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21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地质公园
  • 3篇游客
  • 2篇地质遗迹
  • 2篇游客体验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旅游
  • 2篇ROS
  • 1篇地质公园旅游
  • 1篇地质遗迹资源
  • 1篇动态监测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游客满意
  • 1篇游客满意度
  • 1篇游憩
  • 1篇整治
  • 1篇整治项目
  • 1篇指标体系
  • 1篇山区县域

机构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2篇易平
  • 10篇方世明
  • 3篇马春艳
  • 2篇王占岐
  • 1篇金贵
  • 1篇杨俊
  • 1篇马静
  • 1篇胡学东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资源与产业

年份

  • 1篇2015
  • 10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游憩机会谱的构建被引量:8
2014年
游憩机会谱(ROS)是进行旅游资源规划和游憩活动管理最科学有效的方法,以游憩体验和游客需求为主要目标,依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管理环境变量划分游憩环境类型,制定游憩机会谱系类别,实现区域游憩资源、游憩环境、游憩活动和游憩体验目标的最优化。在概述游憩机会谱理论产生背景和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游憩机会的环境变量和游憩者对游憩环境的偏好程度,筛选出影响游憩体验的8个重要环境因子,由此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划分为开放型、半开放半封闭型和封闭型3类游憩环境类型,根据游憩者在不同游憩环境类型中期望获得的游憩活动和游憩体验构建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游憩机会谱。
方世明易平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分类与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在对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中地质遗迹类型划分方法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分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体系权重,结合改进后的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和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综合评分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类型丰富且等级优,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有3处,国家级地质遗迹有78处;地质遗迹资源要素价值高,影响力大;地质遗迹资源区位优势显著,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价值和市场远景。
方世明易平
关键词:地质遗迹资源分类资源评价地质公园
基于LAC理论的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在系统阐述可接受改变的极限理论(LAC理论)应用于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的理论框架、前提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LAC理论在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中应用的步骤,确立了一个由现状—规划—监测—响应构成的相互关联的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体系。结果表明,LAC规划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到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领域的一个缩影,可以为地质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易平方世明
关键词:地质公园资源环境游客体验规划管理
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被引量:103
2014年
定量评价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研究领域,得到了如下成果:①分析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在借鉴相关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多处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实地考察,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大子系统构建了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子系统层和14个评价指标层,详细说明了每个指标选取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数据如何获取和测算;②为了更准确地评判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交互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模型,构造了耦合协调发展系数评价模型,制定了耦合协调发展的类型划分和评判标准,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划分为耦合与不耦合2个大类、6个小类和18个基本类型;③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合理性,耦合协调度研究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与反馈机制。
易平方世明
关键词:地质公园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
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脱钩评价——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被引量:23
2014年
定量评价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脱钩状态和程度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论文在借鉴已有脱钩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脱钩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领域,构建了适合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脱钩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和评判标准,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测算了2004—2012年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脱钩关系和程度,分析了二者的脱钩发展阶段和时间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从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压力强度及其变化特征看,2004—2012年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波动较大,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演化趋势,其中,2004—2009年呈现上升状态,2009—2012年呈现下降趋势;2从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脱钩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看,2004—2012年8个时期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脱钩关系主要经历了从相对脱钩Ⅱ→相对脱钩Ⅳ→相对脱钩Ⅳ→耦合Ⅱ→耦合Ⅰ→绝对脱钩→相对脱钩Ⅰ→绝对脱钩的演变轨迹,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状态表现出"较强→弱→强"的周期性变化;3从脱钩弹性曲线图看,脱钩状态总体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向右倾斜的"M"型变化,根据曲线波动情况大致可以划分3个演化阶段:2004—2007年的相对脱钩阶段,2007—2009年的耦合阶段,2009—2012年的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交替阶段;4研究结果与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表明所构建的脱钩评价方法为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与反馈机制。
易平方世明马春艳
关键词:地质公园旅游经济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与保护被引量:6
2014年
地质遗迹评价与保护是地质公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规定的旅游资源评价细则,建立了适合地质遗迹评价的体系和标准,结合改进后的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进行了定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且等级优,地质遗迹要素价值高,区位优势显著,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价值和市场远景。根据地质遗迹的定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空间分布、地域组合、易破坏性、保护现状和管理需要构建了地质遗迹保护框架,包括分区保护、工程保护和动态监测保护体系。
易平方世明马春艳
关键词:地质遗迹动态监测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评价研究被引量:25
2014年
游客满意度评价有助于地质公园旅游的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内涵和评价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构建了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景观的游客满意度最高(满意度指数为1.2493),旅游景观的3项评价因子全部位于优势提升区,需要继续保持和发扬,旅游景观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物;旅游设施的游客满意度指数为0.7519,餐饮、住宿和公共卫生设施3项评价因子位于后续机会区,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的游客满意度指数为0.7479,旅游产品和科学普及活动两项评价因子位于急需改进区,需要重点改进和创新;旅游环境的游客满意度指数为1.0092,需要继续保持较高的旅游环境质量,实现旅游活动与旅游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易平方世明
关键词:游客满意度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规划实施效益评价
2014年
实施效益评价是地质公园规划实施及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规划科学有效地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地质公园规划实施效益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效用函数综合评价法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上轮规划实施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规划实施效益发展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上轮规划实施情况总体良好,规划实施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由于公园管理体制不健全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缺失,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差的生态效益。新一轮的地质公园规划应当制定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协调好资源开发利用、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既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提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提升和最优化发展。
方世明易平
基于ArcGIS的耕地整治潜力测算与分级研究——以湖北省房县为例被引量:14
2015年
土地整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潜力测算与分级是土地整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以ArcGIS软件为平台,采用基于新增耕地系数的数量潜力测算方法,通过调查待整治耕地面积,确定新增耕地系数,测算出房县的耕地整治数量潜力为1 210.18hm2;质量潜力测算采用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和产能核算理论的方法,通过计算耕地现实单产和最高单产,分别计算出待整治耕地提升产能和新增耕地产能,得出房县耕地整治的质量潜力为9 485.38万kg;最后以质量潜力测算后的耕地总产能作为潜力分级标准,将整治潜力划分为三个级别,并绘制了以乡(镇)为单元的潜力分级图。根据潜力级别划分结果,结合各乡镇的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整治意愿等条件,将一级潜力区、二级潜力区和三级潜力区按照整治时序分别确定为房县耕地近期重点整治区、中期适宜整治区、远期一般整治区。
马春艳王占岐易平
关键词:ARCGIS
竹山县土地整治项目空间分异及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研究目的:系统分析山区县域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概况及其空间分异规律,探索土地整治项目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山区土地整治项目空间分异现象明显,投资规模乡镇间分布极不均衡;(2)土地整治项目个数与新农村建设之间无绝对相关性;(3)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投资规模与新农村建设中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有较好的耦合关系;(4)现阶段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与土地整治项目之间的耦合度还相对较低。研究结论:山区县域应积极争取土地整治项目,转变土地整治观念,提高项目公众参与度,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力度,逐步重视项目景观效益;同时新农村建设应该更多的反哺土地整治,进而使两者能更好耦合,以达到互利共赢。
杨俊王占岐易平金贵胡学东
关键词: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空间分异山区县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