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平
-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略论吴玉章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地位被引量:5
- 1997年
- 吴玉章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开拓者之一。他撰写的《太平革命以前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分析》(1928年)、《中国历史教程》(1934年)以及《中国最近五十年民族与民主革命运动简史》(1949年)等论著,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运用于相应的中国史学研究领域。
- 张剑平
-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历史辛亥革命蒋介石中国封建社会新史学
- 《甲申三百年祭》史事及其影响被引量:1
- 1994年
- 本文从学术史角度立论,从辨正《甲中三百年祭》有关史事出发,指出:郭老撰此文并非仅从现实需要出发而进入了自己并不熟悉的研究领域,而是他既出于一贯的史学兴趣,又出于对历史与现实的自觉意识开辟了新的学术园地;《甲申三百年祭》由重庆至延安,由延安至重庆等地辗转流传的史迹、事略须认真考辨订正;其价值也需从多方面予以研究和认识。
- 张剑平马广荣
- 关键词:《甲申三百年祭》史事考辨
- “整风运动”中的延安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探
- 1994年
- '整风运动'中,延安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到全新阶段。经过许多史学家和革命家的艰苦努力、辛勤开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一、中国近现代史及中共党史研究走向深人(一)中央研究院为核心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全面展开。毛泽东同志特别重视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早在1940年9月他在致范文澜的信中。
- 张剑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共党史研究苏维埃运动中国现代革命史白区工作
- “墨学”中衰原因探析被引量:4
- 2001年
- “墨学”中衰原因历来受学界重视 ,然至今仍众说纷纭。本文从文化史角度 ,以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此加以分析 ,认为墨学的中衰在于其理论与中国礼乐文明相对立 ,在于其学派本身的变化 ,在于封建统治者的打击和排斥。
- 张剑平
- 关键词:墨学礼乐文明文化要素墨家政治思想
- 《甲申三百年祭》两次风波述评
- 1994年
- 《甲申三百年祭》两次风波述评张剑平1944年3月,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以下称《甲申》),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随之招来国民党政府和反动文人的大肆攻击。毛泽东将它作为整风文件,让全党认真学习讨论。八十年代初,著名作家姚雪垠对郭老《甲申》展开了全面...
- 张剑平
- 关键词:《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研究姚雪垠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李自成》《新华日报》
- 苏威政治思想及其晚节辩析
- 1999年
- 苏威政治思想和晚节 ,历来遭受众人指责和诋毁 ,由此苏威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和地位也常被抹杀。本文对苏威的政治思想和“晚节”予以较深入分析 ,认为“致君于尧舜之上”和“匡政救弊”是苏威政治思想的核心 ,苏威“情均众庶”
- 张剑平
- 关键词:辨析
- 延安时期的干部历史教育被引量:3
- 1996年
-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历史教育,促进了广大青年干部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于克服党内严重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对于增强全党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及实现全党高度的团结统一都曾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历史教育也加速了马列主义中国比的历史进程,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发展。
- 张剑平
- 关键词:延安时期历史教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立三路线
- 试论古史分期问题的探讨及其价值
- 2003年
-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是中国几代史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中国历史的重大问题。面对目前研究出现的困惑,有些学者认为这一问题的探讨是意识形态话语的产物,是用欧洲历史来框架中国历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假问题"。我们认为对古史分期问题作"假问题"的界定,是一种非历史主义的观点,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因此,进一步展开对古史分期问题的探讨,有着多层面的充分的价值和意义。
- 张剑平
- 关键词:古史分期假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
- 论范文澜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价值——兼论新时期关于太平天国和曾国藩的评价被引量:3
- 2001年
-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及《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是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著述 ,这两部著作以其强烈的服务于现实意识 ,曾深刻地教育了中国广大人民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它们并不是简单的应时之作 ,其科学性是不可否认的 ,它们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的创立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分析了这两部著述的科学价值 ,结合新时期学术界对太平天国和曾国藩评价中出现的偏差 ,说明了应如何认识和正确评价范文澜这两部著作以及怎样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等有关问题。
- 张剑平
- 关键词:曾国藩太平天国运动历史研究
- 郭沫若古史分期的研究方法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被引量:1
- 2003年
- 古史分期是郭沫若历史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 ,郭沫若不断求索 ,在新的历史资料面前 ,不断修正自己的看法 ,最终形成了他的“战国封建说”。本文在全面考察郭沫若古史分期问题研究的基础上 ,着重论述了郭老古史分期的方法论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认识的深化过程。作者认为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郭沫若对马列理论和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 ;郭老以实证研究为基础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治史特征 ,体现了2 0世纪世界学术发展的新潮流 ,在 2
- 张剑平
- 关键词:古史分期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