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有奎

作品数:42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哲学宗教
  • 7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5篇主义
  • 10篇哲学
  • 7篇唯物
  • 5篇虚无
  • 5篇虚无主义
  • 5篇社会主义
  • 5篇生存论
  • 5篇唯物史观
  • 5篇马克思主义
  • 4篇资本
  • 4篇马克思生存论
  • 4篇马克思哲学
  • 3篇社会
  • 3篇社会主义和谐...
  • 3篇视域
  • 3篇主义和谐社会
  • 3篇共产主义
  • 3篇和谐社会
  • 3篇时代化
  • 2篇形而上学

机构

  • 35篇厦门大学
  • 6篇复旦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学院
  • 1篇惠州大学

作者

  • 41篇张有奎
  • 1篇秦鸿滨
  • 1篇白锡能
  • 1篇陈瑶
  • 1篇余玉湖
  • 1篇张爱华
  • 1篇刘军
  • 1篇张健兰
  • 1篇黄敏娇
  • 1篇郑建斌

传媒

  • 3篇上饶师范学院...
  • 3篇求实
  • 2篇马克思主义与...
  • 2篇江淮论坛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哲学
  • 2篇中共南昌市委...
  • 2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哲学动态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社会主义论坛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理论探讨
  • 1篇文史哲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高校理论战线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在性之被贯穿: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革命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肇始于笛卡儿的近代哲学主题是追寻思存、心物的统一性问题。然而 ,尽管天才的哲学家们建构了一个个形而上学体系大全揭示这种统一性 ,此种追问却以始终无法走出内在性而宣告失败。马克思的高明之处在于 ,他反思了统一性问题的前提 ,即思存、心物二元分裂的虚假性 ,彻底抛弃了传统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转向人的现实生活世界 ,确立了现实的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存在论根基 ,从而先于海德格尔洞穿了内在性。此种哲学存在论革命的性质被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严重误读 ,亦被海德格尔误读 ,从而其哲学存在论革命的重大性亦被大大地低估了。本文认为 ,在当代暴露出诸多现代性的弊端时 。
张有奎
关键词:内在性马克思哲学存在论
拜物教之“物”的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拜物教是马克思学说的重要范畴。物、物化和物象化概念是一组与拜物教密切相关的概念群。拜物教之"物"有两重意蕴:一是物与物的关系掩盖着人与人的关系,人在观念和行为方面认同物的逻辑;二是物与物的关系隐藏的人与人的关系不是泛泛之论,而是特指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拜物教之"物"的社会表征主要有四个方面:人役于物;抽象化、形式化;合理化、算计和效率;流动性。物之解读的意义在于,既看到当今物之时代强调规则、秩序、能力、形式的必然性和进步性,避免简单化的道德批判,又看到它的局限性和现实超越的长期性。
张有奎
关键词:拜物教
资本逻辑的意义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被引量:8
2015年
资本逻辑是利润最大化的逻辑和物的逻辑,它在文化上,一方面摧毁传统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造成现代文化的虚无主义意象。文化的超越性表现在它不是物质生产的消极附属物,而是力求摆脱物的束缚,追求某种理想性的存在。强调文化的超越性不同于文化决定论的立场,也就是说,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文化拯救的限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祛除文化保守主义的心态,实现它的现代转化。它的历史使命在于遏制资本逻辑的泛化,重构人民的精神家园,开拓人类新文明的样式。
张有奎
关键词:资本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意蕴被引量:1
2009年
历史客观主义的根本失误在于,片面强调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而忽视个体的独特价值和活动目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乃是否认外在于人的抽象历史规律的独立存在,主张本真的历史就是现实个人的目的性活动过程,人的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并没有忽视人,而是关乎人的发展和解放的学说,它是价值性和科学性、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的学说。
张有奎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人学
马克思与现代性的诊疗被引量:2
2006年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出发,诊断现代性的实质乃是“人对物的依赖”,认为这一实质呈现出社会关系物化、流动性、交往的普遍化三个症候。马克思深入分工、大工业和私有制的历史发展及其内在矛盾,探查了现代性的本质来历,认为克服人与物的颠倒,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关系,实现人的现实解放,关键在于“去资本化”。也就是说,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乃是现代性的惟一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张有奎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探析被引量:3
2011年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两层涵义:吸收新的时代内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新的时代问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表现为内容更新和形式更新,它的主要困扰在于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乃是其最重要的原则。
张有奎
关键词:时代主题教条主义修正主义
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
哲学是时代的声音.时代不是编年史意义上的物理时间,而是一种历史时间.正是在历史时间的意义上,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整个世界资本主义运动具有某种同质性,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本质批判才没有过时,马克思才依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资本主...
张有奎
关键词:生存论传统形而上学
文献传递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
2011年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内在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在于,培养问题意识,回答时代课题;关注现实生活,吸收时代内容;努力解放思想,实现理论创新;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促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张有奎张健兰
人·人的解放·自由时间——关于十七大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人文思考被引量:1
2007年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文意蕴在于,要求尊重人的个性和价值,坚持执政为民的群众路线,倡导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从"物"到"人"的价值转换,走向人的解放。人的解放指的是人从自然的解放和人从异己的社会关系的解放,实质内容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时间是人的解放的标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历史任务在于提供使得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得以可能的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
张有奎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其文化意义被引量:10
2017年
在施瓦布看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它的特征在于,更加精深的数字技术;物理、数字和生物领域融合的趋势;引发各国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力量。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文化意义在于,它推动世界观的变革;推动新价值观和互联网思维方式的形成。资本逻辑是当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它支配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创新的方向、内容和形式,它对文化的决定性影响和数字化时代本身的特质构成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文化影响之界限。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文化影响之对策在于,自觉提高对它的全面、客观、辩证的认识;调整文化体制机制的政策和文化制度安排;营造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的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功能。
张有奎
关键词:唯物史观文化意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