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寒旭
- 作品数:18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云计算的现代科技服务交易平台被引量:3
- 2015年
-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云计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借助云计算和电子商务模式,在整合多方科技服务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一个可以实现线上交付的现代科技服务交易平台的构想,并阐述了平台的架构和功能,进而提出了平台的发展建议。
- 张寒旭邓媚
- 关键词:云计算电子商务
-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背景下松山湖高新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对策
- 2023年
- 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亟须对自身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进行高度集聚和全面升级,但自2020年7月获批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至今,学界关于松山湖高新区如何打造科学城以及两者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逻辑研究尚属空缺。为推动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实现园区的跨越式发展,在对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和科学城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松山湖科学城创新生态系统结构,认为松山湖科学城已初步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产业体系、创新环境体系、城市功能体系以及协同机制、保障机制和动力机制,具有创新体系化、产业高端化、环境生态化和功能社会化的特征;进一步通过梳理我国其他三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经验,总结得出其在系统规划、产业布局、创新人才、开放创新和营造环境等五大方面高度重视,而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对标这三大国家科学中心,还存在源头创新能力偏弱、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不足、创新软硬件环境亟需优化、城市功能配套有待完善等差距和不足,进而从发挥科学城的创新策源作用、强化创新对产业的支撑引领、重视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营造、提升凸显创新特色的城市功能等方面,提出推进松山湖高新区向科学城演变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对策建议。
- 刘洋盘思桃罗梦思张寒旭
- 关键词:科学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探析创新时代科技服务业服务对象的转变
- 2017年
-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民主化导致"以政府为主导、技术研发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科技创新模式被彻底打破,科技创新活动越来越呈现出多人人参与、大众协作、与产业推拉互动的特点。即创新活动的组织边界不断模糊和泛化,创新要素的流动亦从单向到多向到循环互动演变。研究提出科技服务业不再仅限服务于技术创新、企业创新或体制创新,而是服务于更广范围、更大意义的"社会创新",并且小微企业及个人将成为未来科技服务的重点,以此为新时期科技服务工作开辟思路。
- 邓媚张寒旭
- 关键词:知识经济科技服务业社会创新
- 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分析与战略研究被引量:13
- 2018年
- 根据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新业态,利用宏观环境分析模型(PEST)和态势分析模型(SWOT),分析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和发展前景,从聚焦重点发展领域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建设重大科技服务平台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坚持集群式错位化发展打造科技服务业生态圈及突破模式和机制创新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四方面,提出促进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对策。
- 张寒旭邓媚
-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PEST分析SWOT分析
- 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能力评价模型构建——基于广东的思考被引量:6
- 2020年
- 从广东省内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供给与发展运行全视角出发,综合考虑服务潜力和现有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能力评价模型,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验证评价模型的合理性,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发现:2010—2018年间广东省内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服务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发展不均衡,珠三角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服务能力遥遥领先于粤东西北地区;企业服务能力、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资源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能力影响相对显著。
- 陈金德张寒旭封春生
- 关键词: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能力熵权法TOPSIS法灰色关联分析
- 基于SWOT分析的汕头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运用SWOT理论,分析汕头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为平台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 张寒旭李丽罗晖
- 关键词:SWOT分析
- 国内外生产力促进机构发展对广东的启示
- 2016年
- 生产力促进机构是科技服务业的中坚力量,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支撑。国内外生产力促进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生产力促进机构的发展特点,为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体系建设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 张寒旭
- 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发展战略被引量:1
- 2016年
-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广东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桥梁和纽带。运用SWOT理论,在分析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发展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战略建议。
- 张寒旭
- 关键词:生产力促进中心SWOT分析
- 移动运营商如何推进产业集群信息化被引量:1
- 2008年
-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集群经济在广东得到了迅速发展。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上下游关联度大、技术水平较高的特色产业集群日益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网络化的产业集群。珠江东岸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珠江西岸形成了电器机械产业集群,经济规模达1000多亿元。珠三角地区404个建制镇.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1/4。东莞、佛山、中山等地的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占当地GDP40%以上:
- 王军张寒旭
- 关键词:产业集群移动运营商信息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经济
- 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建设路径被引量:3
- 2023年
-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本身也要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即以科技创新国内循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国际循环构建高水平开放创新格局。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链条完善、产业链互补性强、创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开放创新优势显著,但仍然面临基础研究能力有待提升、内外创新资源循环不畅、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发展未实现有效协同等问题,因此,提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基于创新资源流动和配置视角,该系统包括创新主体与创新组织、创新资源与创新环境、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其中科技创新资源为基础和前提,创新链为核心。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轴的国内循环系统建设要着力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科技产业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国际循环系统建设要发挥港澳的国际化优势,推动国际合作向创新链源头延伸。同时,要通过完善创新资源自由流动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机制、人才流动机制等,推动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发展的动力机制。
- 张寒旭刘洋罗梦思盘思桃
-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