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屈光矫治后近视眼调节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屈光矫治方式对近视眼患者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近视眼患者146例,根据屈光矫治方式分为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和屈光手术3组,另取无近视的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检查单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和调节滞后量。结果:单眼调节幅度以框架眼镜组最低(P<0.05),而角膜接触镜组、LASIK组和健康对照组3组间没有差异(P>0.05);调节灵敏度3种矫治方式后均和健康对照组一致(P>0.05);调节滞后量以框架眼镜组最低(P<0.05),而角膜接触镜组、LASIK组和健康对照组3组间没有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调节幅度与眼屈光度有相关性(r=0.714,P=0.011);调节灵敏度与屈光不正无明显相关性(r=-0.187,P=0.304);而调节滞后量与眼屈光度有相关性(r=-0.677,P=0.002)。按照近视程度分层分析显示3个调节指标和分层前趋势基本一致。结论:框架眼镜对近视眼患者的眼调节功能存在一定影响,表现为单眼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量的改变。而角膜接触镜和LASIK屈光矫治后的眼调节功能基本和正常相当。
- 曹丹
- 关键词:近视眼调节角膜接触镜LASIK
- 遮盖法对儿童弱视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3年
- 曹丹
- 关键词:儿童弱视
- 角膜共焦显微镜与裂隙灯显微镜检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角膜K-F环的比较
- 2023年
- 目的比较角膜共焦显微镜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患者角膜K-F环的检出率。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Wilson病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由一名有多年临床经验的眼科医师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患者是否有角膜K-F环,由另一名临床经验相当的眼科医师采用角膜共焦显微镜观察患者是否有角膜K-F环,之后比较分析两种情况下Wilson病患者角膜K-F环的检出率。结果上述65例Wilson病患者中,包含7例脑型、2例混合型和56例肝型患者。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方法观察到角膜K-F环的患者有7例脑型、2例混合型和33例肝型,共计42例;采用角膜共焦显微镜方法观察到角膜K-F环的患者有7例脑型、2例混合型和47例肝型,共计56例。两种检查方法对肝型Wilson病患者角膜K-F环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方法较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方法多发现14例病例,经分析该14例病例均为角膜K-F环呈弱阳性的病例。结论采用角膜共焦显微镜可以有效检出角膜K-F环呈阳性的Wilson病患者,而且在弱阳性且范围较小的角膜K-F环检出率方面优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方法,可为Wilson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参考。
- 殷秀琴田姣曹丹方家华
- 关键词: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K-F环
- Stargardt′s病的临床观察(附69例报道)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Stargardt′s病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69例 13 8眼Stargardt′s病的临床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资料 ,分析其视力损害程度、年龄分布状态及病灶表现形态。结果 :视力 0 0 2~ 0 1者 115眼 (83 3 3 % ) ,0 2~ 0 5者 2 3眼 (16 66% ) ;近视力最高Jr =2、最低Jr =0。其中 10岁前起病者3 3例、 11~ 2 0岁起病者 2 6例、 2 1~ 3 0岁起病 4例、 3 1~ 40岁起病 6例。病灶形态 :①单纯黄斑病灶型 2 4例 48眼 ;②黄斑病灶联合眼底黄色斑点型 2 9例 5 4眼 ;③黄斑病灶与后极部色素脱失相融合型 16例 3 2眼。第三型病灶形态与前两型病灶在起病年龄与病程长短方面差别无明显意义 (P >0 0 5 )。三种病灶形态的病变程度差别亦无意义 (P >0 0 5 )。结论 :①Stargardt′s病对视力的影响较大 ,但暂未见到视力全部丧失的病人 ;②Stargardt′s病主要出现于青少年时期 ,亦可在成年人后期发病 ;③黄斑病灶与后极部色素脱失融合为一体的特殊病灶可能是Stargardt′s病的另一种特殊的FFA变异形态。
- 唐朝珍姜德咏聂爱光曹丹蒋群
- 关键词:色素上皮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