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明
- 作品数:188 被引量:1,410H指数:21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硫酸安普霉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在组织内的残留被引量:3
- 2013年
-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60、120、180、240、300mg/kg硫酸安普霉素,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51±0.01)g的凡纳滨对虾,记作G0、G60、G120、G180、G240、G300,经49d养殖试验,研究硫酸安普霉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及组织中的残留量。结果显示,G180、G240对虾特定生长率和G240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G0(P<0.05);各添加组对虾肝胰指数均高于G0,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G0相比,G240全虾粗蛋白、血清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尿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添加组血清葡萄糖、胆固醇含量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与G0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各硫酸安普霉素添加组肝胰腺和肌肉中残留量分别为2.92~19.11μg/g和0.91~8.20μg/g,并随添加量增加显著升高。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硫酸安普霉素能显著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不会产生明显的毒性效应,但会在肝胰腺和肌肉中残留。
- 孙智武黄燕华王国霞曹俊明陈冰赵红霞周婷婷莫文艳
- 关键词:硫酸安普霉素凡纳滨对虾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
- 饲料中添加赖氨酸及蛋氨酸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9年
- 以平均初始体质量5g的罗非鱼为试验对象,在赖氨酸(Lys)及蛋氨酸(Met)均呈缺乏状态的基础饲料中,分别补充结合态Lys(PBL),晶体Lys(UCL)和包膜Lys(CL)等3种形式的Lys,晶体Met(UCM)、包膜Met(CM)和羟基蛋氨酸钙(MHA—Ca)等3种形式的Met,共配制8组等氮等能饲料,每个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实验水温24~30℃,持续56d。结果表明,对照组增质量率317.99%,单独补充质量分数0.15%PBL、0.15%UCL、0.15%CL3种形式外源Lys的增质量率分别是326.93%,337.02%、329.42%,对罗非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同时补充质量分数0.15%CL及0.1%CM,罗非鱼增质量率为353.22%,显著提高了罗非鱼的生长水平;而同时补充质量分数0.15%UCL及0.1%UCM、0.15%PBL及0.1%UCM、0.15%PBL及0.1%MHA—Ca的增质量率分别为304.159/5、308.78%、337.19%,对罗非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补充外源氨基酸对罗非鱼肝脏水分有降低趋势,对其它常规组成及肌肉氨基酸组成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包膜赖氨酸及包膜蛋氨酸在适宜的补充方式下,对罗非鱼的促生长效果要优于其它形式的赖氨酸及蛋氨酸,可有效平衡罗非鱼饲料配方的赖氨酸及蛋氨酸水平的不足。
- 朱选曹俊明许丰孟陈水春赵红霞蓝汉斌
- 关键词:罗非鱼
- B族晶体维生素微胶囊及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该微胶囊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族晶体维生素微胶囊及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该微胶囊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将壁材加入到水中,控制水温为60~70℃,搅拌使壁材溶解在水中,再加入B族晶体维生素,均质使壁材和B族晶体维生素均匀分散到溶液中,再...
- 曹俊明黄燕华蒋卫亮王国霞陈冰
- 文献传递
- 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或丁酸钠对大口黑鲈幼鱼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消化酶活性与抗氧化指标以及肠道结构的影响
- 2024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CB)或丁酸钠(SB)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消化酶活性与抗氧化指标以及肠道结构的影响。试验配制3种等氮(50%)和等脂(9%)的饲料,分别为基础饲料(对照组)、基础饲料+10 mL/kg CB(CB组)、基础饲料+1.0 g/kg SB(SB组)。试验挑选360尾大口黑鲈[(5.02±0.01)g],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3种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试验期为56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CB组终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SB组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CB组肠道中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CB组和SB组肠道丙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CB或SB可显著提高肠道中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CB组肠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SB组肠道中钠钾ATP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CB组和SB组肠道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SB组肠道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CB组肠道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CB组中肠绒毛宽度显著增加(P<0.05),减轻了肠道炎症反应。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CB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幼鱼的生长性能,添加CB或SB增加了大口黑鲈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了肠道消化酶活性与抗氧化指标以及改善肠道结构,与SB组相比,添加10 mL/kg的CB对提高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肠道抗氧化指标以及增加肠道绒毛宽度效果更佳。
