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穴位电刺激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股骨颈骨折或股骨粗隆间骨折择期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TEAS组,各30例。病例均由同一组骨科医师进行手术,麻醉及术后处理均相同。TEAS组术中持续行TEAS,并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TEAS,1次/d,每次30 min,共持续1 w。对照组也以相同的装置在对应的穴位上,但不做电刺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术前及术后1 h、1 d、3 d、7 d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同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各种并发症,随访记录患者术后6、12个月的死亡率。结果两组TNF-α在术后1 h、1 d、3 d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但TEAS组术后7 d TNF-α水平则显著低于术前;两组IL-6和IL-10在术后1 h、1 d、3 d、7 d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P<0.05);TEAS组TNF-α水平在术后1 h、1 d、3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6水平在术后1 d、3 d、7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在术后1 d、3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EAS组住院期间肺部事件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其他严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事件、泌尿系统感染、下肢动静脉血栓等、术后6、12个月的死亡情况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围术期进行TEAS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早期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肺部事件发生率,对术后康复有一定辅助效用。
- 王冬冬姜云峰傅之梅张燕
- 关键词:经皮神经电刺激髋骨折炎症趋化因子类
- 肺隐球菌病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确诊方法和治疗效果等。结果5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胸痛、咳嗽、咯痰;1例有基础疾病;胸部CT表现为病变的肺叶分布无明显差别,左肺下叶孤立性肿块影1例,双肺下叶炎性实变1例,混杂性病变3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治疗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和(或)氟康唑治疗。结论肺隐球菌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建议积极开展经皮肺穿刺活检协助诊断,氟康唑治疗效果良好。
- 余碧芸吴宏成汤耀东宋美君张燕周莹艳
- 关键词:隐球菌病氟康唑经皮肺穿刺活检
-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1949年阿根廷Schieppati首次演示了经硬质气管镜对隆突下病灶进行穿刺.1983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华裔专家Ko-pen wang(王国本)教授首先采用可弯性支气管镜开展针吸活检(Trans-bro-choscopic Neddle Aspiration,TBNA)[1~2].1994年,王氏TBNA穿刺定位法问世,使得支气管镜的检查范围由单纯评价气道内病灶扩展至直接参与评价纵隔内病灶,对疾病的诊断、肺癌的临床分期有着重要作用[3].
- 张燕吴宏成吴仕波潘登
- 关键词:肺部疾病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支气管镜纵隔淋巴结
-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对HIV患者肛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应用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肛周疾病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20例腰麻下肛周手术HIV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6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60例,术后立即给予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留置尿管率、回复自主排尿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相较对照组疗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留置导尿率和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术后疼痛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在HIV患者腰麻下手术术后急性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
- 张燕郑丽平晏定燕谢传艺陈茜
- 关键词:腰麻术后尿潴留
-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诊断肺及纵隔疾病的临床价值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在肺及纵隔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常规气管镜检查中,对照CT提示肺部病变同时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或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63例患者进行TBNA检查。结果 63例中42例获得明确组织学及细胞学诊断。在TNBA、支气管黏膜刷检和钳检三种检查方法中,阳性率分别为66.7%、33.3%和31.6%。TBNA和三者联合检查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检查(P<0.01)。结论 TBNA是一种阳性率高,特别是对纵隔淋巴结肿大或肺部阴影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疾病,以及对于支气管腔内未见明确病灶而管壁呈外压狭窄一类疾病的诊断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 葛挺吴宏成张燕余碧云
- 关键词:肺疾病纵隔疾病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
- 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在抢救大咯血窒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大咯血窒息抢救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在患者发生大咯血窒息时,特别是无条件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或双腔支气管插管困难时,在支气管镜引导下对2例患者置入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结果 2例大咯血患者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置入后,1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赢得时间。结论 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可以有效替代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抢救大咯血患者,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
- 张燕吴宏成周莹艳
- 关键词:COOPDECH大咯血
- 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阶段式目标教学法在感染科护士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阶段式目标教学法在感染科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感染科的24名护士,据随机单双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采用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阶段式目标教学法。教学4周后对比两组护士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护士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应变能力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士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阶段式目标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感染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应变能力考核成绩及满意度,教学效果显著。
- 陈茜倪东方晏定燕张燕
- 关键词:KING达标理论感染科带教
- 磁共振灌注成像对无症状神经梅毒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MR-PWI)对无症状神经梅毒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确诊的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在治疗之前1周内完成MR-PWI的25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完成MR-PWI的正常健康者18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两侧额叶、顶叶、颞叶海马区及基底节区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组两侧各部位脑组织、研究组与对照组相应各部位脑组织灌注参数值差异,并进一步分析8例患者驱梅前后灌注参数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中左、右两侧的额叶、顶叶、颞叶海马区及基底节区各灌注参数相近(P>0.05);研究组患者各区域的rCBV、MTT、TTP较对照组相应区域均显著增加(P<0.01);8例患者治疗后各区域rCBF、rCBV及MTT接近恢复正常,TTP仍延长明显。结论MR-PWI有助于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的早期诊断,并对其驱梅疗效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 李运江宣伟玲陈阳君张燕陈祖华
- 关键词: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无症状神经梅毒
- MRA在神经梅毒不同临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神经梅毒不同临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治疗前完成MRA检查的神经梅毒患者105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根据临床分型统计MRA检查阳性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5例神经梅毒患者根据临床分型,脑膜血管型23例,脑膜炎型21例,实质型35例,无症状型25例,树胶肿型1例.MRA检查总阳性44例,阴性61例.MRA表现为大中动脉型25例,其中累及大脑中动脉18例;小动脉型11例及混合型8例.临床各型MR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脑膜血管型、脑实质型MRA检查阳性率高于总检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炎型检查阳性率与总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型检查阳性率低于总检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RA检查在神经梅毒不同临床分型中的应用有所差异,对于脑膜血管型和实质型应用价值更高.
- 陈阳君陈祖华邵森刘永广张燕
- 关键词:神经梅毒临床分型MRA
- 超细支气管镜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超细支气管镜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怀疑周围型肺癌的患者,先用电子支气管镜行常规检查,未能发现支气管内肿物或者新生物位于上叶尖、后段以下,活检钳难以触及者,再选择行超细支气管镜检查。结果 21例患者中,经活组织病理检查(简称活检)诊断阳性率81%(17/21),联合毛刷诊断阳性率86%(18/21),其中15例为肺癌,肺癌诊断阳性率71%(15/21),2例为炎症,1例为结核。结论非X线引导下采用超细支气管镜检查联合活检可以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阳性率,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 张燕吴宏成
- 关键词:超细支气管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周围型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