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鸣
- 作品数:30 被引量:35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功能独立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组(简称信号组)、传统低频电刺激治疗组(简称低频组)、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组(简称肌电组)以及无电刺激治疗组。入组后,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基础的康复治疗。此外,各电刺激组患者予以相应的电刺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0天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部分)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功能进行评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各组两项评分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0天时,各组上肢运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恢复,但肌电组、低频组、信号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电刺激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20天后,肌电组、信号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部分)和FCA评分与无电刺激组、低频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信号组与肌电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号式功能电刺激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FCA恢复的效果近似于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但好于国产低频电刺激和无电刺激。
- 张安静白玉龙胡永善吴毅姜鹭春李丽路微波徐一鸣朱秉田威
- 关键词:康复治疗脑卒中功能独立性
- 膝关节骨关节炎肌肉抑制的评价及拮抗机制的研究
- 李放范振华屠丹云胡永善徐一鸣张凯莉朱艺吴毅白玉龙杨晓冰
- 该课题使用了以定量腱反射肌电图检查为主的技术,检查和评价了这种肌肉抑制的存在和程度,并结合等速测定、等长收缩肌电检查等,研究了关节源性肌肉抑制的特性,提出了等长收缩可减轻肌肉抑制的机制。该研究则率先用肌电比较的方法说明,...
- 关键词:
-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拮抗机制
- 经颅运动皮质区磁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1
- 2004年
-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如何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传导功能的恢复仍是医学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以往已证实磁刺激在动物模型上应用安全性的基础上,探讨经颅磁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电生理学和组织学变化。目的:观察经颅运动皮质磁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电生理和组织学变化,探讨其促进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研究。地点和材料:1998/1999实验在复旦大学医学院手外科研究所动物实验室和肌电图研究室、复旦大学电镜中心和复旦大学病理实验室进行。实验动物为20只雄性SD大鼠(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实验动物部提供,医动字第02-33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磁刺激组,并用苦味酸标记编号,每组10只(1~10号)。干预:建立周围神经损伤模型。磁刺激组大鼠在手术次日开始作经颅皮质磁刺激(刺激频率为6次/min,磁场强度为1T),1次/d,20min/次,共20次。对照组不作磁刺激,但同样置于和磁刺激组相同的笼内,1次/d,20min/次,共20次。用电生理学和组织学方法分别观察磁刺激对受损坐骨神经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和周围神经髓鞘结构和数目的影响,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经颅磁刺激和对照组受损坐骨神经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和周围神经髓鞘结构和数目。
- 白玉龙胡永善林伟平俞仁康徐一鸣
- 关键词:磁刺激周围神经再生运动皮质髓鞘神经传导速度
- 定量评估经皮神经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的作用,以神经传导速度为量化恢复指标,以髓鞘增生数目定量分析再生神经纤维数目。方法:实验于1998-09/1999-06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实验动物部和显微外科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手外科研究所肌电图研究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电镜中心和病理实验室完成。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用显微外科手术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电刺激组行神经吻合术并进行经皮电刺激,对照组只固定于和电刺激组相同的固定装置上,不进行干预。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和组织学方法分别观察经皮电刺激对损伤周围神经的神经电位参数和髓鞘结构及数目的影响。结果:实验过程中对照组1只大鼠和电刺激组2只大鼠在麻醉过程中死亡,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9只大鼠,电刺激组8只大鼠。①电刺激组大鼠受损坐骨神经的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0.58±0.33)ms,(2.27±0.88)ms,(t=5.12,P<0.001)]。电刺激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增快[(21.44±8.31)m/s,(16.74±22.82)m/s,P>0.05],波幅低于对照组[(1.95±1.56)mV,(6.64±8.42)mV,P>0.05]。②电刺激组可见大量新生髓鞘,其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多[9900.86±1433.65,6505.83±779.50,(t=5.16,P<0.001)]。结论:电刺激定量检测的大鼠坐骨神经潜伏期缩短,神经髓鞘计数增高。说明电刺激可能通过促进许旺细胞增殖和髓鞘形成来改善受损周围神经再生和修复的作用。
- 白玉龙胡永善林伟平俞仁康徐一鸣
- 关键词:神经再生电生理学经皮神经电刺激组织学
- 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4例,分为A组8例、B组8例、C组7例及D组11例,分别配合给予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国产低频电刺激、肌电反馈电刺激及操作同A组,但无电刺激输出。于治疗前、治疗后20d时用简易精神评定量表(MMSE)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的认知部分对各组患者进行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评定。结果:经过20d的治疗,A、C组FCA认知部分和MMSE评分与治疗前及B、D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A组与C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D组与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间差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与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均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情绪障碍,提高认知功能。
