 ;组织缺损大 ,需远处肌皮瓣转移修复 ;本组病例发生的多原发癌多数为高分化鳞癌 ,手术和再次放疗后 ,平均随访 5 .7年 ,死于指示肿瘤和第二肿瘤的死亡率为 45 .5 %。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的治疗难度大 ,远期疗效不佳。
- 彭国光吴俊伟林铭陈巨峰李嘉朋邓雪莲李捷莫础嘉冼淡
-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多原发癌口腔颌面部
- 前臂桡侧逆行皮瓣游离移植舌再造
- <正>目的:探讨前臂桡侧逆行皮瓣在舌癌根治术中Ⅰ期舌再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合适舌癌病者21例,在舌癌根治术中Ⅰ期行前臂桡侧进行皮瓣舌重建,观察术后皮瓣生长,舌的外形与
- 吴俊伟彭国光莫础嘉陈巨峰邓雪莲李捷冼淡李嘉朋
- 关键词:舌再造
- 文献传递
- 硬膜外管在涎腺内镜术后作为支架的初步研究
- 慢性涎腺炎或者涎石病是相对常见且难治疾病。涎腺内镜在治疗涎腺炎或者涎石病成功运用,并且具有微创及腺体保存的作用,目前已广泛使用,但仍然有些问题需要探讨的。就比如内镜手术术后是否需要置管,以及置管时间多长目前仍无定论。目的...
- 陈巨峰李金李嘉朋冼淡王磊张国润
- 关键词:硬膜外管涎腺内镜涎石病
- 文献传递
- 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纳入试验组,行肿瘤及瘤体周围腺体区域性切除术。另选56例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的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术后涎瘘、面瘫及味觉性出汗综合征发生率。结果随访3个月~5年,试验组均无肿瘤复发,腮腺术区凹陷畸形不明显,腮腺分泌功能均基本正常;对照组亦无肿瘤复发,但均有不同程度的腮腺区凹陷畸形,腮腺均无分泌功能。试验组术后发生涎瘘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5.23,P<0.05),发生面瘫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16.10,P<0.05),发生味觉性出汗综合征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18.60,P<0.05)。结论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肿瘤及瘤体周围腺体区域性切除术优于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
- 陈巨峰李金李嘉朋冼淡劳均平莫础嘉李捷
-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面瘫
- 对侧舌瓣旋转修复舌根癌术后组织缺损13例
- 2009年
- 目的探讨使用对侧舌瓣旋转修复舌根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3例舌根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舌根癌切除后采用对侧舌瓣旋转修复术后组织缺损,并同期行同侧颈淋巴清扫术。结果13例患者术后舌瓣边缘无裂开坏死。随访2~6年局部未见复发,舌尖均能伸出下前牙切缘以外,语音及吞咽功能良好。结论采用对侧舌瓣旋转修复术,能较好地重建舌根癌术后组织缺损,恢复舌的语音和吞咽功能,具有操作简单、方法实用的优点。
- 冼淡莫础嘉陈巨峰方溢云劳均平李嘉朋
- 关键词:舌癌鳞状细胞癌舌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