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采用高压臭氧与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采用高压臭氧与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该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3例以及对照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疏血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压臭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51/5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91%(45/5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高压臭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庄源 徐文丽 安丽荣 魏广宽关键词:急性脑梗塞 高压臭氧 依达拉奉 早期脑梗塞应用重组链激酶的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应用于早期脑梗塞(ACI)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早期ACI患者82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1例。A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桑加用重组链激酶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A组的基本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9.51%、75.61%,A组分别为34.15%、92.68%,B组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A组(P<0.05);A组的不良反应率为7.32%,与B组的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链激酶应用于早期ACI的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庄源 魏广宽关键词:脑梗塞 重组链激酶 临床疗效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依达拉奉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丁苯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庄源 魏广宽关键词:依达拉奉 丁苯酞 脑梗死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4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组40例,依达拉奉组40例及醒脑静联用依达拉奉组(联合组)4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置。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对3组患者的血肿吸收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联合组治疗后,血肿均明显吸收、NIH评分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联合组改善情况优于醒脑静组和依达拉奉组(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明显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的恢复。 安丽荣 庄源 王明娣 魏广宽关键词:脑出血 急性 醒脑静 依达拉奉 一种手持式神经内科临床用叩击检查装置 本发明适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手持式神经内科临床用叩击检查装置,包括握柄调节机构、叩击机构和往复叩击驱动机构,通过设置有握柄调节机构实现对手握距离的调节使用,且便于提升医生的使用舒适度;通过设置有叩击机构,叩击... 庄源文献传递 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91.18%vs73.5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而BI显著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应用于治疗脑梗死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运动能力,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庄源 徐文丽 安丽荣 魏广宽关键词:依达拉奉 丁苯酞软胶囊 脑梗死 临床疗效 丁苯酞序贯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血copeptin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和肽素(copeptin)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10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丁苯酞序贯治疗,共3个月。治疗期间于7 d和90 d分别对比患者脑卒中评分(NIHSS)和血copeptin水平。结果治疗后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copeptin水平、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同组患者治疗后90 d与7 d相比较,血copeptin水平、NIHSS评分降低。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opeptin水平,恢复神经功能。 庄源 魏广宽关键词:脑梗死 和肽素 阿加曲班联合丁苯肽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利用阿加曲班联合丁苯肽对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及安全可靠性。方法选择2017年5—9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患者,其经诊断均患有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通过随机方法把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丁苯肽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5 d进行NIHSS评分,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自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其是否有所改善,并对两组患者具体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发现,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阿加曲班联合丁苯肽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进行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可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增强神经功能。 魏广宽 庄源关键词:阿加曲班 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a 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脑梗死后Va D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Va D患者应用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较单独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庄源 安丽荣 徐文丽 魏广宽关键词: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 吡拉西坦 尼莫地平 临床疗效 黑龙江地区老年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黑龙江地区脑梗死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时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快代谢组(n=26)、中等代谢组(n=52)和慢代谢组(n=12)。所有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在脑梗死患者中以快代谢型和中等代谢型为主要类型。治疗2周后,3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快代谢组评分为(6.23±1.38)分,低于中等代谢组、慢代谢组的(7.76±1.71)分、(10.12±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代谢组和中等代谢组预后良好率高于慢代谢组(P<0.05);快代谢组、中等代谢组和慢代谢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来评估对氯吡格雷治疗的药物代谢能力和反应情况。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风险发生。 庄源 刘敦花关键词:脑梗死 CYP2C19基因多态性 氯吡格雷 NIHS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