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洪斌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肺癌
  • 5篇细胞
  • 5篇细胞肺癌
  • 5篇小细胞
  • 5篇小细胞肺癌
  • 5篇非小细胞
  • 5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阻塞性
  • 4篇阻塞性肺疾病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阻塞性
  • 4篇慢性阻塞性肺...
  • 4篇肺疾病
  • 3篇蛋白
  • 3篇肿瘤
  • 3篇急性加重
  • 3篇急性加重期
  • 3篇疾病
  • 2篇胸腔
  • 2篇胸腔积液

机构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朱洪斌
  • 2篇孟凡亮
  • 2篇朱楠
  • 2篇王丹平
  • 1篇王瑞
  • 1篇叶亚兰
  • 1篇程赛利
  • 1篇赵杰
  • 1篇郑炎

传媒

  • 3篇医学信息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测定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不同分期中静脉血数值的变化,了解其在本病的价值。方法 104例入组病例平行分为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组、COPD稳定期(S-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静脉血CRP,对各组数据作出统计学分析;对AECOPD组治疗前、后CRP结果作出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结果 CRP在AECOPD组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和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ECOPD组治疗后CRP较S-COPD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S-COPD组CRP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05);根据ROC曲线,选择CRP>14.6 mg/L为停用抗菌药物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和9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结论 CRP在COPD患者不同分期存在显著变化,可以作为AECOPD患者停用抗菌药物的检测指标之一。
朱洪斌程赛利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反应蛋白ROC曲线
CPSF6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剪切及多聚腺苷酸化特异因子6(CPSF6)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利用TIMER2.0分析CPSF6在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TCGA数据库的可视化平台GEPIA评估CPSF6在泛癌症背景下对总生存期的影响,使用GEPIA2工具比较肺癌不同病理分期(Ⅰ~Ⅳ期)中的CPSF6表达情况,在线检索TCGA数据库中肺腺癌和肺鳞癌的数据集,并进行生存和预后分析。收集2018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以及20例正常肺组织进行CPSF6免疫组化检测,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CPSF6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CPSF6对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结果TIMER 2.0、TCGA数据库分析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PSF6 mRNA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CPSF6与多种癌症(包括肺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CPSF6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SF6表达增高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PSF6表达增高,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降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CPSF6的表达水平、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结论CPSF6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在其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谢明珠朱洪斌朱楠郑炎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miR-146表达及其与并发呼吸衰竭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46(miR-146)表达及其与并发呼吸衰竭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40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miR-146表达情况。分析血清miR-146表达与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COPD分级、血气水平的相关性。观察研究组患者呼吸衰竭并发情况,将其分为并发组与未并发组,对比两组血清miR-146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miR-146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miR-146表达与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COPD分级、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呈负相关(P<0.05),与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并发组急性加重期病程、COPD分级Ⅳ级占比及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未并发组(P<0.05),血清miR-146表达低于未并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加重期病程长,COPD分级为Ⅳ级,Scr、CRP表达水平高均是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而血清miR-146高表达是其保护因素(P<0.05);血清miR-146表达对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并发呼吸衰竭评估的最佳截断点(cut-off值)、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1、80.00%、78.33%、0.846(95%CI:0.748~0.917)。结论: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miR-146表达异常降低,且在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低于未并发者,且其越低,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风险越高,对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评估价值。
王丹平孟凡亮朱洪斌颜刚林范小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D-二聚体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64例胸腔积液病人资料。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1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人和33例良性胸腔积液病人血浆和胸腔积液D-二聚体的表达,探讨D-二聚体的表达差异及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病人胸液和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比值同样较对照组增高(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胸液D-二聚体4.34μg/mL为最佳cut-off值,其灵敏度为88.1%,特异度为83.4%;取胸液与血浆D-二聚体的比值为4.37,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和89.1%。选择胸液与血浆D-二聚体比值联合胸液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其灵敏度为83.7%,特异度为93.2%。结论 D-二聚体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水平较高,与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可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标志物。
朱洪斌