- 张安静李丽白玉龙胡永善吴毅姜鹭春路微波徐一鸣朱秉田威
- 关键词:康复治疗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
- 运动想象训练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 MRI)研究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后上肢功能重组潜在的脑重塑机制,为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择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每周5次,每次约30min,共4周,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应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L)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在4周康复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患手被动握拳任务下的f MRI检查,采用组块设计,利用SPM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感兴趣区(ROI)的个体化分析,统计各ROI区的脑皮质激活情况,比较干预前后对侧感觉运动区(c SMC)的激活变化,分析脑卒中患者的脑重塑模式。结果:4周运动想象干预后脑卒中患者的FM-UL评分从(22.44±11.59)分提高到(39.78±14.03)分(P=0.011)。比较干预前后两次f MRI检查脑皮质SMC区的激活情况,发现9例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皮质重塑模式:一种模式为募集激活,即大部分患者第二次f MRI检查,患手被动任务下c SMC的激活增加(有6例患者);另一种模式是集中激活,即小部分患者第二次f MRI检查,患手被动任务下c SMC的激活虽然是减少的,但其偏侧指数(LI-SMC)却是显著增加的(有3例患者)。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经过4周干预后脑卒中患者存在损伤同侧SMC区的募集激活和集中激活两种脑重塑模式,随着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脑重塑机制逐渐倾向于损伤侧SMC的激活。
- 孙莉敏吴毅尹大志范明霞臧丽丽胡永善朱秉徐一鸣
-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脑卒中感觉运动区
- 脑卒中后社区三级康复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被引量:24
- 2009年
- 目的:对脑卒中后社区三级康复治疗服务模式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49例脑卒中患者按社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存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社区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没有进行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分别存入组时、2个月末和5个月末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表(clinical neuralimpairment measures scale,NIM)进行神经功能评定,并进行费用调查。结果:规范的社区三级康复治疗2个月末和5个月末,康复组患者的NIM评分分别平均降低了3.26分和4.74分,对照组平均降低了1.08分和1.84分,康复组患者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埘照组(P<0.01)。在2个月末和5个月末,康复组NIM每降低1分需要的总费用、直接医疗成本、康复治疗费、西药费用分别为$752.82,$447.75,$199.89,$241.99和$1176.76,$647.01,$255.52,$382.22;对照组每提高1分需要相关费用分别为$2760.36,$1443.69,$358.30,$1072.06和$3899.72.$1988.45,$503.91,$1475.41。对照组约是康复组各项相关费用的2-3倍。结论:社区三级康复治疗服务模式是经济有效的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方案。
- 崔立军胡永善沈国光张安蒙章亚萍陈惠芳沈炜珍郑钢于健君徐一鸣陈颖吴毅
- 关键词:脑卒中成本-效果分析
- 经颅磁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观察经颅磁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组织学变化 ,探讨其促进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作用。方法 :用组织学方法观察磁电刺激对损伤周围神经髓鞘结构和数目的影响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观察范围内神经髓鞘数为 6 5 0 5 .83± 779.5 0 ,磁电刺激组神经髓鞘数为 12 82 5 .78± 16 78.19,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0 1) ,其结构也较对照组清晰完整。结论 :经颅磁电刺激可能具有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
- 白玉龙胡永善林伟平俞仁康杨晓冰占飞徐一鸣
-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再生组织学
- 经颅磁刺激及局部直流电刺激对受损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分别从电生理学、组织学方面观察经颅磁刺激及局部直流电刺激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机制。方法 共选取20只SD大鼠,将其制成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经颅磁刺激组及局部直流电刺激组,分别采用电生理学及组织学方法观察磁刺激对周围神经潜伏期、波幅、神经传导速度及周围神经髓鞘结构、数量的影响,并与局部直流电刺激组进行比较。结果 2组大鼠分别经20d相应处理后,发现经颅磁刺激组大鼠受损坐骨神经的波幅明显增高,与局部直流电刺激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组织学方面,可观察到经颅磁刺激组有大量新生神经髓鞘出现,其数量显著多于局部直流电刺激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经颅磁刺激组的髓鞘结构也较局部直流电刺激组清晰、完整。结论 通过电生理学及组织学观察,发现经颅磁刺激在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修复方面,其疗效可能优于局部直流电刺激。
- 白玉龙胡永善林伟平俞仁康杨晓冰占飞徐一鸣
- 关键词:周围神经再生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神经传导速度组织学观察神经髓鞘
- 经颅磁电刺激和局部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研究经颅磁电刺激和局部电刺激后损伤坐骨神经的电生理学变化 ,探索一种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磁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恢复的影响 ,并与局部电刺激组进行比较。结果 :磁电刺激组动物受损坐骨神经的潜伏期较电刺激组缩短 ,波幅亦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经颅磁电刺激可能具有优于局部电刺激的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 白玉龙胡永善林伟平俞仁康杨晓冰占飞徐一鸣
- 关键词:电刺激疗法周围神经坐骨神经电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