- 侯冬强胡俊茹陈冰彭凯李培佳黄文曹俊明赵红霞
- 关键词:丁酸梭菌丁酸钠消化酶肠道结构
- 2011年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介绍了国内外罗非鱼发展概况,并从产量、区域分布、进出口情况、存在问题等方面介绍了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在分析2011年广东罗非鱼业价格变化的基础上预测2012年罗非鱼价格走势,最后提出广东罗非鱼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罗非鱼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 储霞玲曹俊明白雪娜万忠李思发
- 关键词:罗非鱼产业经济
- 2011年广东对虾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对虾产业发展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了2011年广东对虾的产业化发展情况、对虾产品供需与价格展望和对虾科技现状与趋势,并对广东对虾产业在病害防治、亲虾培育等方面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为广东对虾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周远扬曹俊明林黎扬万忠王安利
- 关键词:对虾
- 饲料中不同亚麻酸/亚油酸比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0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亚麻酸(C18:3n-3)/亚油酸(C18:2n-6)比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鱼油、亚麻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以不同的比例配制4种粗脂肪水平约为7.2%的等氮饲料,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17、0.30、0.56和0.68。选用平均体重为(0.573±0.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分别记为L0.17、L0.30、L0.56和L0.68。试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C18:3n-3/C18:2n-6比的升高,凡纳滨对虾幼虾增重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饲料系数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二元回归分析得出增重率(y)与C18:3n-3/C18:2n-6比(x)的关系为y=-1333.2x2+1175.5x+785.66(R2=0.7238),并得出当C18:3n-3/C18:2n-6比为0.44时,增重率最高。全虾粗蛋白质含量以L0.68组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全虾水分和粗脂肪含量以及肝胰指数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对虾肌肉中C18:2n-6和C18:3n-3含量低于它们在肝胰腺中的含量,而C20:4n-6、C20:5n-3(EPA)、C22:6n-3(DHA)在肌肉中的含量高于其在肝胰腺中的含量。L0.68组肝胰腺EPA含量显著高于L0.30组(P<0.05),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肌肉EPA、DHA含量以L0.30组最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C18:3n-3/C18:2n-6比一定程度地影响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显著影响肝胰腺和肌肉中C18:3n-3和C18:2n-6系列脂肪酸的含量。以增重率作为判定指标,建议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44。
- 刘穗华曹俊明黄燕华赵红霞李国立蓝汉冰严晶张荣斌刘丽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脂肪酸组成
- 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对黄颡鱼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及肾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对黄颡鱼幼鱼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及肾细胞因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00、600和1 000 mg/kgβ-葡聚糖配制3种试验饲料。选取720尾初始体质量为(1.53±0.04)g的健康黄颡鱼幼鱼,随机分为7组,包括1个投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G0)、3个连续投喂β-葡聚糖饲料的连续组(SG200、SG600和SG1000)及3个交替投喂β-葡聚糖饲料和基础饲料各7 d的间隔组(IG200、IG600和IG1000)。养殖42 d后测定血清免疫、抗氧化相关指标及肾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结果显示,与G0相比,各添加组溶菌酶活力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IG200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分别显著降低(P<0.05)和显著升高(P<0.05)。G0抗超氧阴离子活力显著高于IG600(P<0.05),与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一氧化氮合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除IG1000外,各添加组肾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G0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β-葡聚糖,不论采用连续或间隔投喂方式,均对黄颡鱼幼鱼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没有明显影响,但间隔投喂1 000 mg/kgβ-葡聚糖能显著升高肾细胞因子水平(P<0.05)。
- 李永娟黄燕华王卫民曹俊明王国霞赵红霞刘少昱邹青
- 关键词:Β-葡聚糖黄颡鱼免疫抗氧化
- 维生素C对水生动物生长、繁殖及免疫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0
- 2009年
- 胡俊茹王安利曹俊明陈水春李军勇李宝圣
- 关键词:维生素C繁殖免疫水生动物
- 家蝇抗菌肽对黄颡鱼生长和白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 将平均体重1.07g的960尾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放入24个玻璃水族缸(每缸40尾),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投喂0%、0.2%、0.4%、0.6%、0.8%、1.0%的家蝇抗菌肽(...
- 陈平洁曹俊明朱选陈水春马利蓝汉冰林佳南
- 关键词:黄颡鱼家蝇抗菌肽吞噬活性死亡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