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树
-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核科学技术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 高临界温度陶瓷超导体和吸氢材料进展的技术经济评价
- 1991年
-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采用新材料不仅可提高产品的性能、加强竞争能力同时也可增加附加价值、降低产品成本。因此,新材料领域的某些进展已经引起并将继续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但是许多进展的性质、阶段、需求很不相同,为了能选择正确的对策,需要及时对出现的新进展、当前的发展方向、工业需求及市场的前景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评价,并提出我国发展新材料的建议思考。本文主要就高临界温度陶瓷超导体和吸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 宋家树张万箱
- 关键词:技术经济评价电子型超导体高临界温度临界电流密度
- 核爆产物^(140)Ba在大气中传输的理论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文章阐述核爆产物140Ba在大气中传输的分析方法。从伊藤随机微分方程出发,得出解马尔可夫过程的福克-普朗克方程,证明了欧拉对流扩散方程和拉格朗日随机蒙特卡罗方法具有等价性。研究了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中传输时湍流的参数化处理,包括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扩散系数、摩擦速度及Monin-Obukhof长度等。分析了239Pu裂变时各种核素衰变到140Ba的衰变链及裂变产额。通过解衰变链方程,定出1 kt TNT当量钚弹爆炸时产生的140Ba放射性活度的时间分布源。在考虑了一个具体的地形分布和气象数据影响的情况下,计算给出了140Ba在大气中放射性活度体密度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等值线图。
- 李凯波张本爱刘恭梁伍钧宋家树
- 关键词:裂变产额
- 21世纪能源结构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被引量:11
- 1999年
- 本文论述了能源结构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从长远利益看,必需大力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着重探讨了核能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并对如何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 宋家树
- 关键词:能源结构核能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
- 核能源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
- 1998年
- 1 大规模利用核能的历史 1938年人类第一次发现重核裂变现象,1942年第一个实验反应堆诞生于美国,那是为了制造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和平利用核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第一座试验性核电站,功率为5MW。此后,特别是60~70年代核电高速发展。除了热中子堆外,快中子堆和可控热核反应的研究也都同时开始,并很快就取得了一批重要结果。核能前景看来一片光明。
- 宋家树
- 关键词:核能核电
- 发达国家发展新材料的道路及其经验被引量:1
- 1990年
- 在新材料发展方面,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水平较高,其中又以美国和日本最为突出,特别是日本,后来居上。了解这些国家新材料研究的发展过程及其经验,对我国是有借鉴意义的。一、美国新材料研究及开发美国的材料研究及开发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0年至1935年,是单个科学家自发研究阶段。
- 宋家树丁树深张万箱
- 关于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考被引量:1
- 1996年
- 一、引言 从五十年代开始中国即以很高的速度发展能源工业。统计资料指出:我国1949—1988年煤产量增长29倍,发电量增长126倍(平均年增长13.5%)。到1990年能源总量已超过十亿吨标准煤,1995年达12.4亿吨,成为全球能源生产大国。但能源供应仍然一直不足,八十年代后期问题日趋严重。1980年邓小平同志说:“能源问题是经济的首要问题”,这是重要的经验总结与科学论断。自此,能源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能源研究也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 宋家树
- 关键词:能源节能
- 核能、核技术与防范核恐怖被引量:7
- 2003年
- 核能与核技术的作用
核能源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大的利益,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看,民用核技术是不可替代的.从技术观点看,大规模利用核能可以较好地解决部分能源需求.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运行核电站的大量经验,正常运转的核电站是安全的.
- 宋家树
- 关键词:核能核武器放射源恐怖主义
- 谈未来核电的发展
- 2001年
- 宋家树
- 关键词:核能核电环境保护能源结构
- 中国能源开发及发展战略问题的探讨
- 1994年
- 中国能源开发及发展战略问题的探讨周云翔,宋家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本所研究员)能源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较长的周期和大量的资金。煤炭、油气、水电和火电等常规能源是这样,新的能源系统更是如此。一种新能源系统从研究发展开始,经过工业示范。进入商...
- 周云翔宋家树
- 关键词:能源工业
- 核取证分析方法研究和运用的评述被引量:6
- 2009年
- 为了国家的安全利益,核取证分析领域的很多科学家过去在放射性材料探测和属性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展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用于追踪、探查武器用核材料和其他危害公众安全的放射性材料的非法流通。它涉及材料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属性等多方面的学术研究。核取证分析技术已形成了一门特殊的,新的学术研究领域。研究核取证分析方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防止恐怖分子得到核武器,也防止他们得到核材料,包括动力堆中的放射性材料和一般民用放射性材料。要尽可能从有关材料的属性信息得到与环境相关的线索,帮助我们追踪其走私的途径,以回答:是什么材料?来自何处?如何运到被截获地的?如何由合法转为非法的?是谁干的?简要地描述了核取证分析的内容、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 刘成安宋家树伍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