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春梅

作品数:33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卫生局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5篇结肠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4篇内镜
  • 3篇胰岛素抵抗
  • 3篇原发性
  • 3篇视网膜
  • 3篇视网膜病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网膜
  • 3篇细胞
  • 3篇雷贝拉唑
  • 3篇病变
  • 2篇蛋白
  • 2篇地西泮
  • 2篇药物
  • 2篇异质体

机构

  • 12篇广州市红十字...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暨南大学
  • 5篇暨南大学第四...
  • 3篇广州华侨医院
  • 3篇解放军第45...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四五...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33篇庞春梅
  • 14篇舒建昌
  • 13篇张晓燕
  • 12篇杨绮红
  • 12篇黎铭恩
  • 12篇张文茹
  • 11篇宋慧东
  • 11篇蒋克春
  • 9篇饶亚平
  • 8篇王爱萍
  • 3篇王爱萍
  • 3篇彭琦
  • 3篇邹涓
  • 2篇吕霞
  • 2篇汤绍辉
  • 2篇沈鼎明
  • 2篇周东耀
  • 2篇何雅军
  • 2篇刘超
  • 2篇杨冬华

传媒

  • 4篇现代消化及介...
  • 3篇实用糖尿病杂...
  • 2篇江苏医药
  • 2篇第三届全国肠...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航空军医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航空航天...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4
  • 1篇2010
  • 5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空肠腺癌、结肠癌四原发癌1例及文献复习
2023年
探讨小肠多原发癌的临床特征、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小肠肿瘤的临床认识,减少临床工作中的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诊断为原发性空肠腺癌、结肠癌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过程及相关检查结果与治疗方案,并对相关文献报道及综述进行复习。结果:小肠原发性肿瘤是一种罕见恶性肿瘤,而发生在小肠的多原发癌更为罕见,本例患者13年间先后出现结肠及小肠多部位异时性四原发癌,临床症状上无明显特异性,多次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临床上罕见,临床医生需掌握其病因、病理、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从而做出早期诊断,以防漏诊和误诊。
桑铭志庞春梅梁楚琳黄国庆刘序友
关键词:小肠肿瘤结肠癌多原发癌
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人肺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及其差异性比较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人肺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及其差异性。方法 :将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与人肺上皮细胞共同作用 ,经革兰染色后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念珠菌对肺上皮细胞的粘附数。结果 :念珠菌粘附的肺上皮细胞与浓度和时间有依赖关系。菌液浓度在 5×10 3CFU / ml至 5× 10 7CFU/ ml范围内 ,念珠菌对肺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随念珠菌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白色念珠菌对肺上皮细胞的粘附数比热带念珠菌的粘附数要高。来自痰、尿标本的同一种念珠菌对人肺上皮细胞的粘附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念珠菌对人肺上皮细胞的粘附是一种特异性的粘附 ,临床标本来源的白色念珠菌粘附宿主细胞的能力比热带念珠菌强。
周东耀庞春梅田明照吕苏成
关键词:热带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细菌粘附上皮样细胞
人胰岛素过敏3例报告被引量:1
2005年
例1 女性,65岁,糖尿病病史6~7年,因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而改用猪胰岛素治疗。20d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且逐渐增大,改优泌林70/30皮下注射,红肿及硬结较使用猪胰岛素明显减小。其间患者曾停用胰岛素,改口服降糖药治疗1个月,重新使用优泌林70/30,红肿及硬结进一步缩小,但未消失,血糖恢复至理想水平。
蒋克春庞春梅
关键词:胰岛素过敏病例报告
抗体亲和印迹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
2001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方法检测AFP异质体(AFP-13),以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PHC)。方法:应用抗体亲和印迹法检测95例各种肝病及消化道肿瘤,20例正常对照血清。结果:AFP-13诊断PH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6.7%,87.5%。在低浓度AFP(<400μg/L)肝癌及小肝癌(<5.0cm)的阳性率分别为75.0%和62.5%。有2例胃癌和转移性肝癌出现AFP-12。正常对照均为阴性。结论:该法操作简单,标本用量少(2μl),省时(4小时),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可达4μ/gL),图像清晰,扫描定量准确,可同时成批检测多个标本,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庞春梅沈鼎明
关键词:甲胎蛋白异质体原发性肝癌
经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在老年人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1年
