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赤阳
- 作品数:16 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棉红铃虫性信息素应用技术研究被引量:2
- 1995年
- 1986-1993年在棉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Saunders)发生中密度、高密度区应用红铃虫性信息素2%微胶囊、2%改进微胶囊、塑料纤维夹片、PVC胶带、聚乙烯塑料管,采用干扰交配方式进行防治技术的研究。经过22个年次试验结果表明:在红铃虫发生中密度地区以自然沟、渠为界,5-8公顷连片棉田为使用单位,所用剂型均能有效控制红铃虫的为害。青铃活虫、籽棉含虫量、僵瓣花比常规农药防治区减少70-80%以上。在高密度区,试验区四周需有100公尺以上隔离带,使用PVC胶带剂型,在越冬代始蛾时施挂一次,干扰交配时间可达三个月以上,性信息素释放稳定,控制青铃活虫、籽棉含虫量与使用4-5次菊酯农药的效果相当。
- 束春娥曹赤阳柏立新曹雁平孙洪武张永孝
- 关键词:红铃虫性信息素越冬代交配时间交配方式
- 缩节胺处理棉株对棉铃虫的影响初报被引量:12
- 1993年
- 棉株施用缩节胺后能减少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abner)在棉株上的落卵量48.8%—88%,田间虫量减少39.5%—77.3%,取食嫩叶、花蕾后的2龄幼虫体重下降、发育历期延长,死亡率增加,化蛹率和羽化率都有下降,总的生存率降低了57.62%。测定表明施用缩节胺后,棉株各部组织内棉酚有增加趋势,以蕾内增加较多,为49%—92.1%,铃壳次之,为13.8%—65.5%,叶内较少,为3.6%—39.7%。而单宁量除大铃壳内有增外,大多下降。施用次数与剂量的增加,与棉酚量的提高有共同趋势。花蕾期施用,棉酚量的增加高于花铃期。
- 张永孝曹赤阳吴淑华赵阳万寅赵之刚胡学英
- 关键词:棉花缩节胺棉铃虫
- 针对棉花害虫现状改善综合防治结构被引量:3
- 1996年
- 1992年以来棉铃虫在全国主要棉区的连续暴发为害和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迅速发展以及某些地方因耕作制的变化而引发的新害虫如玉米螟、盲蝽转害棉花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结构,以便能够稳定地控制多种害虫的为害。建议对耕作制的改变作合理评估以作取利避害的选择,重视农业防治,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诱导作物及棉株的抗逆补偿能力来调控害虫的发生,保护自然天敌,选用非广谱性农药和生物在药,改进农药的使用管理以避免害虫过速产生抗性。一些新防治技术如抗棉铃虫的棉花品种、昆虫信息素及一些专化性农药如定虫隆、农克螨、双甲脒等正在试用示范。
- 曹赤阳
- 关键词:棉花害虫
- 常规棉花种质抗红铃虫性评价方法被引量:2
- 2005年
- 对常规棉花种质进行田间罩笼接棉红铃虫蛾,以棉花花铃期成虫产卵后孵化的幼虫危害棉花青铃来进行抗虫性鉴定和抗性评价,并通过调整害虫压力值使鉴定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 孙以文孙洪武柏立新曹赤阳束春娥
- 关键词:棉花种质资源棉红铃虫抗虫性
- 自然物质同对昆虫的调节
- 曹赤阳
- 关键词:昆虫性信息素抗虫性昆虫生长调节剂生物防治次生物质
- 棉红铃虫幼虫头宽体长的观察测定被引量:1
- 1989年
- 达耶(1890)提出鳞翅目幼虫各龄期头宽存在一定的生长比值。法富(1937)采集田间棉株蕾、花、铃内红铃虫幼虫测得头宽与各龄期的比例关系,其蕾内各龄幼虫生长比值为1.89,铃内幼虫为2.04。我们(1957)
- 束春娥曹赤阳
- 关键词:棉花红铃虫幼虫
- 沿海棉区棉花生育模拟模型有效性检验被引量:3
- 1991年
- 运用生理时间限制条件检验及棉花各预测项实测值与预测理论值间不同程度的误差频次、偏离值及相关系数的测定法等,对沿海棉区棉花生育模拟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基本上反映了棉花生育动态,具育一定的预测准确性。对主要生育指标的预测基本吻合。对果枝果实数量动态预测,选用允许误差标准Q或SE,则可达68.3%或81.3%的置信概率保证。要更精确地模拟棉花生育动态,尚需对模型进行修正完善。
- 柏立新曹赤阳张永孝束春娥曹雁萍
- 关键词:棉花生育
- 自然物质对昆虫的调节
- 利用自然因素来调节昆虫的发生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昆虫生理物质和寄主内含物质的调控对昆虫的发育、生殖和生存的影响来探讨作为开拓植物保护、生防手段的可能性。
- 曹赤阳
- 文献传递
- 两种红铃虫性信息素剂型的贮存期
- 1992年
- 1986~1989年在大丰县应用贮存在8℃温度下的2%微胶囊剂和室温下封闭保存的纤维管夹片剂进行田间干扰防治红钩虫试验。结果表明,经贮存1.5年、2.5年、3.5年的微胶囊剂和1.5年、2.5年、4.5年的纤维管夹片剂,田间应用不影响效果,对红铃虫干扰交配效果保持在90.81~98.49%,单铃活虫比常规防治区减少88.24~97.65%,籽棉含虫量减少78.04~96.28%;比当年2%微胶囊纤维管夹片剂干扰交配率90.82%和97.05%,单铃活虫减少88.24%和75.29%,籽棉含虫量减少78.04%和55.22%稍优。
- 束春娥曹赤阳张永孝柏立新曹雁平唐爱民万寅
- 关键词:棉花红铃虫性引诱剂贮藏
- 中国棉花害虫综合防治的新进展被引量:5
- 1992年
- 一、历史回顾 建国以来防治棉花害虫早已采用多种手段互为补充的综合防治。随着防治技术的发展,防治手段的重点亦随之而异。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农药的迅速发展,高效广谱农药相继出现,几乎所有主要害虫均可以用农药防治,农药遂成为防治棉虫的主要手段。由于过多地依赖农药致使一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首先是棉蚜与叶螨对内吸磷和乐果的抗性,继之棉叶蝉、棉铃虫、红铃虫对滴滴涕也产生了抗性,使这些原来是高效的农药相继退出了应用市场。
- 曹赤阳
- 关键词:棉花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