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朋书

作品数:2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小鼠
  • 12篇细胞
  • 10篇树突
  • 10篇树突状
  • 10篇肺损伤
  • 9篇树突状细胞
  • 9篇急性肺损伤
  • 5篇脾脏
  • 4篇氧分压
  • 4篇沙坦
  • 4篇组织灌注
  • 4篇氯沙坦
  • 4篇经皮氧分压
  • 4篇灌注
  • 4篇ALI
  • 3篇休克
  • 3篇休克患者
  • 3篇树突细胞
  • 3篇脾脏树突状细...
  • 3篇综合征

机构

  • 23篇东南大学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张朋书
  • 20篇刘军
  • 18篇邱海波
  • 14篇杨毅
  • 11篇刘玲
  • 11篇于晴
  • 7篇董亮
  • 6篇黄东亚
  • 5篇汤睿
  • 4篇郭凤梅
  • 4篇刘松桥
  • 3篇吴爱萍
  • 3篇李佳
  • 3篇卢院华
  • 2篇于涛
  • 2篇黄英姿
  • 1篇徐静媛
  • 1篇邱晓华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肺损伤小鼠树突状细胞I-Ab/I-E表达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Au)小鼠外周血、肺组织和脾组织树突状细胞(pc)I-Ab/I-E的表达。方法24只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小鼠气管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30斗l,6h处死小鼠;ALl组:气管内注射脂多糖,分别于6h、12h、24h处死小鼠,留取2组小鼠外周血、肺组织和脾组织。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进行肺损伤半定量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IL)-6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外周血、肺组织和脾组织单个核细胞悬液中DC表达I-Ab/I-E水平。结果对照组小鼠肺组织、脾组织Dc表达I-Ab/I-E水平高于外周血。ALI组6h、12h、24h肺组织[(824-14)%、(884-6)%、(904-10)%]、脾组织[(88±8)%、(894-4)%、(934-9)%]DC表达I.A。/I—E水平高于外周血[(34±17)%、(51±16)%、(50±17)%];12h、24h外周血DC表达I-Ab/I-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周血;ALI组24h肺组织、脾组织DC表达I-Ab/I-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肺组织、脾组织。Au组各时间点肺损伤半定量评分、肺组织匀浆中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肺组织Dc表达I-Ab/I-E水平与肺组织匀浆中IL-6含量、肺损伤半定量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ALI小鼠外周血、肺组织和脾组织DC表达I-Ab/I-E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I-Ab/I-E可能在ALI肺炎症损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刘军张朋书董亮刘玲黄英姿杨毅邱海波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树突细胞
急性肺损伤小鼠血、肺和脾脏DC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刘军张朋书杨毅邱海波
急性肺损伤小鼠血、肺和脾DC表达CD80比较研究
刘军张朋书黄东亚刘玲杨毅邱海波
脾脏树突状细胞在全身性感染中的变化及治疗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 全身性感染是临床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研究显示免疫功能紊乱与全身性感染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全身性感染病程中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与脾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变化关系密切.目的 探讨脾脏DC在全身性感染中的变化及其意义,为改善全身性感染预后提供新思路.内容 在全身性感染病程中,脾脏DC大量丢失,细胞因子表达谱也发生明显改变,并与不良预后相关.增加DC数量可以改善预后.趋向 全身性感染病程中,脾脏DC数量和功能呈动态改变,并参与其发生发展,以脾脏DC为靶点调控其病程提供了新的防治前景.
张朋书刘军邱海波
关键词:全身性感染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脾脏
经皮氧分压反映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及氧分压分流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组织灌注的评估价值。 方法:8例收住ICU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纳入研究。记录入ICU时(复苏目标达到前)及达到液体复苏目标后(如6h仍未达到复苏...
于晴刘玲刘松桥张朋书卢院华吴爱萍杨毅邱海波
关键词:低血容量性休克经皮氧分压
文献传递
急性肺损伤小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数量及功能状态的变化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小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数量及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雄性SPF级C57BL/6小鼠36只,6~8周龄,体重18~22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2组(n=18):对照组(c组)和ALI组。Au组气管内注射脂多糖2mg/kg,以制备ALI模型,C组注入等容量的PBS。于注入LPS或PBS后6、12和24h(T1-T3)时随机取6只小鼠,麻醉后开胸取右心室血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DC数量及DC表达CD80、MHCII的水平;随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计算湿重/体重(WW/BW)比,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行肺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IL-6含量。结果ALI组可见肺泡间隔增宽、充血、出血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与C组比较,ALI组各时点肺组织WW/BW比、IL-6含量、肺损伤评分升高,T1时外周血DC数量减少,L时增多,T2、T3时DC表达MHCⅡ水平上调(P〈0.05)。与T1时比较,Au组T2时肺组织IL-6含量升高,T2、T3时外周血DC数量增多,DC表达MHCⅡ水平上调(P〈0.05);与T2时比较,ALI组L时外周血DC数量增多(P〈0.05);2组各时点外周血DC表达CD8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I小鼠外周血DC数量早期减少,随后逐渐增多,功能呈渐成熟状态。
刘军张朋书董亮黄东亚刘玲郭凤梅杨毅邱海波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树突细胞
脾脏树突状细胞在全身性感染中的变化及治疗意义
全身性感染(sepsis)是临床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全身性感染病程中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与脾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脏DC大量丢失,细胞因子...
张朋书刘军邱海波
关键词:全身性感染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脾脏
文献传递
急性肺损伤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动态变化研究
2015年
目的 研究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数量改变和成熟状态,探讨ALI小鼠脾DC变化规律.方法 C57BL/6小鼠36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①对照组(Con):小鼠气管内注射PBS 30 μL;②ALI组(ALI):气管内注射脂多糖(LPS)2 mg/kg复制ALI模型.后又按注射LPS或PBS后6、12、24 h三个时间点各分成三组,每组6只小鼠.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肺损伤评分,计算肺湿质量/体质量比(LW/BW),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以反映肺组织炎症损伤程度.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脾单细胞悬液中DC比例及表达CD80、MHCⅡ水平.结果 ALI组小鼠6、12、24h时点的肺LW/B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检测示ALI组小鼠肺泡间隔增宽、充血、出血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急性肺损伤病理改变.ALI组肺损伤评分及肺组织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CM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LI组小鼠脾脏DC呈一过性升高,ALI组12 h时点脾脏DC升高至(1.92±0.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4h时点降至基线水平(0.96±0.21)%.与对照组相比,ALI组脾脏DC表达CD80显著增加(P<0.01);与ALI组6h相比,ALI组12h和24 h脾脏DC表达CD80显著升高(P<0.05).ALI组与对照组及ALI组各时间点脾脏DC表达MHCⅡ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I早期脾脏DC存在一过性升高,伴功能呈成熟状态,脾脏DC可能参与ALI炎症损伤的发生发展.
刘军张朋书徐静媛杨毅邱海波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树突状细胞脾脏炎症
一种高效的小鼠肺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的研究
刘军张朋书于晴邱海波
急性肺损伤小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动态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A LI)小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数量改变和成熟程度,探讨A LI小鼠外周血DC动态规律性变化。方法SPF级C57BL/6小鼠36只,随机分为2组:①对照组(Con):小鼠气管内注射PBS 30μ...
刘军张朋书黄英姿黄东亚刘玲郭凤梅杨毅邱海波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