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夕华 作品数:29 被引量:90 H指数:5 供职机构: 江西省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并总结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下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的患儿80例,ASAⅡ~Ⅳ级,男52例、女28例,出生2~28d,体重1.4~3.5kg,所有患儿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 胡华琨 李强 钟惠真 彭夕华 肖煜 许凯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气道高反应小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与单纯氯胺酮静脉全麻在气道高反应小儿日间手术中再次发生喉痉挛的情况。方法氯胺酮静脉诱导时出现喉痉挛现象的气道高反应患儿共40例,按顺序随机分为单纯氯胺酮组(K组)和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组(S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全凭静脉全麻,氯胺酮2mg/kg、丙泊酚3mg/kg静脉推注,患儿出现气道高反应症状(喉鸣音、呛咳、屏气等喉痉挛现象)时,静脉推注阿托品0.01mg/kg,K组静脉追加氯胺酮2mg/kg与丙泊酚2mg/kg,S组静脉追加舒芬太尼0.2μg/kg与丙泊酚2mg/kg,呼吸平稳后开始手术。术中再出现喉痉挛、低氧血症时,追加丙泊酚加深麻醉并手控呼吸。记录两组患儿切皮时体动、术中再次出现喉痉挛的例数及喉痉挛的分级。结果 S组患儿切皮时体动发生率、再次出现喉痉挛的例数均低于K组(P<0.05)。结论小儿氯胺酮静脉诱导时出现气道高反应后,采用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较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术中喉痉挛的再发生率低。 彭夕华关键词:舒芬太尼 氯胺酮 喉痉挛 小儿 自制评分标准在婴幼儿日间手术全麻术后出PACU指征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自制评分方法在评估日间手术全麻术后婴幼儿出PACU指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7月由同一麻醉医师进行麻醉的150例日间手术患儿(年龄≤3岁)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 3组(按入组顺序),每组50例。A实验组使用自制的婴幼儿出PACU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出PACU,B对照组使用Steward苏醒评分出PACU,C对照组使用改良Aldrete评分进行评估出PACU指征,分别观察术后在PACU滞留时间及出PACU后返回病房6 h内患儿发生麻醉并发症的例数。结果 A实验组与B、C对照组对比,A实验组术后在PACU滞留的时间明显少于B、C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实验组术后出PACU返回病房6 h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B、C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的婴幼儿日间手术出PACU评分标准作为婴幼儿日间手术全麻术后出PACU的指征,与Steward苏醒评分和Aldrete评分对比,既保证了患儿的安全,又能减少婴幼儿日间手术全麻后在PACU滞留的时间,解决PACU患儿周转快、工作量大、医务人员相对不足这种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刘华兰 徐文娟 彭丽云 胡华琨 彭夕华 章征兵 郭建明关键词:婴幼儿 日间手术 全麻术后 PACU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在新生儿胸腔镜先天性膈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在新生儿胸腔镜先天性膈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急诊行胸腔镜先天性膈疝修补术的新生儿60例,ASAⅡ或Ⅲ级,男37例,女23例,出生1 ~ 28天,随机均分为PHC组(P组)和对照组... 胡华琨 李强 钟惠真 彭夕华 肖煜 许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治术中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2013年—2015年期间我院儿科共收治57例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治术治疗的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全麻)、试验组31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临床麻醉情况。结果除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外,其他临床指标2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前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截骨时以及拔管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治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好。 肖煜 胡华琨 彭夕华 沈世晖 李强 缑海娣关键词: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并总结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的患儿80例,ASAⅡ-Ⅳ级,男52例,女28例,出生2-28d,体重1.4-3.5kg,所有患儿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分别于气胸建立前(T0)、气胸建立后30min(T1)、气胸建立后60min(T2)、气胸建立后90min(T3)、气胸解除后20min(T4)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动脉血p H、Pa O2、Pa CO2同时记录各时点HR、MAP、Sp O2、PETCO2、PIP、PEEP、RR。结果 8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毕带气管导管回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所有患儿T0-T4各时点HR、MAP、PEE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3时Sp O2、p H、Pa O2显著低于T0时,PETCO2、RR、PIP、Pa CO2显著高于T0时(P<0.05);T4时Sp O2、PETCO2、RR、PIP、动脉血p H、Pa O2及Pa CO2较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麻醉处理要点包括术前应积极治疗肺炎,调整营养状态;麻醉诱导时保留自主呼吸,气管导管尖端尽可能位于食管气管瘘以下;术中采用低潮气量加适当PEEP并辅以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单肺通气策略;加强围人工气胸期动脉血气分析的动态监测也十分必要。 