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颖瑜
- 作品数:14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0例RA患者,26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群中血清GPI抗原的浓度,并检测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RA患者还检测了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结果:RA组的GPI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且GPI水平在RA活动组与非活动组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当GPI为0.49μg/mL时,其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92.3%;GPI与RF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指标CRP、ESR无相关性(P>0.05);GPI和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无明显差异。结论:GPI、抗CCP抗体、AKA与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因子阴性患者在诊断上可起到互补作用,GPI对RA的诊断及活动性判断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前景。
- 曾颖瑜陶怡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介素-33、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为RA组,根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的RA活动期判定标准分-为活动期RA组和非活动期RA组,每组25例。另选择本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0例为对照组。各组患者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RP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33、TNF-α水平。比较各组血清中IL-33、TNF-α、CRP水平;分析RA组患者血清IL-33与TNF-α水平的相关性,及血清IL-33、TNF-α水平与CRP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活动期/非活动期)血清中IL-33、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活动期RA组患者血清IL-33、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RA组患者。RA组患者血清IL-33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IL-33、TNF-α与CR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检测RA患者血清IL-33、TNF-α、CRP水平对观察其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黄文辉陈瑞林曾颖瑜林泽英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
- 第19例——口眼干燥、多发性骨折、心跳骤停被引量:1
- 2003年
- 曾颖瑜陶怡黄文辉
- 关键词:口眼干燥多发性骨折心跳骤停
-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的诊断意义及判断其活动性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0例RA病人,26例其它风湿性疾病病人和100例健康人群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所有风湿病组病例及其中50例健康人群并检测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RA病人同时还检测了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浓度。结果:RA组的GPI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当GPI为0.49μg/mL时,其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92.1%;GPI与关节肿胀个数、关节疼痛个数、RF、抗CCP抗体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其他指标年龄、CRP、ESR相比均无相关性。结论:GPI在RA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特异性。GPI阳性可能与RA活动度相关。
- 曾颖瑜陶怡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 强直性脊柱炎的130例特点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2010年门诊和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30例,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本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本组病例ESR、CRP、晨僵时间、扩胸试验、Schober试验分别为(50±23)和(18±15)、(49±24)、(3.0±1.1)和(4.3±1.7),治疗后分别为(17±7)、(14±7)、(16±11)、(3.3±1.4)和(5.1±2.2),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应做到及早确诊,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
- 曾颖瑜黄成辉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柳氮磺胺吡啶诊治
- 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意义
-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原和相应的自身抗体,有些己证实与正常组织的免疫病理损伤有密切关系。随着RA的治疗策略从单纯控制症状逐渐过度到早期干预、阻断疾病进程,RA诊断显得尤其...
- 曾颖瑜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葡萄糖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原
- 文献传递
- CCP抗体、AKA和GPI抗原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82例RA患者,7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抗CCP抗体、AKA、GPI,比较3种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分别分析抗CCP抗体、AKA、GPI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的抗CCP抗体、AKA的阳性率及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GPI在RA组和其他风湿病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独检测对RA特异性最高为抗CCP抗体,抗CCP抗体与2种或3种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相当,但敏感性高于联合检测(P<0.05)。抗CCP抗体与ESR显著相关,AKA则与CCP、RF、CRP相关。结论抗CCP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而GPI对RA的特异性不高,抗CCP抗体及AKA与RA的病情活动有一定的关系。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诊断的特异性。
- 黄文辉陈瑞林曾颖瑜
- 关键词:类风湿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及临床意义
- 2014年
- 目的通过检测骨保护素(OPG)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探讨OPG在A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已确诊AS患者48例,其中HLA-B27阳性者34例。分析OPG与人体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性别、年龄与病程的相关性。每周2次予依那西普25mg皮下注射治疗,在0、2、6、12周随访时检测OPG,同时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结果 OPG水平与HLA-B27及性别相关(P<0.05),与扩胸度成正相关(P<0.05),与其余临床指标呈负相关(P<0.05)。依那西普治疗后,OPG水平升高,而ESR、CRP等炎症指标下降。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依那西普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上调血清OPG水平,改善患者体征。依那西普阻止AS骨量丢失,调节骨代谢的靶点可能是OPG信号通路。
- 曾颖瑜陶怡黄文辉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骨保护素依那西普骨代谢
-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新方向的系列研究
- 陶怡黄成辉陈瑞林黄文辉王卓龙曾颖瑜王芳
-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巨大的风湿性疾病,如何早期正确诊治RA及评估治疗疗效,一直是临床的难题及热点。该项目通过对RA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新方向方面进行了为期8年的系统性研究和调查,分别从细胞、细胞因子、...
- 关键词: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
-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检查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8年
- 曾颖瑜陶怡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学检查关节破坏致畸性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