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提
- 作品数:31 被引量:15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黑龙江省小兴安岭金生物地化效应遥感研究
- 马跃良徐瑞松朱照宇刘宝泉吕惠萍曾提陈志军
- 该项目由黑龙江省黄金管理局的委托以及中国科学院黄金项目的配套下,利用生物地球化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对黑龙江地区开展遥感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其它地质资料,优选金矿遥感远景区的研究。 主要成果:(1)利用遥感TM资料和图象...
- 关键词:
- 关键词:遥感生物地球化学
- 玉龙铜矿带马拉松多斑岩体岩石学及成岩成矿系统年代学分析被引量:43
- 2009年
- 马拉松多斑岩铜钼矿床是玉龙斑岩铜矿带中第二大的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本文分析了岩体化学组成及用锆石LA-ICP-MS U-Pb法以及黑云母K-Ar法测定了成岩成矿体系同位素年代.赋矿岩体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斑岩及碱长花岗斑岩组成,晚期岩体主要由碱长花岗斑岩组成.早期岩体和晚期岩体在化学组成上有一定的差异,早期岩体富Al2O3.MgO,CaO,Na2O,Fe2OT3,TiO2,晚期岩体则相对富SiO2及K2O;马拉松多早期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36.9±0.4Ma,MSWD=1.52)与晚期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36.9±0.3Ma,MSWD=1.38)相同,也和黑云母K-Ar年龄(36.9±0.6Ma)及前人的辉钼矿Re-Os年龄一致.早期和晚期岩体是在现有同位素体系难以区别的相同的时闻间隔内脉动侵入形成的,马拉松多成岩成矿系统在很短时期内从高温(800℃,锆石U-Pb封闭温度)冷却至中低温(300℃黑云母Ar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成岩成矿时间跨度小于1Ma.玉龙矿带主要赋矿岩体锆石年龄表明,玉龙斑岩铜矿带岩浆活动时间跨度4.3Ma内,约发生过四次成岩成矿事件.
- 梁华英莫济海孙卫东张玉泉曾提胡光黔Charllote ALLEN
- 关键词:斑岩铜钼矿床成矿年龄
- 粤北碳酸盐岩化学风化过程中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被引量:12
- 2017年
- 碳酸盐岩化学风化对于大型水系以及海水的化学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对碳酸盐岩化学风化过程中元素的迁移特征及其控制机制的认识尚存一些争议。本文通过报道粤北地区的一个典型碳酸盐岩风化剖面的矿物组成和主元素、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试图探讨碳酸盐岩化学风化过程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结果显示,碱土金属Ca、Sr大量迁出剖面,这与碳酸钙的溶解直接相关;而其他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富集,可能归因于黏土矿物对这些元素的吸附;过渡金属元素也存在明显的富集现象,可能与Fe、Al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对其的吸附有关。平均上地壳(UCC)标准化的稀土元素(REE)图解显示,相对新鲜的母岩,风化产物中的稀土元素发生了显著的富集与分异,同时伴随着Ce的显著负异常(δCe=0.30~0.84)。本剖面上REE的迁移和再分配主要受控于介质p H值的变化:在近中性的条件下,碳酸根离子可以和REE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显著提高了REE迁移能力,并在碱性较强的层位之上富集和再分配。然而,由于重稀土元素(HREE)的原子半径小于轻稀土元素(LREE),造成HREE与碳酸根络合物的稳定性显著大于LREE,最终导致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HREE的富集程度明显超过LREE。
- 虎贵朋韦刚健马金龙曾提刘志锋
- 关键词:主元素微量元素矿物组成
- 轻便式液压驱动水下钻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便式液压驱动水下钻机,包括底座、竖直安装在底座上的桅杆、安装在桅杆上的主升降机构和辅助提钻杆机构、以及安装在主升降机构上的钻机主体,所述钻机主体包括液压马达、动力头和钻具,所述动力头安装在支承架上,所述...
