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营
-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由集部看“功用”大旗下文学的发展——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为中心被引量:1
- 2016年
- 作为文学文献的目录,集部的发展演变能够反映出古典文学的发展演变概况。本文通过对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为中心的书目集部的类目、大小序及其收书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嬗变过程中,文学功用论贯穿始终,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李万营
- 关键词:集部《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
- 明武宗游幸猎艳故事的文本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 2016年
- 明武宗正德皇帝游幸猎艳的故事,历代有数量可观的文学文本流传。运用中国叙事文化学的思路与方法,对敷演明武宗游幸猎艳故事的文本进行梳理,可以看出青楼文化、才子佳人文化、民间文化极大地影响了该故事的流变,分别形成了嫖院故事、玉搔头故事和戏凤故事,而儒家正统文化则在该故事的流变中时显时隐。
- 李万营
- 关键词:青楼文化
- 互文性视野下明正德皇帝微服猎艳故事研究
- 2016年
- 从互文性的角度研究正德皇帝微服猎艳故事,不同故事情节的文本构成了"对话"。围绕皇帝微服出行追求民间美女的"核心信号",《嫖院记》、《增补幸云曲》等文本讲述了正德嫖院的故事,《玉搔头》讲述了正德失簪的故事,《梅龙镇》、《游龙戏凤》等文本讲述了正德戏凤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正德微服猎艳故事演变的基本脉络,即民间粗俗的形态——文人雅致的形态——雅俗共赏的形态。不同的故事形态体现了不同的时代文化特征和审美趣味。不同的阶层在讲述故事时也构成了"对话"。民间叙事重点编造了皇帝在民间的"神迹"与身份差距造成的误会,在故事中表达了对于改变自身命运的期望;文人叙事极力生发皇帝微服猎艳的正面意义,对皇帝形象做了大幅度的美化,表达的是文人阶层对君主勤政爱民的殷切希望。
- 李万营
- 关键词:互文性民间叙事文人叙事
- 论习语“鼓盆”的形成及其文化意蕴
- 2016年
- 习语"鼓盆"源于《庄子》中"鼓盆而歌"的故事。该词语最初并不专指丧妻,大约在唐代始有指代丧妻的用例,宋代以后遂成固定用语,在文人群体与民间百姓中均得到广泛应用。古代文人对庄子"鼓盆而歌"有情无情的质疑与辩解,隐含的是儒家礼乐文化与重情思想对该故事的改造。
- 李万营袁贝贝
- 关键词:误读
- 由史部目录的流变看经学与史学的互动——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为考察对象
- 2015年
- 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为考察对象,通过对三部目录书籍中史部书籍的考察,可以探索史部从无到有乃至发展壮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学和史学始终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态势,即在经学的影响下史学开始产生并兴盛;史部类别的源头来自经学,发生变化的类别也可由经学溯源;史部收书的变化则显示出经学对史学的倚重。
- 李万营
- 关键词:史部目录经学史学
- 早期镇墓文与神怪小说关系三题
- 2015年
- 以早期镇墓文三个主题为例,深入解读神怪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观念。一是在人鬼恋情、人鬼交往的故事中,突破人间和鬼蜮的界限成为叙事的隐含起点,镇墓文中"死生异路"的观念成了叙事的重要因素。二是镇墓文中的"重复"观念与神怪小说的"错勾"故事显示出相通的思维方式,即生者与死者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会给生者带来麻烦。三是镇墓文中的"铅人""松人"等"替代者"被赋予了仆人的特质因而具有了文学色彩。与产生"替代者"形象的心理基础相同,神怪小说中出现了"明器人"故事,明器婢女的形象渐趋成熟,人们对于明器的想象也更加多彩。
- 李万营
- 关键词:神怪小说明器
- 由鼓盆到劈棺——论庄子鼓盆故事在戏曲小说中的流变及其文化意蕴被引量:2
- 2016年
- 出自《庄子》的鼓盆故事经过戏曲小说的演绎,变成了情节丰富、内涵复杂的试妻故事。演绎试妻故事的戏曲分为两种倾向,神仙度化倾向被文人借用,演绎出表达文人理想和情怀的剧作;世俗道德谴责倾向则存在于面向普通百姓的剧作中。从鼓盆到劈棺,这一流变过程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信息。
- 李万营
- 关键词:《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