关键词:D-二聚体胸腔积液肺癌肿瘤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miR-412、miR-210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与预测价值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miR-412、miR-210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将本机构于2022年1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75例NSCLC患者和7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纳入本研究,另选取7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CEA、miR-210和miR-412水平,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受试者分析曲线(ROC)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NSCLC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及对NSCLC的诊断效能。结果NSCLC组血清CEA、miR-210、miR-412水平均较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偏高(均P<0.05)。肿瘤直径>3cm、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CEA、miR-210及miR-412水平均较肿瘤直径≤3cm、高中分化、临床分期Ⅰ~Ⅱ期、无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患者明显偏高(均P<0.05)。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10、miR412及CEA水平偏高均是影响NSCL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EA、miR-210及miR-412单独检测诊断NCSLC的AUC分别为0.681(95%CI:0.556~0.807)、0.851(95%CI:0.766~0.936)和0.844(95%CI:0.756~0.932),敏感度分别为62.56%、81.25%和84.38%,特异度分别为72.51%、75.09%和70.06%。联合检测的诊断AUC升高至0.905(95%CI:0.841~0.970,P<0.05)。联合检测的诊断AUC高于血清CEA、miR-210及miR-412单独检测的AUC,(Z=3.110,2587,3.215,P<0.05)。结论NSCLC患者的血清中的CEA、miR-412和miR-210表达水平较高,联合检测对NSCLC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颜刚林朱洪斌范小玉
关键词:血清肿瘤标志物MIR-210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白介素3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表达及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介素38(IL-3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住院的AECOPD患者76例设为急性加重组,另收集同期稳定期COPD患者76例设为稳定组,健康体检者62名设为对照组,另根据GOLD指南和DOSE评分将急性加重组患者分为AB组、CD组、高危组及低危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外周血IL-38表达水平,分析外周血IL-38在AECOPD患者中表达水平及其意义。结果急性加重组外周血IL-38水平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且稳定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外周血IL-38水平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外周血IL-38水平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IL-38与IL-6、CRP、mMRC、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及DOSE评分呈正相关(r=0.412、0.377、0.233、0.330、0.247),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0.226);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L-6、CRP和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是外周血IL-38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外周血IL-3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表达升高,且与体内炎性反应水平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赵杰朱洪斌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介质急性加重
ECT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ECT2(epithelial cell transforming sequence 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50例NSCLC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的ECT2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结果 ECT2蛋白在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1218.62±224.18 ng/l和489.46±68.15 ng/l (P<0.05),并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选取ECT2:906.24 ng/l为最佳cut-off值,其敏感度为73.2%,特异度为91.4%,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结论外周血中ECT2蛋白在NSCLC中表达水平增高,可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
朱洪斌叶亚兰颜刚林
关键词:外周血肺癌肿瘤
多指标联合检测鉴别渗出与漏出性胸腔积液的研究
目的检测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胆固醇/(pleural effusion cholesterol,PE CHOL/)、胸腔积液胆固醇与血清胆固醇比值/(pleural effusion cholesterol and se...
朱洪斌
关键词:渗出液漏出液胸腔积液
文献传递
动态监测脑利尿钠肽、D-二聚体、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
2024年
目的探究血清脑利尿钠肽(BNP)、D-二聚体(D-D)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在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住院治疗的162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1年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64例)和预后良好组(98例),记录并分析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吸烟史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入院第7天血清BNP、D-D水平低于第1天,AGR水平高于第1天(P<0.05);入院第1天,预后不良组BNP、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AGR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OR=4.125,95%CI:1.632~10.428,P=0.003)、入院第1天血清AGR低(OR=0.008,95%CI:0.001~0.071,P<0.001)、BNP高(OR=1.097,95%CI:1.045~1.151,P<0.001)、D-D高(OR=46.669,95%CI:5.374~405.269,P<0.001)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第1天血清BNP(r=0.376,P<0.001)、D-D水平(r=0.351,P<0.001)与AECOPD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入院第1天AGR(r=-0.296,P<0.001)与AECOPD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ROC曲线显示,入院第1天血清BNP、D-D、AGR指标联合预测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AUC高于各项指标单一预测(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BNP、D-D和AGR水平对于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入院初期的血清指标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王丹平孟凡亮朱洪斌范小玉颜刚林
关键词:动态监测脑利尿钠肽D-二聚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PRRX1下调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第一部分:PRRX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组织学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PRRX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资料,了解PRRX1在肺癌中临床价值。  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
朱洪斌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