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作品数:8 被引量:43 H指数:2 供职机构: 青岛市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埃克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胸腔积液1例 被引量:1 2014年 ⅢB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目前主要采用以放化疗、靶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和盐酸埃克替尼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两种新型靶向药物,两药联合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的病例罕见报道。我院收治1例肺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初治时即采用恩度胸腔灌注和口服盐酸埃克替尼,现报告如下。 赵文飞 张燕 孙翠平 赵文文 魏红梅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盐酸埃克替尼 肺腺癌 恶性胸腔积液 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术的改良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年龄>60岁)浅静脉留置针两种不同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使用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后的穿刺方法。结果实验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改进后的留置针穿刺方法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马晓燕 刘欣欣 赵文飞 于青 张玲 张燕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穿刺置管方法 老年患者 食管多源癌1例并文献复习 2014年 患者,男,49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上腹部、胸骨后、后背部疼痛1月余,餐后明显,偶伴呕吐,无发热、咳嗽,无胸闷,食欲欠佳,体重下降约5公斤。查体:神志清,精神差,贫血面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腹平,上腹部压痛,未触及包快,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水肿。电子胃镜检查:食管入口下方见不规则增生状肿块,表面溃烂不平整,质韧脆,距门齿约25 cm、33 cm 处各见一约2.0 cm×2.0 cm、1.5 cm×1.5 cm 大小粘膜增生,活检质韧,距门齿约37~41 cm 处见不规则增生状肿块,表面溃疡不平整,活检质韧脆;距门齿约43 cm处达贲门,粘膜受累不平整,狭窄,镜管尚能通过。胃底见巨大半球状肿块,表面局部糜烂、浅溃疡,活检质硬脆,易出血。上述病变之间有正常粘膜组织。胃镜诊断:食管多源癌;胃底增生肿块;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检查示:食管入口处、食管33 cm、食管37 cm、胃底处活检均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病变之间有正常食管粘膜组织(见图1 A - D)。CT 检查示:胃底部占位(见图2)。诊断:食管多源癌。 赵文飞 张燕 赵文文 魏红梅 耿少卿关键词:食管 鳞状细胞癌 一种新型单轴固定夹剪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单轴固定夹剪,包括活头钳臂、钳头、固定钳臂和转轴,钳头为半圆形,所述活头钳臂通过所述转轴与钳头相连接,在所述转轴上设有限位开关,在所述活头钳臂上设有钳刀,所述钳刀与活头钳臂融合在一起,固定钳臂与钳头... 张燕 孙洪巧文献传递 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文对2014年7-12月份在我科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比较2014年7-12月与2015年1-6月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给予护理干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3.31%下降到实施后的5.51%。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实施护理对策干预,可有效保证留置针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的使用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孙洪巧 张燕 孙媛媛关键词:老年患者 静脉留置针 护理对策 一种新型固定夹钳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固定夹钳,包括钳臂、钳头和转轴,所述钳头通过所述转轴与钳臂相连接,在所述转轴上设有限位开关,在所述钳臂上设有钳刀,所述钳刀与钳臂融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设有剪刀臂,功能多样,方便操作,提高了劳动效率。 张燕 赵佩文献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安维汀联合化疗的用药观察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进行化疗联合安维汀用药效果观察。方法 38例患者进行化疗联合安维汀用药效果研究,主要对其在用药过程中的护理方法、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选取的3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有9例出现了轻微的血压升高,经过降压处理之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对患者出院之后进行随访,未出现蛋白尿和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结论安维汀主要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药物,对所选取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化疗联合安维汀进行治疗,可以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未出现蛋白尿和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的应用以及科学的推广。 张淑玲 鲁瑞珍 张燕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SBAR沟通交接模式在心内科CCU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2014年 目的探讨SBAR沟通交接模式在心内科CCU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10月,采用SBAR沟通交接模式,制订心内科监护室(CCU)患者转出交接表格,患者转出交接流程,规范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转出交接过程。结果运用SBAR沟通交接模式后,患者转出交接问题的发生率由原来的17.59%下降至4.55%,交接时间缩短近12 min,患者满意度由88.4%提高到97.5%,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75%,提高到9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运用SBAR沟通交接模式,规范化实施患者交接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促进患者安全及团队合作。 孙洪巧 张燕 杨萍萍关键词:SBAR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