胡华琨 李强 钟惠真 彭夕华 肖煜 许凯关键词:胸腔镜手术 新生儿 先天性食道闭锁 麻醉 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修补术的气道管理 被引量:2 2014年 胸腔镜下先天性膈疝修补术对机体的创伤小,利于术后恢复[1],但CO2气胸及单肺通气对呼吸及循环功能均可产生影响,因此,单肺通气期间预防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是气道管理的重点[2-3],为此有临床尝试在新生儿胸腔镜手术中采用高频振荡呼吸机进行气道管理[4],结果显示无法彻底避免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且需要专业的呼吸机操作技能,临床尚未推广.而低死腔或零死腔的导管及流量感应器的临床应用是新生儿机械通气的适宜选择[5-6].本课题组拟采用降低机械死腔量的方法,即采用撤掉呼吸回路中的直角接头,并将气管导管剪短至10 ~ 11 cm处,换用小0.5号的连接器将导管与Y型接头相连接进行机械通气,评价其气道管理的效果. 彭夕华 胡华琨关键词:新生儿机械通气 膈疝修补术 气道管理 胸腔镜 先天性 单肺通气期间 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新生儿腹腔镜下手术中的麻醉管理。方法对32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新生儿行腹腔镜下Ladd手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给予咪唑安定、丙泊酚、瑞芬太尼、顺苯阿曲库铵及阿托品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使用七氟烷、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结果32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60min。麻醉期间呼吸、循环相对平稳,无低氧血症发生。32例患JL~ii期顺利拔管,清醒后返回病房。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术中良好的呼吸管理、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及合理的气腹压。可使腹腔镜下行Ladd术的新生儿安全渡过手术期。 黄芳 胡华琨 彭夕华关键词:新生儿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外科手术 腹腔镜 麻醉 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行包皮环切术小儿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15例。麻醉方法均采用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全麻,两组患儿均以氯胺酮2mg/kg,丙泊酚2-3mg/kg静脉推注及舒芬太尼0.3μg/kg(总剂量小于10μg)静脉推注。D组于氯胺酮、丙泊酚静脉推注入睡后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1μg/kg。C组经鼻滴入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入睡后(T_0)、包皮环切时(T_1)、手术结束时(T_2)的SDP、SPO_2、HR,记录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肢体扭动的发生、苏醒后镇痛评分、镇静评分与术后是否镇痛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术中SDP、SPO_2、HR比较无差异,D组苏醒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率和苏醒期体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D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较C组延长(P<0.05),D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1ug/kg滴鼻可以明显减轻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疼痛。 彭夕华 缑海娣 程丽群 胡华琨关键词:包皮环切术 术后镇痛 小儿 右美托咪定对新生儿胸腔镜手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新生儿胸腔镜手术中对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急诊或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60例新生儿患儿,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术中以瑞芬太尼0.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及0.5~1.5 MAC七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气管插管后D组以右美托咪定0.3μg·kg^-1·h^-1持续静脉泵入,C组以生理盐水0.3μg·kg^-1·h^-1持续静脉泵入。术中建立人工CO2气胸,气压≤10 mm Hg(1.33 k Pa)。分别记录麻醉前(T1)、切皮时(T2)、CO2气胸后15 min(T3)、气胸后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时(T6)及拔管后15 min(T7)7个时间点的HR、MAP、CVP、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同时记录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躁动、呛咳、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结果各临床监测时间点MAP、HR、CVP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麻醉后MAP均显著低于术前(T1)(P〈0.05);HR、CVP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T2—T4)C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明显高于D组(P〈0.05)。术后苏醒期(T6及T7),D组Ramsay镇静评分值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D组的呛咳、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而呼吸抑制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新生儿胸腔镜手术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术后苏醒期躁动、呛咳等不良反应减少,苏醒质量明显提高。 欧阳卫东 胡华琨 彭夕华 谢维炎 肖煜 缑海娣关键词:胸腔镜手术 苏醒质量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