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成
- 作品数:40 被引量:134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血小板膜蛋白结构改变在高原肺心病致病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蛋白结构改变在高原肺心病致病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多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计技术对 41例高原肺心病、42例平原肺心病、3 8例正常人进行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 (Fg)和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Ⅲa免疫荧光测定 ;结果 :高原肺心病和平原肺心病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P <0 .0 1 ) ;高原肺心病组也不同程度高于平原对照组 ,呼衰和心衰愈重 ,上述指标升高愈明显 ;结论 :血小板膜蛋白结构改变可能在高原肺心病致病作用中有加重作用 ,也是肺心病的早期病变特征之一。
- 张庆成蔡林芳吴康智汪晓筠高建国李晓茹何秀娟
- 关键词:肺心病FG
- CD40L、MMPs和α-GMP-14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致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CD40L、MMPs和α-GMP-14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CS患者131例,按照冠状动脉狭窄评分(coronary artery score,CAS),分为轻度36例,中度53例,重度42例,选择对照组60例。采用酶联法测定各组CD40L、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PAR)、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α-血小板颗粒膜蛋白(α-GMP-140)。结果 ACS患者各组CD40L、MMP-s、α-GMP-140和PAR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各组CD40L、MMP-s、α-GMP-140和PAR等指标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结论 CD40L、MMP-s、α-GMP-140等分子在促进冠状动脉炎性损害,斑块基质纤维帽破裂,血栓形成中形成链式反应,该反应水平的增高在ACS的致病作用中有着重要意义。
- 张庆成赵杰汪承炜张向峰
- 关键词:冠脉综合征CD40配体致病作用
- 不同高海拔地区低氧环境对急进战士血管内皮细胞损害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2年
- 张庆成汪晓筠吴康智司本辉李积荣
-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低氧环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血栓素B2心血管疾病
- 高血压病患者内皮素、心钠素与左室重修的相互关系
- 1997年
- 杨鲁渤李光明沈敏荣张庆成黄玉萍户萍
- 关键词:高血压内皮素心钠素
- HMGB1和pro-BNP在心力衰竭进展期中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HMGB1和pro-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54例,男31例,女23例,平均年龄66.7岁。其中心力衰竭A期16例,心力衰竭B期14例,心力衰竭C期12例,心力衰竭D期12例。并在心力衰竭C期和D期的患者中选择18例,进行动态观察。设心功能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法测定HMGB1和pro-BNP。结果心力衰竭患者HMGB1和pro-BNP等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均显着升高。在心力衰竭进展的分期各组中HMGB1,pro-BNP等指标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病情愈严重HMGB1,pro-BNP等指标增高越明显,以心力衰竭D期为明显(P<0.05)。心力衰竭早期以HMGB1增高明显,中晚期以pro-BNP增高为明显。在心力衰竭C期和D期二组患者的动态观察中,治疗后HMGB1和pro-BNP下降明显,以pro-BNP早期为明显(P<0.05)。血清HMGB1与pro-BNP水平的相关性(r=0.63)。结论 HMGB1和pro-BNP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心力衰竭早期以HMGB1增高明显,中晚期以pro-BNP增高为明显。HMGB1和pro-BNP血清水平的增高对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评估有着重要意义。
- 张庆成张向峰毕春辉韩晓丹代祥艳
- 关键词:心力衰竭脑钠肽前体炎症
- 支气管肺癌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患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对支气管肺癌老年患者医院感染进行临床分析,重点分析其易患因素。方法对189例支气管肺癌老年患者进行医院感染临床分析,包括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并对病程、住院时间、是否使用广谱抗生素、侵袭性操作、使用糖皮质激素等项目进行易感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189例支气管肺癌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2例,其中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细菌培养以G-杆菌和G+球菌最多见。病程长、化疗的次数多、住院时间久、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以及侵袭性操作均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结论针对支气管肺癌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患因素,临床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 潘桂华赵改书张庆成荣蓉
- 关键词:支气管肺癌医院感染老年患者易患因素单因素分析
- 冠心病患者血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40例临床分析
- 1998年
- 近年来,血栓素A2(TXA2)和前列腺环素(PGI2)与冠心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1,2]。TXA2、PGI2是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代谢途径的代谢产物,是一大类具有强烈的生物效应活性物质,我们测定40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浆中TXA2和PGI2的稳定代谢产...
- 杨鲁渤李光明梅琪张庆成王沪军户萍
- 关键词:冠心病前列腺环素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致病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冠脉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59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男31例,女28例,平均年龄60·3岁),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32)、急性心肌梗死组(n=27),同时设正常对照组(体检健康者,n=30)。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D40L、C反应性蛋白(CRP)、MMP-2和MMP-9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CD40L、CRP、MMP-2和MMP-9的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且差异显著(P<0·01),多支病变者的水平高于单支病变者。血清MMP-2与MMP-9的水平、CD40L与MMP-9的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和0·78)。结论血清MMP-2和MMP-9水平的增高与冠脉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CD40L可能是通过MMP-s引起冠脉损伤,从而导致斑块形成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 张庆成侯燕张向峰汪承炜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CD40配体基质金属蛋白酶致病作用
-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被引量:6
- 2000年
- 张庆成汤伯基刘爱云梅琪李梅于军一
- 关键词: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内皮细胞
-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冠脉血栓抽吸并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评价冠脉血栓抽吸并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3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冠脉血栓形成的心源性休克患者为血栓抽吸组,并选择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无冠脉血栓者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临时起搏器,术前冠脉血流分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置入支架、再通冠脉血流分级、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等。结果血栓抽吸组使用IABP(79.5%vs 25.0%)、临时起搏器(76.9%vs 28.1%)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冠脉血流分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置入支架、再通冠脉血流分级、术中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等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随访一年,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心功能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诊冠脉血栓抽吸并支架置入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
- 张庆成汪承炜梁桂娟许文峰韩晓丹张向峰
- 关键词:血栓抽吸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