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 作品数:73 被引量:27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 三人谈|“新”与“旧”:水墨画与其他
- 2014年
- 尹吉男:上期说到好作品和坏作品,我想这期谈“新水墨”和“旧水墨”,都有这么一种对应关系,围绕着新与旧展开。水墨这条轴线,是中国特有的一个轴线,不是一个欧洲的轴线。也就是说对宋以前的作品,谈不上水墨不水墨,也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
- 李军尹吉男西川
- 关键词:水墨画
- 造纸技艺与文化传承
- 2009年
- 纸,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跨越时空传递文化信息的作用。这种性质决定了对纸张质量的高度要求,特别是跨越长线时空之后,纸的质量问题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便突显出来。时至今日,以不同的生产方式制造出来的纸张,都在接受着历史的检验,其结果却有所不同。相应的结果又内涵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特别明显地表现在相关的技术或技艺上。纸与造纸,它和人类的文化使命怎么结合起来,成为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于是我们又面临着如何看待、保护和传承表现出优越性能的传统技艺,因为这已突破了具体技艺的针对性,与人的造就和社会的建设相联系。可见,借助对造纸技艺问题的讨论,提示我们需要正视和重视传统技艺及其所包含的人类智慧。为此,本期我们邀请到几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包括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史家苏荣誉、实验考古学家杭侃、文化遗产学家李军,以及在传统工艺、民间美术、手工劳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理论家吕品田,围绕着造纸与文化传承的话题展开讨论,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自然成为大家特别关注的问题。
- 子仁苏荣誉杭侃李军吕品田
- 关键词:文化传承造纸纸张质量文化信息文化创造
- 交错的共时 为了建构一种当代艺术的美学被引量:2
- 2014年
- (马克·吉梅内斯著《当代艺术之争》一书序)1我素以为自己不关心当代艺术,也从不参加当代艺术的活动。去年在意大利做研究,正值威尼斯双年展召开,那些天,我住在威尼斯军械库旁一条偏僻小巷里,每天出没于红墙绿水之间,免不了要与来自全世界的当代艺术粉丝们摩肩接踵、擦肩而过;军械库里当代艺术的喧嚣丝毫没有吸引我,
- 李军
- 关键词:当代艺术威尼斯双年展共时美学军械
- 发现“山”——达·芬奇早期绘画作品《天使报喜》再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本文使用的"早期"概念并非指达·芬奇成熟风格形成之前的一个并不完善的早期阶段,而是一个独立的范畴;意味着达·芬奇30岁赴米兰之前,其艺术创作在"手与心"两个层面上重复出现的"无意识惯习"。本文以达·芬奇这一时期独立完成的第一件大型作品《天使报喜》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致力于将达·芬奇在风格和技法层面上形成的特殊方式,与他在人生问题上的困惑和困境相结合,进而解读这一时期"山"的意象背后,其人生和艺术中独特的"密码"。达·芬奇作为"艺术史中的哈姆雷特",作为艺术史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橙子",在五百年之后的今天,依然吸引着全世界的眼光。本文是作者关于达·芬奇和文艺复兴艺术的系列研究之一。作者希望能以自己的方式,对人类伟大的艺术传统加以致敬;同时更期待中国学者和中文的文艺复兴研究,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学术,贡献最新最美的"果汁"。
- 李军
- 艺术史的《变形记》——李军教授谈“跨媒介艺术史”被引量:3
- 2023年
- 作为一门面向人与物的学科,艺术史既关注具体历史情境中风格、样式、工艺、材质等因素间的整体关系,又探讨主体在它们的共存和转换过程中扮演的创造性角色,以期透过古代与当代、客观与主观,以及不同媒介与形态,来还原历史的真相和艺术的真谛。这种不断“跨越”和“变形”的特质正是我们需要“跨媒介的艺术史”和“跨文化的艺术史”的重要原因。
- 李军潘桑柔
- 关键词:媒介变形记
- 水墨画当代艺术表现的多元性存在 ——我在创作中对材料运用的体验
- 本文通过当代水墨画对新媒材需求的讲述,指出了媒材在水墨画进程当中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当代实验性水墨对媒材应用的现状做具体的分析,总结了国内有代表性的水墨画家在媒材应用方面的探索成果,结合自己在创作中对媒材运用的体验...
- 李军
- 关键词:水墨语言中国画色彩材料语言水墨画家观看方式艺术构成
- 文献传递
- 《庵上坊》与“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史”被引量:10
- 2008年
- 近二十年来,随着“读图时代”在世界范围内的到来与展开,历史学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图像转向”。图像不仅仅被合法地纳入新的史料范畴中,更在方法论意义上向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自主性诉求。在当代史领域,交叉学科“视觉文化研究”应运而生,为图像时代当代人的自我认识提供了综合的角度;在其他史学领域,
- 李军
- 关键词:艺术史人文社会科学图像转向文化研究自我认识
- 布歇的换装游戏:“欧罗巴”是怎样诞生的?-中国美人图与弗朗索瓦·布歇的女神形象再思被引量:8
- 2020年
- 本文以18世纪中法之间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与艺术交往为背景,讲述了在具体图像领域中法艺术家交流互鉴的故事。作者继不久前完成的《焦秉贞、冷枚传派美人图与弗朗索瓦·布歇的女性形象》一文,探讨了康雍时期宫廷画家焦秉贞、冷枚等人绘制的《耕织图》、美人图场景和人物形象,如何影响了著名画家弗朗索瓦·布歇的装饰艺术创作之后,进一步探讨中国艺术形象和中国趣味如何在法国登堂入室,被改造成为欧洲风俗画尤其是历史画中著名的女性形象,从而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意在揭穿西方艺术史中广为流传的一个神话,即"中国风"的影响仅限于装饰艺术的领域,并未被西方的主流艺术所接受;本文以充分的事实依据和细腻的图像分析,指出这一说法并非事实。
- 李军
- 关键词:风俗画历史画
- 跨文化的遗产——从巴黎圣母院事件谈起被引量:1
- 2019年
- 2019年4月15日下午,巴黎圣母院突遭火灾,其木构尖塔与屋顶遭到不同程度的焚毁,这是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巴黎圣母院遭到的最严重的一次破坏,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次损失。我国政府随后向法国政府致慰问电,并表示"对文化的珍视、对美的热爱是超越国界的"。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早期典型代表,在艺术史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本刊特邀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教授,就此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有关文化遗产价值认定、保护和修复等问题进行访谈。
- 李军郝赫(整理)
- 关键词:人类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跨文化文化遗产保护法国政府法国大革命
- 什么是文化遗产?——对一个当代观念的知识考古被引量:57
- 2005年
- 本文在近年来的"文化遗产热"中,从知识考古的角度,冷静观察该观念的来龙去脉,发掘它层层叠加的含义,它的西方前提和在东方出现的问题。本文认为,在"文化遗产"具有的普遍价值与特殊价值的取舍之间,隐藏着一段文明冲突的历史。
- 李军
- 关键词:文化遗产考古知识文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