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灿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4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防护下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与足背静脉溶栓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比较急性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患肢置管溶栓与经足背溶栓的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市立医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共52例急性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置管溶栓组(A组)和经足背溶栓组(B组)。其中置管溶栓组28例,术前均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经足背溶栓组24例,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10例。通过监测患者临床症状、测量下肢周径变化、溶栓并发症、远期通畅率及瓣膜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置管溶栓组术后24h患者肢体肿胀开始减轻,3~5d后下肢疼痛、肿胀等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溶栓治疗后7d症状基本消退。经足背溶栓组一般48~72h后开始起效,7d后症状明显改善。置管溶栓组应用尿激酶总量为(320±100)×10^4u,总疗程为4~7d;经足背溶栓组应用尿激酶总量为(460±120)×10^4u,总疗程为6~10d。置管溶栓组治疗后大、小腿的肢体消肿率分别为(90.12±6.15)%和(86.74±7.24)%,经足背静脉溶栓组治疗后大、小腿的肢体消肿率分别为(85.71±5.54)%和(85.16±6.57)%,置管溶栓组治疗后Ⅲ级血栓溶解率患者达82.1‰经足背静脉溶栓组治疗后Ⅲ级血栓溶解率患者为50%,两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具备疗程短、起效快、并发症少及PTS发生率低等优点,置管溶栓治疗方法优于经足背溶栓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方灿军 胡何节 潘力生关键词:腔静脉滤器 导管溶栓 小隐静脉 内镜超声和128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5 2011年 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消化道肿瘤中高居首位。目前,对中、晚期胃癌虽然采取多种手段联合的综合治疗,但依旧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术前分期判断过高可致部分手术范围过大,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创伤和更多的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评估过低则淋巴结清扫范围过小,增加术后复发率。所以,术前准确的临床分期显得尤为重要。 方灿军 徐林生 陈方军 邹莹关键词:术前 EUS 内镜超声 TNM 下肢深静脉血栓3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单纯抗凝、滤器置入+置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滤器置入+足背溶栓3种治疗方法应用于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和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86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抗凝65例,滤器置入+CDT 75例,滤器置入+足背溶栓46例。通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静脉通畅率和Villalta评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CDT组、足背溶栓组和单纯抗凝组静脉通畅率分别为(84.2±9.6)%、(44.7±12.5)%和(23.3±11.9)%,Villalta评分分别为(3.3±2.0)分、(4.9±1.9)分和(6.4±19.0)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DT组静脉通畅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并且CDT组Villalta评分明显比较低。结论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用的3种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其中滤器置入联合CDT治疗急性期LEDVT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抗凝和滤器置入联合足背溶栓治疗。 丁振 潘力生 方灿军 聂宗杰 查振平 梅文俊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47例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的治疗临床资料。外科手术42例,其中单纯动脉破裂修补术11例,直接吻合11例,大隐静脉移植术17例,人工血管移植术3例;另外5例行腔内治疗,其中覆膜支架植入3例,裸支架植入2例。结果:44例肢体成活,截肢3例。40例患者获门诊随访,为35例手术患者和5例腔内治疗病例,截肢患者均未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一3a,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在接受随访的35例手术患者中有5例吻合口处血管轻度狭窄,3例移植血管内重度狭窄,l例移植血管内闭塞;腔内治疗5例无明显异常发现。结论:外科手术及腔内治疗是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保全肢体的关键。 潘力生 方灿军 聂宗杰 刘会中关键词:动脉损伤 手术 腔内治疗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防护下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与足背静脉溶栓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在临时下腔静脉滤器防护下,比较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患肢小隐静脉途径置管溶栓与经患肢足背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通过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共52例急... 方灿军关键词:腔静脉滤器 导管溶栓 置管溶栓与足背静脉溶栓治疗DVT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观察置管溶栓与经足背静脉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 V T)治疗早期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选取84例D V T患者随机分为置管溶栓组以及足背静脉溶栓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静脉通畅度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其早期疗效。结果:置管溶栓组静脉通畅度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足背静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相比足背静脉溶栓,置管溶栓能更迅速改善静脉回流障碍,早期疗效显著。 梅文俊 昝建宝 潘力生 何承龙 方灿军 丁振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置管溶栓 老年人腹部卒中3例并国内有关文献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部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立医院3例以及国内近10年文献报道39例共42例老年腹部卒中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结果 90%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手术治疗39例,方法为血管缝扎,单纯腹腔冲洗,引流;介入栓塞治疗1例,保守治疗2例。痊愈38例,死亡4例。结论老年人腹部卒中临床少见,发病凶险,诊断困难,早期开腹手术止血,可大大提高患者治愈率。 潘力生 方灿军 聂宗杰关键词:腹部卒中 老年人 高血压 胆囊结石合并胃癌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提高胆囊结石合并胃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胆囊结石合并胃癌患者36例,详细介绍该合并症的发病特点,分析延误诊治的原因,详述减少延误诊治的措施。结果:延迟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胃癌29例,延迟诊断率为80.6%。结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能会合并胃部病变,认真分析病史及临床资料,是合并胃癌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以免延误诊治,影响疗效。 方灿军 徐林生关键词:胆囊结石 胃癌 37例肢体假性动脉瘤的治疗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肢体假性动脉瘤治疗方式的选择,提高假性动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肢体假性动脉瘤患者治疗方式。18例患者行局部按压治疗,6例瘤腔里注射凝血酶治疗,开放手术治疗16例,其中行血管结扎术3例,破口修补术5例,血管端端吻合术2例,血管重建6例。介入治疗3例。结果37例患者均治疗成功。32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行血管修补术、吻合术和动脉结扎术者,术后肢体均无血运障碍。3例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均得到随访,1例支架堵塞,下肢以股深动脉供血,但没有明显下肢缺血症状,随访观察。结论对于四肢的假性动脉瘤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术后患者多可以痊愈。 潘力生 方灿军 聂宗杰关键词:假性动脉瘤 以黑便为主要表现的消化性溃疡合并结肠癌2例 2008年 上消化道出血时,血红蛋白因受胃酸作用而形成褐色的正铁血红素,排出成黑便,而小肠及右半结肠出血,特别在肠腔中停留时间过长(超过8h),则血红蛋白与硫化物结合而形成硫化亚铁,使排出的粪便呈黑色^[1]。所以黑便往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但亦见于下消化道疾患。现将笔者遇见的2例病例报道如下: 方灿军 徐林生 何庆丰 朱月霞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