- 曾提孙彦敏韦刚健邓文峰陈洪舟刘燕辉黄永春
- 文献传递
- 粤中三水盆地构造-岩浆事件与矿集区形成被引量:5
- 2008年
- 粤中三水盆地喜山期银矿化粗面质凝灰岩中锆石LA-ICP-MSU-Pb年龄90~3175Ma。火山岩中锆石主要为其在形成及上升过程中捕获围岩中的碎屑锆石。火山岩中锆石U-Pb年龄表明粤中三水盆地基底含太古宙的残余锆石(2489Ma±30Ma,3175Ma±38Ma),华夏陆块元古宙基底存在与Grenville造山运动相对比的构造岩浆事件(955~1148Ma)及在新元古代(798Ma±12Ma,883Ma±10Ma)发生了较强烈的岩浆活动。粤中三水盆地经历了加里东期构造岩浆事件(438.0Ma±6.8Ma),之后至少经历了燕山早期(~160Ma)、燕山晚期(98.2Ma±1.1Ma)及喜山期3次构造岩浆事件。三水盆地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事件有一定的耦合关系,是控制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华南褶皱带岩浆活动强烈,经历新生代成矿作用,中新生代盆地边缘是找矿有利靶区。
- 梁华英孙卫东莫济海胡光黔曾提Charlotte M Allen
- 关键词:火山岩矿集区锆石年龄华夏地块三水盆地
- 粤北石灰岩化学风化过程中的Sr-Nd同位素被引量:1
- 2018年
- 石灰岩化学风化显著控制着其所在流域盆地的河水Sr同位素组成,进而制约全球Sr循环。然而,石灰岩化学风化过程中Sr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及其控制机制的研究报道依旧很少。本文通过报道粤北地区一个典型石灰岩风化剖面的Sr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试图探讨石灰岩化学风化过程中Sr同位素变化的控制机制。结果显示:该剖面上,^(87)Sr/^(86)Sr比值介于0.70979~0.72216之间;自剖面底部到顶部,^(87)Sr/^(86)Sr比值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Nd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εNd(t)=–15.0±0.5)。研究区的潜在源区(如大气降水、地表水),其^(87)Sr/^(86)Sr比值明显低于该剖面上部的最大值,加之,该剖面的风化产物与典型的中国黄土剖面具有截然不同的Sr-Nd同位素组成,暗示了这些潜在源区的输入不大可能造成该剖面上Sr同位素组成发生显著的变化。该剖面上^(87)Sr/^(86)Sr比值与Sr含量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r=–0.95),暗示粤北石灰岩化学风化过程中Sr同位素的演化受控于碳酸盐矿物与硅酸盐矿物在抗风化强度以及Sr同位素组成方面的显著差异:相对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抗风化强度较弱,于是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原岩中具有较低^(87)Sr/^(86)Sr比值的方解石中的Sr大量迁出剖面,而具有较高^(87)Sr/^(86)Sr比值的硅酸盐矿物中的Sr残留在风化产物中,因此,随着风化强度的增加,风化产物中的^(87)Sr/^(86)Sr比值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
- 虎贵朋韦刚健马金龙曾提
- 关键词:SR同位素ND同位素石灰岩化学风化
- 西藏冈底斯矿带成矿作用及远景分析被引量:21
- 2008年
- 冈底斯带矿床众多,类型复杂,主要有斑岩型铜(金-钼)矿床、矽卡岩型铁铜-铅-锌(银)矿床、层控铅-锌-银矿床、火山岩型金-银矿床及雄村式铜-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年龄表明,冈底斯带南部的矿床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陆陆碰撞及碰撞期后的构造岩浆事件有关;冈底斯带北部的矿床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俯冲-陆陆碰撞及碰撞期后构造岩浆事件有关。冈底斯带与洋壳的俯冲-碰撞有关的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西藏高原在碰撞后发生了快速抬升剥蚀,部分矿床顶部出现低温组合矿化,多数矿床保存良好。
- 梁华英喻亨祥莫济海曾提胡光黔
- 关键词:矿床成因岩浆活动冈底斯带
- 轻便式液压驱动水下钻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便式液压驱动水下钻机,包括底座、竖直安装在底座上的桅杆、安装在桅杆上的主升降机构和辅助提钻杆机构、以及安装在主升降机构上的钻机主体,所述钻机主体包括液压马达、动力头和钻具,所述动力头安装在支承架上,所述...
- 曾提孙彦敏韦刚健邓文峰陈洪舟刘燕辉黄永春
- 广州流溪河河水主要化学组成时空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6
- 2021年
- 本次研究报道了位于广州市典型热带-亚热带河流流溪河上游、中游和下游3个站点(东星、乌石和江高)河水的主要化学成分在近1年的持续变化时间序列。结果显示,3个站点河水的阳离子均主要来自硅酸盐的化学风化输出,但贡献率略有差异,其中在上游的东星站贡献率最大,下游的江高站次之,中游的乌石站相对较少。相较之下,阴离子的来源更为多样,其中F^(−)主要来自于岩石风化,Cl^(−)、SO_(4)^(2−)和NO_(3)^(−)更多地受到海洋源降雨或咸潮作用的影响。流域内主要化学风化反应以钾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的溶解为主。从上游到下游,Si/TZ^(+*)比值和Si/(Na^(*)+K)比值逐渐降低,说明上游硅酸盐岩风化较下游更为强烈。从上游到下游,随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增加,人类活动对河流水化学组成的贡献逐渐增大,岩石风化输出的相对贡献逐渐减小。
- 徐谨立王志兵王希杰韦刚健谢露华曾提
- 关键词:化学风化
- 富湾超大型银矿床Ar-Ar年龄、铅同位素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富湾超大型银矿床主要为脉状,产于下石炭统灰岩与长坑赋金硅质岩接触带及其下的破碎带中。银矿床矿化石英^40Ar-^39Ar年龄为(64.3±0.1)Ma。矿床铅同位素μ值(10.67~10.95)与赋矿地层的μ值(9.79~10.33)不同,而与粤西地区元古字基底中矿床的μ值(10.62~10.66)相似。富湾超大型银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元古宙变质基底,矿床形成与三水盆地晚白垩世到早第三纪强烈火山活动形成的有利成矿环境有关。有利于形成富湾超大型银矿床地质条件包括:(1)深大断裂构造交汇及盆地边缘同生断裂构造组成的连通网;(2)特殊岩性组合形成的聚矿-圈闭环境;(3)丰富成矿物质源区、多期矿化及成矿元素多次活化迁移;(4)多期次火山活动形成的循环地热系统。
- 梁华英喻亨祥曾提夏萍
- 关键词:银矿床超大型矿床矿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