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神经系
  • 4篇神经系统
  • 4篇梗死
  • 4篇成像
  • 3篇原发性
  • 3篇缺血
  • 3篇中枢神经
  • 3篇中枢神经系统
  • 3篇综合征
  • 3篇脑膜
  • 3篇MRI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性
  • 2篇原发性干燥综...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膜炎
  • 2篇脑梗

机构

  • 20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张梅芳
  • 15篇陈跃鸿
  • 14篇陈文伙
  • 10篇易婷玉
  • 9篇吴燕敏
  • 6篇吴宗忠
  • 5篇陈柏龄
  • 4篇郭婷辉
  • 4篇杨妙雄
  • 3篇石炎川
  • 2篇巫超鑫
  • 1篇陈英
  • 1篇许淑桂
  • 1篇詹阿来
  • 1篇蔡若蔚
  • 1篇刘利彬
  • 1篇陈韵彬
  • 1篇蔡林峰

传媒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华西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膀胱不同充盈状态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研究膀胱不同充盈状态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为提高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精确度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07月至2021年10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膀胱充盈状态不同将其分为膀胱排空组、直接灌注组及自主憋尿组,每组30例。然后进行CT定位扫描及勾画靶区,对比分析三组间临床靶体积(CTV)、计划靶体积(PTV)和直肠、膀胱、小肠及股骨头体积变化。放射治疗实施过程中利用医科达容积成像系统每周进行一次CBCT扫描,采集三组病例的位移误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膀胱排空组中膀胱与小肠的体积分别为:(73.30±7.93)mL、(361.63±29.07)mL;直接灌注组中膀胱与小肠的体积分别为:(348.30±20.87)mL、(302.00±28.41)mL;自主憋尿组中膀胱与小肠的体积分别为:(307.73±74.65)mL、(328.23±59.35)mL。三组间膀胱与小肠体积变化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CTV、PTV、直肠、股骨体积变化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膀胱体积离散系数分别为10.82%、6.00%、24.26%,小肠体积离散系数分别为8.04%、9.41%、18.08%。膀胱排空组在三维方向(X、Y、Z、Rx、Ry、Rz)上的放疗摆位误差分别为:(0.20±0.11)cm、(0.23±0.15)cm、(0.18±0.11)cm、(0.97±0.71)°、(0.88±0.70)°、(0.88±0.55)°,直接灌注组为(0.21±0.14)cm、(0.27±0.18)cm、(0.19±0.11)cm、(1.09±0.76)°、(1.16±0.77)°、(0.74±0.60)°,自主憋尿组为(0.26±0.15)cm、(0.36±0.25)cm、(0.32±0.20)cm、(1.65±1.10)°、(1.44±0.98)°、(0.98±0.64)°,三组病例Y、Z、Rx(pitch)、Ry(yaw)方向上摆位误差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X、Rz(roll)方向上摆位误差没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调强放治疗时膀胱排空时摆位误差最小,膀胱灌注时小肠受照体积最小,保持膀胱稳定的充盈状态有利于提高放疗精确性。
黄家文张梅芳傅万凯刘利彬陈彩霞林金容
关键词:宫颈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
格林巴利综合征误诊30例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张梅芳吴燕敏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误诊病例
SWI表现为弥漫性粟粒样病灶的肺癌脑转移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11年
患者 女性,58岁,因"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1个月"于2009年6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出现记忆力减退,对事件记忆模糊,反应迟钝,伴头晕,进行性加重,无头痛、抽搐.
陈文伙陈跃鸿吴燕敏张梅芳易婷玉郭婷辉
关键词:磁敏感成像脑转移癌肺癌
头颅MRI双侧基底节呈肥皂泡样改变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一例
2009年
患者男,17岁,因反复发热、头痛20d入院。患者于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呕吐,伴发热、畏冷,无抽搐。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7.1℃.神志清楚,精神倦怠,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鼻唇沟对称,颈部抵抗.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双侧Kerning征阴性,左侧Babinski征阳性。入院后行多次脑脊液检查:墨汁染色及培养均检出新型隐球菌。
陈文伙陈跃鸿吴宗忠张梅芳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头颅MRI基底节BABINSKI征反复发热入院体检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学新进展被引量:24
2013年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是我国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中大部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有众多说法,不少专家认为颅颈部动脉狭窄和闭塞可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斑块脱落而出现梗死或脑缺血的表现。
易婷玉张梅芳蔡若蔚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学缺血性脑卒中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动脉狭窄
癫痫持续状态后并发选择性皮层坏死MR表现1例报告被引量:4
2012年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是指癫痫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min以上。它可以选择性引起神经元的坏死,在人类尸检及动物实验上已经得到证实_l_“。但对于人类癫痫持续状态引起的选择性皮层坏死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表现文献上报告尚不多,我们报告1例典型癫痫持续状态后并发选择性皮层坏死MRI表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
吴燕敏陈跃鸿张梅芳杨妙雄陈文伙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坏死MR表现皮层并发癫痫发作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复杂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
2011年
患者男,39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能5d”于2010年1月6日收住我院。患者入院前5d无明显诱因活动中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右上肢麻木、持物不稳,尚能行走,但不稳,伴头晕,无视物旋转、耳鸣、听力减退,伴双额部头痛,呈阵发性搏动性,伴不能言语,但能听懂他人话意,无呕吐、
陈文伙陈跃鸿吴宗忠吴燕敏陈柏龄易婷玉张梅芳
关键词:动脉炎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联合化疗合并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发病有增加趋势,已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由于结脑病程长,治疗困难,致残率、病死率高,临床上如何采用合理治疗方法提高疗效,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我们就联合化疗合并鞘内注药治疗结脑的疗效进行初步探讨。
陈跃鸿石炎川张梅芳陈柏龄
关键词: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分析联合化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结脑
特殊类型的低灌注脑梗死1例
2013年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9岁,主因“反复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4d,加重伴胡言乱语1d”于2012年3月21日收住我院。患者入院前4d无明显诱因活动中突发一过性左侧肢体无力,持物及行走不稳,伴左。
陈文伙陈跃鸿吴宗忠陈柏龄吴燕敏易婷玉张梅芳
关键词:脑梗死低灌注
延髓内侧梗死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延髓内侧梗死(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MMI)是指因椎动脉或脊髓前动脉的分支闭塞引起的延髓内侧部梗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最早由Spiller于1908年报道,临床非常罕见,国外有报道MMI占延髓梗死病例的25%,占整个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1%以下[1],而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更为罕见。
吴燕敏张梅芳杨妙雄陈文伙易婷玉
关键词:延髓内侧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脊髓前动脉椎动脉MMI椎基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