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血液保护方法对脊柱手术患者血液保护的效果被引量:3
- 2013年
- 脊柱外科手术的创伤较大,且患者因术中失血较多而需输注异体血。因此,此类手术过程中的血液保护极其重要。在采取血液保护措施时是否会对一些重要脏器的血供产生影响,是目前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自体血回输、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与控制性降压(cH)联合运用能否有效地减少术中失血量,从而减少异体血的输注。
- 陈安基潘道波张雄飞周爱国
- 关键词:血液保护保护方法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脊柱外科手术自体血回输控制性降压
- 左侧双腔气管导管置入导致左侧寂静肺并抢救成功1例
- 2021年
- 1患者资料患者,女,54岁,身高158 cm,体质量52 kg,因体检发现右肺叶结节2 d入院,诊断为右肺上叶结节。既往有宫颈癌史,有全麻下子宫全切手术史,有20年哮喘史,近1年没有发作,平时无药物维持治疗。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过敏史,过敏反应严重程度未知,无食物过敏史。
- 张雄飞彭玉叶张鹏飞
- 关键词:药物维持治疗抢救成功子宫全切手术双腔气管导管
- 自血回输对脊柱手术患者血清cTnⅠ、CK-MB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自血回输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时对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自体血回输,Ⅱ组输注异体血.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并测定全麻诱导插管前(T1)、诱导结束后30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患者血清cTnⅠ、CK-MB的水平.[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异体血输注量增多;Ⅱ组在T3、T4时点cTnⅠ、CK-MB水平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血回输能减少异体血的输注,使心肌酶的水平下降,有利于心肌保护.
- 陈安基潘道波张雄飞周爱国
- 远隔缺血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远隔缺血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本院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远隔缺血预处理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R组在麻醉诱导后对患者右下肢实施3周期5 min 缺血/5 min 再灌注处理,C 组不进行该处理。分别于术前(T0)、体外循环(CPB)后2 h (T1)、6 h(T2)、24 h(T3)、48 h(T4)、72 h(T5)6个时间点检测患者血浆嗜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AGL)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血肌酐(SCr)浓度。记录比较患者术后拔管时间、ICU 停留时间及急性肾损伤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两组血浆 NAGL、Cys C在T2、T3、T4时升高,SCr 在 T4时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与C组相比,R组血浆 NAGL、Cys C 浓度在 T2、T3、T4、T5时较低,SCr 在 T4、T5时较低,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降低、拔管时间和 ICU停留时间缩短,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远隔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急性肾损伤。
- 李艳超王先学潘道波周爱国邓恢伟孟哲贤张雄飞
-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急性病
- 远隔缺血时处理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远隔缺血时处理对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及与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择期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远隔缺血时处理组(A组)、远隔缺血预处理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在CPB主动脉阻断后同时对右下肢予以3周期5min缺血/5min再灌注处理;B组在麻醉诱导后予以该处理。于术前(T1)、CPB结束即刻(T2)、CPB结束后5h(T3)、24h(T4)取右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于术前1d、术后d3、d7对患者行神经系统检查并记录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与T1相比,三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在T2、T3时均明显升高(P<0.05);与T2、T3相比,三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在T4时均明显下降(P<0.05);A组和B组患者在T2、T3时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A组和B组各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无明显差异。C组患者术后d3认知功能降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远隔缺血时处理能抑制CPB瓣膜置换术患者S100-β蛋白和NSE的释放,并减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降低的发生。
- 邓恢伟潘道波周爱国孟哲贤张雄飞刘红波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瓣膜脑损伤
- 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双下肢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双下肢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IR)组(H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M组),每组各20只。观察心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Bax和蛋白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比色测定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组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Α法)测定心肌TNF-α、IL-10含量,统计各组24 h生存率。结果:H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心肌组织匀浆MDA、MPO、TNF-α含量、Bax表达明显升高,心肌病变最为严重;H组与C组比较,IL-10含量显著增高;SOD含量、生存率显著下降;M组病变较H组明显改善,生存率明显提高,心肌组织匀浆MDA、MPO、TNF-α含量、Bax表达显著下降;SOD活性、IL-10含量显著增高。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心肌组织局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引起心脏组织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盐酸戊乙奎醚可明显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所引起心肌细胞凋亡,保护心肌,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心肌局部炎症反应,缓解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实现。
- 张雄飞潘道波
- 关键词:肢体缺血再灌注盐酸戊乙奎醚心肌细胞凋亡炎症反应
-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肢体短暂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s)抑制作用。[方法]按常规建立大鼠肢体短暂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模型。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加入未行肢体缺血预处理大鼠血清1mL),血清实验组(加入RIPC大鼠血清1mL)和纳洛酮实验组(同时加入RIPC大鼠血清和10μg/mL纳洛酮各0.5mL)。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AMs吸光度OD值,计算AMs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AMs凋亡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AMs抑制率比较,血清实验组加入血清以后其抑制率达到42.5%(P〈0.05),而纳洛酮实验组阻断了血清的这种效应[AMs抑制率0%(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血清实验组AMs凋亡率38.2%,明显高于空白组(0.92%)和纳洛酮组(0.91%)(P〈0.05),而后两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IPC大鼠血清能抑制AMs生长、增殖,加速其凋亡,该抑制效应可被鸦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阻断。
- 张雄飞潘道波
-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四肢细胞凋亡
- 自血回输对脊椎手术患者小肠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自体血液回收应用于脊椎外科手术时血液保护效果及对小肠微循环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脊椎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自体血回输组(Ⅰ组)和异体血输注组(Ⅱ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及全麻诱导插管前(T1)、诱导结束后30min(T2)、术毕(T3)、术后24h(T4)的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表达。【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异体血输注量增多,Ⅱ组在T3、T4时点I-FABP与D-乳酸表达增高。【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可以有效减少脊椎手术异体血的输注,对小肠微循环灌注影响小。
- 陈安基潘道波张雄飞周爱国黄芙蓉
- 关键词: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乳酸盐类
- 全凭静脉麻醉和全凭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CD4^(+)CD25^(+)Foxp3^(+) 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评价全凭静脉麻醉和全凭吸入麻醉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亚型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A、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IL6、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浸润性乳腺癌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5~75岁,肿瘤TNM分期Ⅰ、Ⅱ级,BMI 18.5~28.0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静脉组)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组(吸入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静脉组选用咪达唑仑0.04 mg/kg,芬太尼6μg/kg,丙泊酚1.5~2.0 m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0.3 mg/kg;吸入组选用依托咪酯0.2 mg/kg替代丙泊酚,其余诱导用药同静脉组。静脉组采用微量泵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模式持续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靶控浓度3~4 mg/L;吸入组持续吸入1.5%~2.0%浓度的七氟醚;维持BIS 40~60。两组患者分别于入手术室后麻醉诱导前(D0,术前)、术后第1天(D1)、术后第3天(D3)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绝对计数及相对计数,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法检测血浆中IL17A、IFNγ、IL6和IL10浓度。结果与D0比较:两组患者D1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绝对计数及相对计数降低,IL17A、IL6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时均基本恢复至D0水平。与吸入组比较:静脉组患者D1时IL17A、IL6浓度较低(P<0.05),其余指标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相较于全凭吸入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可抑制IL17A、IL6的过度表达,可能有利于减轻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
- 邓恢伟黄芙蓉潘道波郭华静张雄飞唐宇菲
-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
- 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比较被引量:4
- 2010年
- 近年来,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被广泛用于高危重患者的麻醉。本研究旨在比较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 孟哲贤张雄飞潘道波易善元周爱国
- 关键词:硬脊膜外腔阻滞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危重患者手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