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莉

作品数:26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10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篇清末
  • 9篇新政时期
  • 9篇教育
  • 8篇清末新政
  • 7篇清末新政时期
  • 4篇清政府
  • 4篇文化
  • 3篇新政
  • 3篇政府
  • 3篇晚清
  • 3篇教育经费
  • 2篇营销
  • 2篇中国近代文化
  • 2篇中国近代文化...
  • 2篇劝学所
  • 2篇文化史
  • 2篇文化政策
  • 2篇教育普及
  • 2篇近代文化
  • 2篇近代文化史

机构

  • 15篇河北师范大学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财政部财政科...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25篇张小莉
  • 4篇申学锋
  • 3篇胡红晓
  • 1篇刘福森
  • 1篇张晨怡
  • 1篇焦玲霞
  • 1篇朱爱
  • 1篇谭世芬

传媒

  • 3篇学术研究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财经信息...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历史档案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史学月刊
  • 1篇人文杂志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史学史研究
  • 1篇清史研究
  • 1篇邯郸师专学报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近代中国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文化政策研究
张小莉
关键词:清末新政清政府文化政策中国近代文化史
清末新政时期教育经费筹措与支出模式解析被引量:1
2009年
清末新政时期,面对兴学经费短缺的情况,清政府不得不开辟出多种渠道并存的经费筹措模式,而在经费支出模式上则采取了偏重失衡的方式。这种状况的形成不仅受到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清政府财政实情的制约,而且还与兴学官员的教育理念及兴学实践有着密切联系。这种经费筹措与支出的模式对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双重的影响。
胡红晓张小莉
关键词:清末新政教育经费
清末“新政”时期政府对教育捐款的奖励政策被引量:11
2003年
张小莉
关键词:清政府教育捐款
近十年晚清财政史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02年
晚清财政史研究是晚清经济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十年来 ,学术界的目光主要集中于晚清财政状况、财政收支、财政制度等方面 ,在论著和资料整理上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学者们从纵向与横向两方面着笔 ,对晚清财政状况进行了宏观考察。财政收入研究侧重于外债、关税与厘金 ,而对外赔款仍是财政支出研究的热点。财政制度与体制方面 ,学界论述较多者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问题。至于财政思想 ,学者们对重要人物的财政思想研究较多 ,对总体性财政思想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此外 ,他们还对太平天国政权的赋税制度与政策予以客观分析和评价。
申学锋张小莉
试析清政府“新政”时期教育政策的调整被引量:6
2003年
清末“新政”时期 ,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 ,不得不对旧有的教育政策进行大幅度地调整 :废除科举制度 ,建立新式教育系统 ;优先发展师范教育 ;初步向国民普及教育迈进等。由于有相对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的保障 ,加以较为积极的社会捐助教育资金政策的施行 ,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为中国教育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奠定了初步基础。但因其政策调整的指导思想仍未跳出“中体西用”的窠臼 ,加之当时财政状况的衰敝 。
张小莉
关键词:清政府教育政策教育史教育系统教育模式
清末十年兴学经费的困顿与筹措探析被引量:5
2008年
清末十年,社会经济水平的低下和清政府财政状况的艰窘造成兴学经费的困顿无着。为解决兴学与筹款之间的矛盾,清政府主管学务的官员提出了一些思路与方案,并在兴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变通,衍生出酌筹官费、整旧为新、庙产兴学、借助民力等筹款方式。多样化的筹措方式为近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同时又因其中一些筹措方式本身带有的消极因素,从而阻碍了近代教育稳步快速发展。
张小莉胡红晓
关键词:清末十年困顿
清政府“新政”时期基督教政策的嬗变被引量:2
2005年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在沿用以往对基督教的宽容政策的基础上,以“辑和民教”为基本出发点,对基督教政策作了部分调整。这些政策变通多少弥补了传统基督教政策的不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和清政府的妥协态度,这种修修补补的应对之策不可能给清政府带来真正的“辑和”效果。
张小莉
关键词:基督教政策嬗变
清末直隶地区教育经费的筹措及启示
2008年
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兴办近代新式学堂,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兴学热潮。直隶为畿辅重地,发展新式教育成为全国典范,但也面临着教育经费不足的困难。本文考察了直隶地方政府筹措教育经费的途径,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其对于今天的启示。
张小莉刘福森
关键词:教育经费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新式学堂新式教育地方政府
清末劝学所筹措教育经费途径初探
2013年
教育的发展.需要经费的支持。然而清末年问政府财政陷入困境.无力承担地方教育经费.只能让地方政府“就地筹款”。劝学所作为最基层(州县)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肩负凋查筹款事项、拟定筹款办法甚至直接经管兴学款项的职责.与教育经费发生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其筹措经费的是非得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张小莉
关键词:教育经费清末教育行政机构政府财政筹款
督粤期间的张之洞与澳门问题被引量:1
2000年
粤澳关系在晚清时期始终是广东地方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张之洞在两广总督任内的五年期间,对于澳葡当局在澳门问题上的经济侵略、外交讹诈以及清政府的妥协态度均予以坚决反应,体现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忠诚和热肠。他的努力尽管由于多种因素而未收到预期效果,但其积极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止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的作用,应该肯定。
张小莉申学锋
关键词:张之洞晚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