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民
- 作品数:159 被引量:802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汶川8级地震前电磁扰动与电磁立体监测体系被引量:31
- 2009年
- 研究分析了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面电磁与电离层中观测到的中、短临电磁异常,其中距离震中最近的郫县台地电阻率显示了2年左右的趋势下降异常,下降幅度7.2%,同时多台电阻率观测在震前1个月左右显示短临突变异常;震前18天地磁垂直分量出现低点位移,分界线两侧的低点时间超过2h;震前3天即5月9日,地磁低点位移、利用GPS反演得到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电离层测高仪得到的foF2和电磁卫星监测的离子密度和温度等均观测到局部电磁扰动现象,多数异常幅度超过50%。汶川8.0级地震前各种电磁观测技术记录到的明显异常现象,揭示了电磁学科在地震预报研究领域巨大的潜力,加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电磁监测对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
- 张学民丁鉴海申旭辉王敏刘静余素荣王亚丽欧阳新艳
- 关键词:电磁异常地电阻率低点位移电磁卫星
- 地震卫星观测信息的空间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及应用
- 李忠李鑫丰继林高方平张学民邢丽莉白灵张伟
- 基于地震卫星下传的大量空间观测数据基础上而进行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和应用研究,旨在从海量的空间观测数据中挖掘出潜在的与地震相关的规律性知识,例如数据的分类和聚类、与时间或者频率之间的规律关系等,以利于地震的监测和预报。在物...
- 关键词:
- 关键词:观测数据数据处理
- 华北、西南一些地区地震发生在地壳浅部的证据被引量:13
- 2001年
- 依据区域小孔径数字地震台网对河北省唐山、张北、怀来 ,山西省大同和云南省剑川、禄劝、姚安等 7次地震的定位或重定位结果 ,并结合相应区域个别大震用远场资料反演的震源深度结果 ,以及山西省临汾遥测地震台网重新测定的震源深度结果 ,与以往地震目录中给出的震源深度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小孔径台网的震源深度测定结果基本分布在地表至地下十几千米的范围内 .而以往给出的测定结果中 ,震源深度大致分布在地表至地下 3 0km的深度上 ,与其平均值相差一半至一倍 ,两者之间的差别非常显著 .分析认为 ,小孔径数字地震台网的测定结果可能更接近震源深度分布的真实情况 ,即上述地区的地震应是发生在地壳浅层内 .对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 ,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并提出改善震源深度测定精度的建议和措施 .
- 胡新亮刁桂苓高景春张四昌张学民李钦祖秦清娟朱振兴张彦清
- 关键词:震源深度地壳浅部震源位置数字地震台网
- 太阳活动低年时太阳同步轨道电场高频(HF)波的观测特性研究
- 2011年
- 文章使用搭载在DEMETER卫星上的电场探测仪器(Instrument Champ Electrique,ICE)在太阳活动低年(2007年2月4日到2008年2月3日)所探测的数据,研究频率从10 kHz到3.33 MHz宽频段的高频(HF)电场波功率谱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磁宁静期间,从2.08 MHz到3.33 MHz的高频段,电场HF波功率谱密度随频率升高而升高,且电场HF波功率谱密度的全球分布比较均匀,基本上不随地球的经度和纬度变化.向阳面时,不同经纬度间HF波功率谱密度的差异小于背阳面的.电场HF波功率谱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向阳面1.25 MHz和1.66 MHz频段,在低纬度出现峰.地磁平静时期电场HF波功率谱密度的区域分布变化比较大的是0.42 MHz和1.66 MHz两个频段,尤其是在背阳面的北半球高纬度区域.地磁活动引起电场HF波功率谱扰动的非均匀性增强,主要表现在电场HF波的低频段(3.25~416 kHz),扰动响应区域发生在高纬度区.在赤道和低纬附近(纬度:~±40°之间),地磁活动的响应很小.在背阳面的磁尾方向,电场HF波功率谱表现出明显的磁暴增强.磁暴(Dst<-30 nT)期间的南北半球高纬度区,电场HF波功率谱的最大增幅比地磁平静时期大一个数量级.向阳面的南半球高纬度区域,亚暴(AE>200 nT)和高纬磁扰动(Kp>3)期间,功率谱的最大增幅比地磁平静时期大一个数量级.考虑到亚暴和高纬磁扰期间,来自空间的扰动影响主要是高纬度区域,电场HF波功率谱的增强主要受空间物理过程的影响.鉴于本文使用的是在太阳活动低年的数据,观测到的磁暴基本上都是弱磁暴,最大的也只是中等磁暴;可以推测强磁暴、烈磁暴甚至巨磁暴发生时,电场HF波功率谱的增强应该更加显著.如果在地磁平静时期尤其是没有磁暴期间,地球的局部区域出现电场HF波功率谱(尤其是1.66 MHz以上的)异常增大,那么就要着重考虑是否为地球内部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所导致的电离层响应.
