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小江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广东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冬种
  • 3篇冬种马铃薯
  • 3篇马铃薯
  • 2篇栽培
  • 1篇稻草
  • 1篇地膜
  • 1篇栽培密度
  • 1篇品比
  • 1篇品比试验
  • 1篇品种比较试验
  • 1篇最适密度
  • 1篇抗氧化
  • 1篇抗氧化性
  • 1篇花生油
  • 1篇货架寿命
  • 1篇覆盖栽培

机构

  • 4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4篇彭小江
  • 3篇刘晓津
  • 3篇方志伟
  • 2篇李一聪
  • 2篇张小兰
  • 1篇何琴
  • 1篇钟旎
  • 1篇徐鹤龙
  • 1篇陈杰
  • 1篇王春玲
  • 1篇李康活
  • 1篇邱道寿
  • 1篇安康
  • 1篇李小波
  • 1篇黄春梅
  • 1篇陈俊标
  • 1篇谢玉钊

传媒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广东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被引量:4
2012年
对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对照品种粤引85-38折合产量最高,为44 319.0 kg/hm2,云薯501、大西洋产量分别为43 008.0、42 382.0 kg/hm2,分别比对照种减产3.0%、4.4%,差异不显著;云薯301、S03-2691较对照种减产幅度均较大,差异极显著。初步筛选出云薯501和大西洋等两个优良品种,为进一步示范推广,筛选适宜广东省冬种的马铃薯新品种提供参考。
李小波刘晓津方志伟张小兰何琴彭小江安康
关键词:冬种马铃薯品比试验
广州地区冬种马铃薯覆盖栽培试验被引量:7
2006年
广州地区冬种马铃薯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和稻草覆盖栽培均有利于马铃薯的出苗生长、提高薯块产量,其中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增产35.77%、稻草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增产17.18%;此外,地膜覆盖栽培的单株薯重和商品薯率亦较高。
李一聪刘晓津李康活邱道寿彭小江
关键词:冬种马铃薯覆盖栽培地膜稻草
花生油的抗氧化性研究
2008年
采用Rancimat仪测定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苯甲醚(BHA)、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植酸(PA)的相对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4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强弱依次是:TBHQ>PA>BHT>BHA。采用Schaal烘箱法测定添加抗氧化剂的花生油的货架寿命,结果表明,TBHQ可以使花生油货架寿命延长12个月。
徐鹤龙陈俊标方志伟陈杰王春玲彭小江谢玉钊
关键词:花生油抗氧化性货架寿命
广东冬种马铃薯粤引85-38最适密度栽培初探被引量:5
2010年
栽培密度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主要因子之一。为探寻冬种马铃薯主栽品种粤引85-38在广东的最适栽培密度,完善其商品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通过比较6种不同栽培密度下(株距分别为18、20、22、24、26、28cm)粤引85-38的不同产量和商品薯率,发现其在广东冬种的最适栽培密度为株距20~24cm。
张小兰刘晓津李一聪方志伟彭小江钟旎黄春梅
关键词:冬种马铃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