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惠敏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的影响
- 背景和目的: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已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同,但多数患者来院就诊时已错过溶栓治疗时机,因此探索从其他病理环节进行干预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仍有必要。现有的研究表明丁苯酞可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和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保护...
- 施惠敏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白介素-6能量代谢神经功能
- 文献传递
- 东菱克栓酶及葛根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及葛根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东菱克栓酶、葛根素组)30例,对照组(复方丹参组)30例,均用药2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7d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1)。结论东菱克栓酶与葛根素联合运用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 施惠敏
- 关键词:东菱克栓酶葛根素脑梗死血浆纤维蛋白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ACI)病人神经功能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6月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CI病人110例。采用乱数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脑血流指标(最大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末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及血管阻力指数),并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1%(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病人NIHSS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病人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最大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末血流速度均明显升高(P<0.05),血管搏动指数及血管阻力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最大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末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搏动指数及血管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可有效改善ACI病人的神经功能和脑血流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 吴秋义周寅陈科春郭刚施惠敏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疏血通注射液奥扎格雷神经功能
- Hcy水平对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和硬化状况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和硬化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浆Hcy的水平,分为观察组(Hcy>15μmol/L,42例)和对照组(Hcy 5~15μmol/L,40例),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测定血管的狭窄程度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斑块硬化程度,并采用Pearson分析Hcy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程度和硬化状况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无狭窄率显著降低(7.14%vs 32.50%),重度狭窄率(54.76%vs 30.00%)和总狭窄率(92.86%vs 67.5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不稳定斑块例数显著升高(59.52%vs 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cy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程度和硬化状况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状况密切相关,临床应密切关注。
- 施惠敏
- 关键词: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
-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白介素6(IL-6)、超敏CRP、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探讨神经功能缺损与IL-6等的相关性。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200 mg,每日3次口服,连用14 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脑梗死患者进行NIHSS评分,治疗后3个月进行mRS评分以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测定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同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两组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的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较前下降更为显著(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的下降与超敏CRP、IL-6及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呈正相关(P<0.05)。结论:丁苯酞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急性脑梗死早期有显著治疗作用。
- 施惠敏
- 关键词:丁苯酞急性脑梗死超敏CRP白介素6血小板聚集率
- 长程脑电图监测在癫痫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究长程脑电图监测在癫痫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癫痫发作患者,均实施常规脑电图监测和长程脑电图监测,比较两种监测方式在临床发作、痫样放电方面的发现率。结果长程脑电图监测癫痫患者临床发作发现率(52.00%)高于常规脑电图监测(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程脑电图监测癫痫患者痫样放电发现率(64.00%)高于常规脑电图监测(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程脑电图监测癫痫患者同时痫样放电和临床发作的发现率(44.00%)高于常规脑电图监测(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长程脑电图对癫痫发作患者实施监测,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确诊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施惠敏
- 关键词:长程脑电图监测癫痫
- ABCD2评分联合LD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转归中的临床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联合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测定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及30d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用ABCD2评分对90例TIA患者进行评分,观察7d及3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根据LDL水平测定分为LDL≥3.1mmol/L组和LDL<3.1mmol/L组。结果 ABCD2评分0~3分TIA 7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5.4%,4~5分脑梗死发生率为21.4%,6~7分者为35.4%。30d时分别为10.8%、28.6%、54.5%。LDL≥3.1mmol/L组7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23.8%,30d内高达38.1%;LDL<3.1mmol/L组7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6.3%,30d内为1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CD2评分联合LDL-C测定是预测TIA 7d内及30d内脑梗死发生风险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施惠敏
- 关键词:ABCD2评分低密度脂蛋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