- 马玉端路立杨俊英曹晋滨张学民陈化然周国成
- 关键词:地磁异常地磁活动
- 国外地震电磁现象观测被引量:21
- 2007年
- 本文综合介绍了国外在地震电磁观测研究方面的进展和实例,结果显示地震电磁信号在地面和卫星观测记录中非常丰富.地面异常信号频带宽、分布范围广,时间上多集中于震前一个月或几天的时间段内出现.卫星地震电磁信号集中于ELE-VLF频段,时间上以震前几个小时为主,说明电磁信号具有明显的短临特性.我国地震电磁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以超低频段为主,并发展地面与电磁卫星的三维立体联合观测,为地震短临预报服务.
- 张学民赵国泽陈小斌马为
- 关键词:卫星频段短临预报
- 2010年玉树7.3级地震前阿尔法导航信号场强异常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利用俄罗斯三个阿尔法发射站与中国两个接收站雅安和通海之间形成的6条链路,获取阿尔法导航信号监测仪的场强数据,针对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3级地震开展了震例分析研究。发现玉树地震前3天4月10日10:30左右,主台—雅安链路和主台—通海链路f1频率的场强都出现了显著的负异常,持续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同时两组异常序列呈现较高相关性,分析认为异常可能来源于同一个低电离层扰动。通过对当日所有链路的数据与背景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东、西副台与雅安、通海链路的f1频率场强均无异常变化,进一步表明这次低电离层扰动在主台-雅安和主台-通海2条链路的有效探测范围中。此外,f2频率和f3频率在全部6条观测链路上均无明显异常,说明低电离层扰动区在f2和f3频率的有效探测范围之外。这些结果的综合分析为扰动源方位判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采用的方法可以作为未来分析阿尔法监测数据提取地震异常的一种有效方法。
- 赵庶凡张学民廖力钱庚
- 关键词:地震前兆
-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和青海玛多M_(s)7.4地震前后的电离层扰动
- 2022年
- 基于中国区域GPS反演TEC、GIM TEC、川滇垂测、张衡一号卫星探测等离子体参量数据,着重分析了2021年5月21日—22日连续发生的云南漾濞6.4级和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后的电离层异常现象,研究认为这两次地震前电离层异常信号具有出现时间早,扰动区域偏南,存在正负异常均有的时空发展特性.多参量异常对比分析显示其同步性较差,3种手段同步的信号较少,加上空间弱磁扰动对孕震区电离层造成的临震异常增强效应,导致空间电离层异常信度降低,也导致预测区域有较大偏差.综合考虑空间弱磁扰影响及磁共轭区地震的电离层响应,如何有效在中国周边地震活跃的情况下提高本地地震的监测预测能力是未来重点考虑的问题.
- 张学民刘静周煜林杜晓辉
- 2015年10月7日强磁暴引起的华北地区上空电离层foF2扰动变化
- 太阳黑子、耀斑、冕洞、质子事件等太阳活动、磁暴、潮汐、中性风等等,都会影响电离层的变化.但它们对电离层的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少,至今也没有研究结果确定它们与电离层变化在数量值上的对应关系,因为电离层变化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为...
- 娄文宇张学民刘静
- 关键词:电离层
- 远震前的地电场潮汐波异常被引量:29
- 2007年
- 分析了5次远强震前河北省昌黎台、兴济台记录到的电场异常,发现该异常主要集中在震前2个月左右的时段内,具有很好的短临预报意义.震前电场呈现不同的异常特征,但与固体地球潮汐波变化关系密切,如半日、半月等潮汐波周期信号增强,引起电场变化幅度增大;或本该正常记录到的潮汐变化幅度突然减小或消失;以及高频信号增多并伴有跃变现象.分析异常产生机理认为,强震前的这种异常现象是震源区临震孕育过程中岩石弱化产生的电场异常,经自由空间或地壳传播到达地电台站后,与台站记录的电场潮汐波相叠加产生潮汐波增强或减弱现象.高频异常可能与台站下方岩石孔隙度、渗透率等介质性质的改变有关,反映了强震的远场动态效应.
- 张学民翟彦忠郭学增郭建芳
- 关键词:地电场短临预报
- 四川及周边地区TEC异常与印度尼西亚地震关联性研究
- 2021年
- 使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和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的GPS TEC数据,通过滑动四分位法,对2019年8月2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6.8级地震进行分析,研究印度尼西亚地震与四川及周边地区TEC异常的关联性。基于对四川及周边地区以及全球TEC的监测,我们发现在2019年7月25日(震前一周),印度尼西亚地震震源区及其北半球的磁共轭区域曾发生不同程度的TEC异常扰动现象。结合2011-2019年四川及周边地区GPS TEC数据与印尼6.0级以上地震目录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印尼6.0级以上地震会在四川及周边地区出现TEC异常扰动现象。在时间上,异常集中在震前10 d至震后4 d的范围内,主要发生在地方时6:00-11:00,在7:00(LT)和10:00(LT)两个时刻形成两个峰值,而在夜间出现相关的异常最少;在空间上,在四川地区存在TEC异常的印尼强震集中在印尼西侧,印尼西侧与四川地区TEC异常表现出良好的关联性,且TEC异常扰动现象面积约为32×10^(4) km^(2),异常面积巨大,易于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及周边地区TEC异常与印尼6.0级以上强震具有很好的时空关联性,结合全球TEC异常分布可以对印尼地区地震监测发挥重要作用。
- 周煜林张学民刘静熊攀欧阳新艳
- 关键词:TEC电离层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