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丽
-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漳州市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分析被引量:23
- 2006年
- 本文从国内外抑郁障碍患病率、发病率、诊断标准、筛查工具及中医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针对目前抑郁障碍流调方法学中以及中医流行病学证候类型、诊断标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张小丽陈少玫
- 陈少玫应用黄连温胆汤经验被引量:2
- 2009年
- 张小丽陈少玫
- 关键词: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千金方》肝脾不和脾失健运痰热内扰
- 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7例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7例采用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照组42例予以氟桂利嗪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降低血黏度、增加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良好。
- 陈少玫张小丽林安基冯桂贞韦启志
-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脑卒中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及中医药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7年
- 据统计,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约150万,以往病后存活的600万患者中,残障率高达75%,其中40%重残,故脑卒中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及致死率高4大特点,且治疗方法有限,所以对各种危险因素的预防非常重要。脑卒中一级预防主要包括对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患者进行饮食调节和药物干预,戒烟、忌酒,
- 陈少玫张小丽
- 关键词:脑卒中同型半胱氨酸中医药
- 脑卒中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 据估计我国脑卒中新发病例约150万/年,病后存活的600万患者中,残障率高达75%,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新近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部分动脉粥样硬化的始作俑者。本文就近年Hcy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陈少玫张小丽
- 关键词:脑卒中半胱氨酸中医药
- 文献传递
-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评价心脑舒通胶囊对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漳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心脑舒通胶囊,3粒/次,3次/d,口服.对照组应用吡拉西坦片,2粒/次,3次/d,口服.30 d后评定2组总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thel指数评分(ADL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hs-CRP.结果 治疗组62例,痊愈17例(27.4%),显效35例(56.4%),有效6例(9.7%),无效4例(6.5%),总有效率93.5%.对照组58例,痊愈11例(19.0%),显效13例(22.4%),有效18例(31.0%),无效16例(27.6%),总有效率72.4%.治疗组30 d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0 d 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DL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hs-CRP下降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脑舒通胶囊可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对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 曾凯军张小丽杨丽阳
- 关键词:脑梗塞心脑舒通C反应蛋白质
-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7年
-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性疾病,是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在中医辨证中大致属于“郁证”的范畴。全世界现有抑郁症病人3.4亿,患病率为3%~5%,联合国卫生部门预言,到2020年时,抑郁症将成为全球死亡和致残的第2大原因。每年由于精神病造成的自杀死亡人数100万。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抑郁症为多因素疾病,与遗传、神经介质及躯体、心理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多数学者认为,抑郁症的发生常与单胺物质代谢紊乱,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或五羟色胺的紊乱密切相关;此外,神经内分泌紊乱,(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亢进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功能障碍)以及间脑功能紊乱对本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抗抑郁药由于不良反应多,价格昂贵制约了临床使用,因此,对于这样一种由生物、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配合多层次、多靶点的中医药治疗更具体优势,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他们广泛开展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实验研究,从对本病肝郁气滞型着手,治疗以疏肝理郁为主,发展了本病病机的新认识,如“五官九窍郁闭”“脑神被抑、神机不运”的观点.指导临床醒脑开窍,启运神机的治疗新思路,现综述如下。
- 张小丽陈少玫
- 关键词:抑郁症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