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强
- 作品数:69 被引量:430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肠癌肝转移 仍能手术治疗
- 2012年
- 夏女士,女,68岁,两年前因直肠癌在当地医院实施了直肠切除术。术后因未进行正规的化放疗,夏女士术后1年进行复查时发现肝脏出现一个直径2cm的转移灶,先后在其他医院进行了化疗和介入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夏女士来到天津肿瘤医院后,经过肝胆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决定先行手术切除肝脏转移灶,再行标准的术后辅助化疗。
- 宋天强
- 关键词:大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化疗直肠切除术肝胆肿瘤手术切除
- 大肠癌发生肝转移就“没治”了吗
- 2012年
- 求医经历夏女士,女,68岁,2年前因为直肠癌在当地医院实施了直肠切除术,术后并未进行正规的化放疗,因此术后1年进行复查时发现肝脏出现一个直径2厘米的转移灶,先后在其他医院进行了化疗和介入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就诊天津肿瘤医院后,
- 宋天强
- 关键词:肝转移癌发生大肠直肠切除术直肠癌
-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手术治疗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手术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2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35~75岁,中位年龄66岁。观察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并分析影响患者总体生存和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5%、43.5%、33.5%。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6个月,1、2、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37.5%、18.2%、10.9%。多因素分析显示,癌栓分级(RR=4.632,95%CI:1.528~14.039;P〈0.05)、手术方式(RR=4.928,95%CI:1.233~19.696;P〈0.05)和复发后采取措施(RR=21.069,95%CI:3.529~125.806;P〈0.05)是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采取预防复发措施是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RR=4.486,95%CI:1.807~11.138;P〈0.05)。结论手术治疗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癌栓分级、手术方式和复发后采取措施是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而采取预防复发措施是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 崔云龙李强张倜孔大陆李慧锴武强宋天强
- 关键词:肝切除术
-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肝内胆管癌根治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基于贝叶斯网络建立肝内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10家中心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意向性根治切除治疗的516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66例,女性250例,年龄[M(QR)]58(14)岁;116例(22.5%)合并肝内胆管结石,143例(27.7%)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根据不同变量特征分别采用树增益朴素贝叶斯网络(TAN)及朴素贝叶斯网络算法,应用BayesiaLab软件建立以12个月为目标节点的生存预测模型。同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的优劣。结果516例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5.0个月,1、3、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6%、37.9%、2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术前有无黄疸、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血管侵犯、有无脉管侵犯、有无肝包膜侵犯、T分期、N分期、切缘、有无结石、癌胚抗原水平、CA19-9水平是患者的预后因素(χ2=5.858~54.974,P值均<0.05)。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肝包膜侵犯、T分期、N分期、有无结石及CA19-9水平为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依据19个临床病理学因素建立的TAN模型的AUC为74.5%,依据单因素分析得到的12个预后因素所建立的TAN模型的AUC为74.0%,依据多因素分析得到的7个独立预后因素所建立的朴素贝叶斯网络模型的AUC为79.5%,依据多因素分析得到的7个独立预后因素所建立的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的AUC为78.8%,C-index为0.73。结论基于贝叶斯网络建立的肝内胆管癌根治术后生存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较列线图具有一定的优势。
- 陈晨吴予涵张景玮邱应和吴泓李起宋天强何宇毛先海翟文龙程张军李敬东司书宾蔡志强耿智敏汤朝晖
- 关键词:胆道肿瘤预后肝内胆管癌贝叶斯网络列线图
- 肝硬化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 原发性肝癌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危害。每年肝癌发病总数为56.4万人。肝癌发病占全球各种癌症的第五位,死亡占全癌死亡的第三位。在我国和某些亚非国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我国肝癌约占全球肝癌的...
- 宋天强
- 关键词:人肝癌肝硬化差异表达基因CDNA文库同源性分析
- 文献传递
- Blumgart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中的应用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探讨Blumgart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不同的吻合方式分为三组:Blumgart吻合组(A组)37例,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组(B组)39例,传统的套人式吻合组(c组)129例;比较三种不同胰肠吻合方法对胰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的术后胰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组的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是8.1%、23.1%和30.2%。多因素分析显示:胰腺质地较软、胰管直径〈3mm、非Blumgart吻合是术后胰瘘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Blumgart吻合在胰管直径〈3mm组的患者中,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低于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P-0.038)与传统的套入式吻合术(P-0.011);Blumgart吻合在胰腺质地较软的患者组中,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的套人式吻合术(P-0.001)。结论Blumgart吻合可以显著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张新静张伟张倜崔云龙李慧锴宋天强李强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空肠吻合术胰腺瘘
- 早期防治 远离肝癌
- 2009年
- 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具有恶性度高、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的特点,人们往往谈之色变。我国是肝癌第一大国,世界上每年新发肝癌患者中约有50%在我国。肝癌的常见诱发因素包括病毒感染(乙型、丙型肝炎病毒)、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饮用含有蓝绿藻毒素水、酒精性肝病以及遗传因素等。而糖尿病作为肝癌的另一个高危因素,目前还没有得到普遍重视。
- 崔云龙宋天强
- 关键词:肝癌患者丙型肝炎病毒酒精性肝病病毒感染毒素污染
- 胰腺壶腹周围占位病变术中细针活检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术中细针活检细胞组织学诊断在胰腺壶腹周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天津肿瘤医院 ,自 1991年 12月至 1996年 12月经手术治疗 87例胰腺壶腹周围占位病变行术中细针活检 ,所有病例均再经手术切除标本 ,或随访结果进一步证实其符合率。结果 87例中细针活检诊断找到恶性肿瘤细胞 49例 ( 5 6% ) ,未找到恶性肿瘤细胞为 3 0例 ( 3 5 % ) ,3例 ( 3 % )为可疑 ,5 ( 6% )例为取材不满意。无假阳性诊断 ,假阴性为 10 %。结论 胰腺壶腹周围占位病变术中细针活检细胞学检查 ,对明确良恶性诊断、指导术式选择是一种较实用 ,有效的方法。
- 李强郝希山宋天强马维东王殿昌
- 关键词:细针活检细胞学
- 乳腺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至2000 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8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结果本组肝转移多发生在乳腺癌原发灶切除24~36个月以后,占66.7%,合并肝内多发转移灶者11例,单发病灶7例。 18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切除肝转移灶。单灶与多灶肝转移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和54.5%(P= 0.037)。结论在无其他脏器转移时乳腺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的效果与肝转移灶数目相关,与肝转移灶的体积大小,及乳腺癌原发灶的分期无相关性,积极的外科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 李强郝希山武强马维东宋天强牛昀
- 关键词:乳腺肿瘤肝切除术肿瘤转移
- 肝血管内皮肉瘤的临床诊治(附10例病例分析)
- 目的:肝脏血管内皮肉瘤,又称肝脏血管肉瘤、 Kupffer细胞肉瘤、恶性血管内皮瘤等,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原发性肝脏肿瘤,其年发生率在美国为10~20例,英国0~10 例。国内偶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宋天强孔大陆李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