舒建昌杨绮红黎铭恩张晓燕庞春梅张文茹宋慧东丁常暐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老年人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
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 方法:收集本院因NSAID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经胃镜确诊的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A组)和非老年组(B组),对两组临床及胃镜情...
张文茹张晓燕杨绮红庞春梅舒建昌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上消化道出血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高危人群
文献传递
飞行员中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的调查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查明飞行员中与胰岛素抵抗 (IR)相关的因素 ,从而为减少飞行员IR提供基础。 方法 以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5月住本院的 80例现役飞行员作为调查对象 ,按胰岛素抵抗指数(用HOMAIR法表示 )的 5 0 %百分位法 ,将其分为二组 :胰岛素相对敏感组 (HOMAIR <1.10 )和胰岛素相对抵抗组 (HOMAIR≥ 1.10 ) ;并用年龄相当普通正常人 (n =4 0 )作对照组。测量各组可能与IR有关的指标。 结果 飞行员组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 ;飞行员年龄、体重指数 (BMI)、舒张血压 (DBP)、胆固醇 (TCH)、高密度脂蛋白 (HDL c)、红细胞聚集指标、HOMA胰岛 β细胞功能(HOMAβ cell)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且两组飞行员之间也无差异 ;而飞行员人群腰 /臀比(WHR)、收缩血压 (SBP)、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甘油三酯 (TG)、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高于对照组 ,且两组飞行员之间也有差异 (还包括代谢紊乱家族史、飞行时间 )。经多线性回归分析后飞行员IR与他们的代谢紊乱家族史、飞行时间、WHR、SBP、TG和血浆粘度呈正相关 ,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全血低切相对粘度无相关性。 结论 飞行员较普通人群更易出现IR ,且WHR、SBP、TG和血浆控制与IR有关的代谢性因素将有助于减少IR在飞行员中的发生。
王爱萍梁谷米饶亚平毛晓明蒋克春庞春梅
关键词:代谢胰岛素抵抗
传统洗胃法盲区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探讨传统插胃管洗胃法所存在的盲区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0例健康志愿受试者空腹口服60 ml 185 MBq 99m锝-甲氧异丁异腈(99mTc-MIBI)药液,定时前位采集图像,包括口腔、食管、胃,以“感兴趣区”(ROI)技术获取不同时间点口腔、食管内放射性计数,计算口腔、食管内不同时间点放射性占0时刻的百分比。另13例健康志愿受试者,常规插胃管至胃腔内,先口服、后由胃管注入25%复方泛影葡胺100 ml、200 ml、300 ml和400 ml,分别拍摄仰卧、左侧卧位胸片,观察口腔、食管显影情况。结果 10例受试者口服99mTc药液4 h后仍可见口腔、食管显像,服药后0.5、1、2、3、4h口腔和食管内放射性所占比例分别为30.7%、10.5%、.6.3%、4.7%、3.7%和18.6%、4.4%、3.5%、3.0%、2.7%,两处共有49.3%、14.9%、9.8%、7.7%、6.4%的药物残留。吞饮造影剂者,口腔、食管均充盈显影;经胃管注入时,口腔及食管均不显影。结论 口服液体药物后,口腔、食管内较长时间仍有药物残留;传统洗胃法,不能清除口腔、食管内的残留药,存在口腔、食管清洁盲区。
舒建昌杨冬华宋慧东张汝森张文茹杨绮红黎铭恩庞春梅张晓燕汤绍辉
关键词:洗胃法X线^99M锝
白血病白细胞p^(16)基因纯合缺失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2001年
目的探讨 p1 6基因纯合缺失与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 73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 p1 6基因纯合缺失情况。结果 73例白血病患者中有 5例 p1 6基因纯合缺失。其中 ,2 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未见 p1 6基因纯合缺失。 2 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非淋 )患者有 1例缺失 ,缺失率为 3.7% (1/ 2 7)。 2 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有 4例缺失 ,缺失率为 16 % (4 / 2 5 )。 2 0例正常对照未发现 p1 6基因缺失。结论 p1 6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淋 )
周东耀庞春梅陈剑锋张俊德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白血病P16基因纯合缺失
吞服液性药物后口腔食管内药物残留的检测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吞服液性药物后不同时间点口腔、食管内的药物残留 ,讨论其意义。方法  10名健康受试者空腹口服 6 0mL含 1 85× 10 10 Bq99mTc -MIBI的药液 ,并禁食禁饮 ,以Toshiba 710 0A/DI旋转型γ照相机 ,于服药后即刻、0 5、1、2、3、4h分别前位采集图像 ,包括口腔、食管 ,以ROI技术获取不同时间点口腔、食管内放射性计数 ,计算口腔、食管内不同时间点放射性计数占服药后即刻放射性计数的百分比。结果  10名受试者口服99mTc药液 4h后仍可见口腔、食管显像 ,于服药后即刻、0 5、1、 2、 3、4h的口腔和食管内放射性计数均值分别为 6 980 5、2 14 0 6、736 0、4 4 0 0、32 5 3、2 5 5 9和 2 816 6、5 2 4 8、12 5 2、97 6、84 4、74 8,服药后 0 5、1、2、3、4h ,口腔和食管内共有 4 9 2 9%、14 99%、9 77%、7 6 6 %、6 33%的药物残留。结论 口服液性药物后较长时间内口腔、食管内都有药物残留 ,有重要临床意义。
舒建昌吕霞杨冬华宋慧东张汝森赵景润张文茹杨绮红黎铭恩庞春梅张晓燕汤绍辉
关键词:药物残留洗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