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永胜

作品数:18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启东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麻醉
  • 5篇镇痛
  • 4篇术后
  • 4篇静脉
  • 4篇老年
  • 4篇芬太尼
  • 3篇丁丙诺啡
  • 3篇手术
  • 3篇气管
  • 3篇骨折
  • 2篇异丙酚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 2篇支气管镜检
  • 2篇支气管镜检查
  • 2篇置换术
  • 2篇瑞芬太尼
  • 2篇手术中

机构

  • 18篇启东市人民医...

作者

  • 18篇尹永胜
  • 7篇徐向杨
  • 7篇吴范
  • 6篇梅菊香
  • 4篇周泉华
  • 4篇赵娟
  • 3篇黄建飞
  • 2篇茅敏华
  • 2篇姜觉如
  • 1篇宋王蓓
  • 1篇张金松
  • 1篇杨娟
  • 1篇张英
  • 1篇周永娣
  • 1篇高立群
  • 1篇汤继磊
  • 1篇钟毅

传媒

  • 3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中外医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在股骨骨折手术中超前镇痛的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在股骨骨折手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启东市人民医院于2023年4月—2024年8月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120例,采用SPSS 23.0软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先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的超前镇痛后再行全身麻醉。结果:观察组骨折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长[(9.23±1.43)min]、拔管时长[(12.21±1.18)min]、丙泊酚剂量[(409.45±23.43)mg]及舒芬太尼使用量[(17.29±2.18)μg]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围术期临床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平均动脉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骨折患者使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进行超前镇痛,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奚鑫艳张英蒯剑尹永胜陈红生
关键词:股骨骨折超声引导超前镇痛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2006年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应用于全髋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全髋置换术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未行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Ⅱ组为试验组,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观察两组血压变化、出血量、手术时间、异体血输入量。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术后1日、术后7日监测Hb、Hct,观察疗效。结果Ⅱ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Ⅰ组(P<0.01),术后及术后一周Ⅱ组Hb明显高于Ⅰ组,Hct则低于Ⅰ组(P<0.05),术中Ⅱ组输血例数、输血量、输液量、尿量均明显少于Ⅰ组(P<0.05)。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应用于全髋置换手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尹永胜
关键词: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全髋置换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老年股髋骨手术后苏醒质量的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在老年股髋骨骨折患者全麻手术后的苏醒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股髋骨手术的9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9月~12月31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2016年1月~8月62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采用Steward评分及Aldrete评分对两组患者的苏醒质量进行比较。结果:静吸复合麻醉组Steward评分与Aldrete评分均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苏醒质量更高,对于老年骨折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徐向杨梅菊香宋王蓓尹永胜汤继磊黄建飞吴范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复合麻醉苏醒质量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镇静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研究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B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 l;观察每组的镇静效果及检查前、检查中(给药后)及完全清醒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气分析。结果镇静结果显示A组均无痛苦及任何不适应感觉,但B组均感觉恐惧及痛苦;检查中A组血压、呼吸呈下降趋势,心率由检查前的增快降至正常水平,B组血压、心率明显升高。两组血压、呼吸、心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减少了躁动、呛咳、屏气引起的检查中断,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局部麻醉组,相对安全、无痛苦,值得荐用。
杨娟姜觉如茅敏华张金松尹永胜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异丙酚芬太尼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5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6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实验组31例,患者术中行小剂量轻比重CSEA;对照组31例,患者术中行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时间、麻醉效果及麻药用量。结果实验组患侧麻醉效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22.4±6.1)s,麻醉完善时间(7.3±1.4)min,麻药用量(5.6±1.0)mg,健侧Bromage 2~3级显著减少,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理想,不仅起效迅速且麻药用量小、阻滞区域小,对降低老年麻醉手术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尹永胜
关键词:老年下肢骨折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不同麻醉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影响,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方便选取58例,通过动态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2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2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探究5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经不同方法麻醉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结果通过该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90%(2/29),对照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03%(9/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可应用推广。
梅菊香吴范尹永胜徐向杨周泉华赵娟
关键词:不同麻醉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
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用于上腹部手术90例被引量:1
2006年
尹永胜
关键词:拔管时间阿曲库胺硬脊膜外腔浅全麻术中知晓
不同浓度七氟烷对顺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七氟烷对顺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将45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效应室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组(P组)、1.0最大允许浓度(MAC,1.8%)七氟烷组(S1组)及1.3MAC(2.5%)七氟烷组(S2组),每组15例。气管插管后15min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1mg/kg,待T1恢复至5%时接微量泵,手动调节顺阿曲库铵输注速率,维持T1在3%~5%,记录顺阿曲库铵起效时间、T1恢复到5%时间、每30min的输注速率、T.25%和75%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结果与P组比较,S1组和S2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0.01),T1恢复到5%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0.01),30、60、90min输注速率明显减慢(P〈0.01或〈0.05),T1 25%和75%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0.01)。与S1组比较,S2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1),30、60Min输注速率明显减慢(P〈0.05)。与30min输注速率比较,S1组和S2组在60、90min输注速率明显减慢[S1组:(1.12±0.07)、(1.08±0.08)、(1.05±0.09)μg/(kg·min);S2组:(1.09±0.10)、(1.02±0.10)、(1.01±0.07)μg/(kg·min)](P〈0.05)。三组恢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能明显延长顺阿曲库铵的作用时间,有时间依赖及剂量依赖趋势。
高立群尹永胜黄建飞吴范
关键词:神经肌肉阻滞阿曲库铵七氟烷
支气管镜检查中复合静脉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复合静脉麻醉在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接受支气管镜检查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应用局部麻醉,观察组在局部麻醉基础上加用芬太尼、咪达唑仑和异丙酚,监测两组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脉氧饱和度。对实验组按Ramsay法进行镇静分级评估,记录实验组的麻醉诱导时间和麻醉时间,调查两组患者对检查过程的遗忘和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检查过程中平均动脉压、脉氧饱和度有所下降,但都较安全。麻醉诱导时间为1.2~10.7 min,平均4.5 min;麻醉时间为3.2~34.2 min,平均8.1 min。观察组有18例发生遗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支气管镜检查联合应用芬太尼、咪达唑仑和异丙酚麻醉有效、安全。
茅敏华姜觉如尹永胜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静脉麻醉芬太尼咪达唑仑异丙酚
美托洛尔预防气管插管致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旨在观察小剂量美托洛尔预防气管内插管致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实验组)、B(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在全麻诱导前实验组以美托洛尔0.05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 m l缓慢静脉推注(1 m in),对照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0 m l,所有患者气管插管操作由专人负责,均一次成功,观察记录全麻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3、5 m 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两组间比较,患者SBP、DBP、HR在诱导前及插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3 m in时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组内比较:与诱导前相比,A组除插管前SBP、DBP、HR波动较大外,在插管后各指标较为稳定;而B组在插管前后各指标波动极为显著。结论全麻诱导前预注小剂量美托洛尔可安全有效地抑制气管内插管操作所致的心血管反应。
尹永胜
关键词:美托洛尔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