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华
- 作品数:16 被引量:63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嘉兴市秀洲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巩固监测结果分析
- 2016年
- 目的分析嘉兴市秀洲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变化,为巩固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1994-2015年嘉兴市秀洲区血吸虫病及螺情监测资料。结果 1994-2015年全区查螺975村次,累计查螺面积4 385.31hm2,发现复现螺点20个,有螺面积为32.61 hm2,灭螺面积57.71 hm2,解剖钉螺11 941只,无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血清学检查221 794人次,粪检3 731人次,未发现本地新感染病人(畜),但查出输入性病人4例。结论秀洲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疫情稳定,但有外来患者输入,防控外来传染源是监测巩固工作的重点之一。
- 朱培华张剑锋骆田斌倪春苗沈瑛徐惠庆
-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传播阻断
- 2013-2014年嘉兴市秀洲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了解秀洲区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3-2014年秀洲区自血吸虫病未传播阻断县输入的流动人口的分布情况,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计算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率,并推算输入性病例数。结果 2013-2014年秀洲区自全国未传播阻断县输入的流动人口数为15 940人,共调查4 405人,其中有血吸虫病史及治疗史者124人。共查出血清学阳性38例,病原学阳性3例;血吸虫平均感染率为0.068%,推算输入性病例数为11人。结论输入性传染源是影响传播阻断地区血防成果巩固及导致疫情回升的主要隐患,应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及监测。
- 徐惠庆朱培华倪春苗沈瑛骆田斌
- 关键词:血吸虫病流动人口传播阻断
- 嘉兴市秀洲区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质量检测情况分析
- 2003年
- 托幼机构是儿童集居的重要环境,是各类传染病容易发生和传播的场所,预防性消毒工作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也是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 朱培华莫根强
- 关键词:托幼机构消毒质量
- 2008-2011年浙江省嘉兴市水网型地区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疫情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和流行现状,为制定浙江省水网型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案》,每年对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螺情、常住居民、流动人员和耕牛病情等情况进行监测,纵向观察、分析水网型地区疫情变化趋势。结果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2008-2011年累计查螺面积261 050 m2,2009年发现复现螺点,活螺密度0.44只/框,活螺率100%,有螺框出现率为8.8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本地居民血吸虫病间接血凝试验监测平均阳性率为2.27%。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79,P<0.005)。全区开展输入性传染源监测,2009年查出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患者1例。结论监测区2008-2011年间有钉螺复现,外来输入传染源存在,警惕局部流行的危险存在。应重点做好螺情和外来疫区流动人员的监测工作,巩固已经取得的血防成果。
- 朱培华徐惠庆
-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
- 2003-2005年嘉兴市秀洲区0~14岁儿童死亡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了解秀洲区0~14岁儿童的死亡特点,探讨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制定防制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秀洲区2003-2005年居民死亡监测登记资料,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统计。[结果]我区0~14岁儿童年均死亡率63.19/10万(占全人群死亡数的1.4%),男童死亡率(83.20/10万)高于女童(42.67/10万),未满1岁婴儿死亡率最高(537.35/10万),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低,伤害、先天畸形、变性、染色体异常和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是引起儿童死亡的前3位死因。[结论]伤害、先天畸形、变性、染色体异常和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是引起我区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应积极采取相应的伤害干预和婚前、孕产期保健工作。
- 莫根强朱培华
- 关键词:儿童保健死亡率构成比
- 嘉兴市秀洲区2012-2014年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通过掌握嘉兴市秀洲区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为评价全省水网型地区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和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本研究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案(2012年修订版)》要求,开展螺情、病情和相关因素等监测工作,纵向观察、分析水网型地区疫情变化趋势。结果显示2012-2014年查螺面积累计18.99hm2,本监测周期内未发现钉螺。本地居民血吸虫病IHA监测阳性率为1.14%。在秀洲区输入性传染源监测中,查出实验室确诊病例3例。2012-2014年监测点虽未发现钉螺,但前期时有钉螺复现,并有输入性传染源存在,警惕有局部流行的风险。重点应做好本地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工作,巩固取得的防治成果。
- 朱培华徐惠庆
- 关键词:血吸虫病监测点
-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不同人群碘营养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实施全民食盐加碘(USI)措施后不同人群碘营养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个调查点300户家庭及孕妇、哺乳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盐碘、水碘、尿碘检测。结果碘盐中位数29.37mg/kg,碘盐覆盖率为99.67%;水碘中位数为13.73μg/L;一般人群尿碘中位数206.65μg/L;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304.50μg/L;孕妇尿碘中位数164.12μg/L;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178.45μg/L;嘉兴市秀洲区一般人群、8~10岁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四类人群尿碘中位数均达到《碘缺乏病消除标准》100μg/L以上的标准,但孕妇、哺乳期妇女作为碘缺乏的敏感人群分别有40.63%和18.75%尿碘值低于《碘缺乏病考核评估标准》,有3.57%的孕妇、哺乳期妇女尿碘值低于50μg/L。结论建议将孕妇、哺乳期妇女及0~2岁婴幼儿的碘营养监测纳入到常规监测中。
- 徐惠庆朱培华
- 关键词:碘营养尿碘
- 嘉兴市水网地区钉螺复现原因分析被引量:13
- 2012年
- 2004-2012年嘉兴市秀洲区共在历史有螺区查出残存螺点14个,钉螺面积31.954 hm2。钉螺复现时间为5~39年,螺点主要分布在稻田、苗木林、桑(田)地、沟渠等复杂环境,分别占总有螺面积的37.15%、36.93%、16.09%和6.82%。共解剖钉螺8 370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提示苗木林应列入水网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螺情监测的重点。
- 徐惠庆朱培华莫根强
- 关键词:钉螺复现
- 不同流行区不同密度钉螺在水网地区繁殖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调查山丘型、水网型和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不同密度的钉螺在水网型流行区的生长繁殖情况,分析其他流行区钉螺输入水网型流行区的可能性,为防止钉螺输入和实施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4月选择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设立钉螺繁殖现场试验地点,将山丘型流行区(浙江省金华市)、水网型流行区(浙江省秀洲区)和湖沼型流行区(安徽省贵池区)钉螺分3个实验组,每组按每框(0.1 m^2)2、4、6、8、10、20、40、80、100、150、200、400、800只的钉螺密度进行投放,其中低密度(≤40只/框)各组雌雄配对,高密度(>40只/框)各组随机组合,养殖1年后观察各组钉螺生存繁殖情况。结果山丘型、水网型和湖沼型钉螺存活率分别为17.45%、4.95%和7.47%,低密度组存活率分别为48.33%、35.56%和34.44%,高密度组存活率分别为15.84%、3.35%和6.07%。3种不同流行区钉螺繁殖倍数分别为1.99、3.10和1.95,低密度组繁殖倍数分别为14.48、24.81和11.42,高密度组繁殖倍数分别为1.34、1.97和1.46。不同流行区钉螺低密度及高密度组间的存活率和繁殖倍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流行区钉螺均可在水网型流行区生长繁殖,钉螺存活率和繁殖倍数均与其密度呈负相关。
- 徐惠庆朱培华朱秋荣骆田斌余梦华
- 关键词:流行区钉螺繁殖规律
- 嘉兴市秀州区2003~2005年学生因病休学和死亡情况分析
- 2007年
- 朱培华钟文长
- 关键词:因病休学学校卫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