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凤臣

作品数:1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4篇下肢
  • 4篇静脉
  • 3篇手术
  • 2篇血管密度
  • 2篇血管内皮
  • 2篇十二指肠
  • 2篇曲张
  • 2篇滋养血管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密度
  • 2篇细胞
  • 2篇下肢静脉
  • 2篇下肢静脉曲张
  • 2篇内皮
  • 2篇静脉曲张
  • 2篇管壁
  • 2篇肠癌

机构

  • 15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李凤臣
  • 6篇李泽宇
  • 5篇李春青
  • 4篇陈智年
  • 3篇徐兵
  • 3篇王国华
  • 1篇刘松杰
  • 1篇张桂凌
  • 1篇王兆刚
  • 1篇张观朝
  • 1篇陈学明
  • 1篇魏定夏
  • 1篇闫东红
  • 1篇任洁
  • 1篇杜娜
  • 1篇韩玲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分布和定量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单核一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血管壁中的浸润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venous insufficiency of lowlimbs,cvi)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不同临床分期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主干(中段)标本,C2-C3级20例,C4-C6级17例,对照组(正常静脉)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CA,CD68和甲苯胺蓝特殊染色分别检测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表达。结果C2~C3级、C4-C6级标本中单核-巨噬细胞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6,P〈0.05);C2~C3级、c4~c6级标本中肥大细胞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P〈0.05)。结论单核-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血管壁的浸润可能是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病因。
陈智年李凤臣王国华李泽宇张桂凌任洁
关键词:静脉功能不全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09年11月治疗的腹部手术术后的功能性胃排空障碍2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给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利用胃镜肠镜及促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疗法后均治愈出院,避免再次手术。结论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有多种原因,联用多种非手术疗法可治愈术后胃排空障碍。
李凤臣
关键词: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非手术疗法治愈
21例创伤性下肢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下肢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创伤性下肢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动脉重建7例,直接修补8例,补片修补3例,动脉结扎3例。所有患者全部治愈,16例获随访0.5~8年,均未截肢,3例移植血管闭塞,其余均保持通畅。结论早期正确处理血管损伤可防止部分下肢假性动脉瘤发生。根据病史、体检即可确诊。手术治疗应尽早进行,以避免并发症发生,阻断动脉血流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李泽宇李春青李凤臣
关键词:下肢假性动脉瘤外科手术
大肠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检测
2007年
目的通过对大肠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34例大肠癌及正常组织进行VEGF多克隆抗体及CD34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大肠癌VEGF的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两者均与大肠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但与性别无关。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大肠癌组织微血管形成有关,VEGF和MVD均与大肠癌的生长转移相关,可作为反映大肠癌预后的指标。
李泽宇李春青李凤臣
关键词:大肠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术期处理
2011年
胰十二指肠切除是上腹部多脏器的联合切除,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病死率高[1]。手术范围包括胰头、钩部、半胃、十二指肠全部、部分空肠上段、胆总管下段,然后空肠分别与胰、胆道、胃吻合。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吻合口多,易出现术后并发症。
李凤臣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分流术和断流术疗效分析
2011年
目的:评价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HT)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普外科2004年3月~2009年10月采用分断流联合术治疗43例PH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术前FPP为(3.88±0.41)kPa,联合手术后FPP下降为(2.29±0.36)kPa。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4个月~7年,复发出血1例,1例肝功能C级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PHT疗效满意,即时止血率高,再出血率、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较少。
李凤臣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
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08年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136例,其中男64例,女72例,其中肝静脉阻塞4例,余均为下腔静脉阻塞或狭窄,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等检查证实,并进行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PTA)、支架植入术(EMS)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至120个月。结果扩张前静脉狭窄段内径0~6mm(平均3mm),肝静脉内径0~2mm;扩张并放血管支架后,腔静脉、肝静脉内径分别为18~20mm和7~8mm,扩张前下腔静脉至右心房压力差为18~35cmH2O(1.7~3.43kPa),平均20.3CmH2O(1.99kPa),扩张后压力差消失,134例手术顺利,2例失败。术后118例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22例明显改善,4例肝静脉阻塞病人,2例主要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2例未见明显。125例患者在随访期间血管内支架形态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4例肝静脉阻塞在术后半月、2、5、6个月发生再阻塞转为手术治疗,5例下腔静脉阻塞可狭窄术后于6、17、36、96、98个月发生再阻塞转为手术治疗。结论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是非长段阻塞型布加综合征良好治疗方法,但经皮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肝静脉疗效差。
陈智年闫东红徐兵李凤臣韩玲陈学明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血管内支架置入
左半结肠癌伴梗阻一期吻合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行一期吻合术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行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40例行根治性切除,2例仅行姑息性切除,2例中1例因高龄、体质较差,一期切除吻合术后行近端结肠造口术,2个月后闭瘘。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一期吻合术均获成功,无吻合口漏及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发生率19.05%,包括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1例,腹腔脓肿1例,切口裂开1例均经积极处理后痊愈。结论对于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只要选择适宜的患者,并经积极地术中肠道灌洗、围手术期处理,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李凤臣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肠梗阻结肠灌洗一期吻合
不同手术时期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对比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期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对比及安全性评价。方法依据手术时间分为:手术时间〈72h 10例,手术时间73~168h 12例,手术时间〉168h 20例。观察各时间段手术的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愈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73~168h组与〉168h组比较观察内容P〈0.05有显著差异性。〈72h组与73~168h组、〉168h组比较观察内容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手术时间是影响手术病死率的重要因素,手术时间越靠前安全性越差,手术时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自然病程阶段有着紧密的相关性。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积极纠正改善全身情况,再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增加手术的临床效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李凤臣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疗效对比安全性评价
滋养血管在下肢静脉曲张管壁病理学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血管壁中滋养血管的变化。方法收集32例(36条)下肢静脉曲张管壁标本。对12例(16条)曲张静脉(曲张组)、9例下肢静脉曲张复发(复发组)、11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炎组)、9例正常静脉(对照组)行HE染色,观察滋养血管分布并测定滋养血管密度。结果曲张组、复发组、静脉炎组外膜和中膜层可见滋养血管明显增多,而内膜少见。曲张组、复发组、静脉炎组滋养血管密度(个/mm2)分别为5.65±1.45、6.20±1.73、5.94±1.63,均明显大于对照组(2.87±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张组、复发组、静脉炎组3组间滋养血管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养血管的变化可能是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
王国华李凤臣徐兵陈智年魏定夏
关键词:静脉曲张滋养血管血管重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