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信号通路调控
  • 1篇星形
  • 1篇星形细胞
  • 1篇星状细胞
  • 1篇序贯
  • 1篇序贯疗法
  • 1篇序贯疗法治疗
  • 1篇胰腺
  • 1篇胰腺星状细胞
  • 1篇抑素
  • 1篇脂肪
  • 1篇脂肪性
  • 1篇脂肪性肝病
  • 1篇生长抑素
  • 1篇食管
  • 1篇食管胃
  • 1篇食管胃底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篇唐鄂
  • 4篇喻青
  • 4篇安敏
  • 4篇颜美珠
  • 4篇崔英
  • 3篇沈曼茹
  • 3篇黄继英
  • 3篇高振军
  • 2篇史先芳
  • 2篇徐林芳
  • 1篇陈炜
  • 1篇李小翠
  • 1篇李晓翠

传媒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医学信息(下...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2例肝硬化EGV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止血治疗,观察组(37例)在对照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时间、输血量、再出血率、总死亡率、不良反应及腹水形成、肝昏迷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hild—Pugh分级B、C级有效率及总有效率(80.00%、68.75%、78.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4.29%、50.00%、62.86%,P均〈0.(15),且随Child-Pugh分级加重,两组有效率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输血量、再出血率及总死亡率[(6.4±3.1)小时,(3.7±2.3)U,8.11%,10.8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5±3.4)小时、(5.8±2.8)U、20.00%、22.86%,P〈0.05],且随Child-Pugh分级加重,两组死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1%与11.4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1.4%)明显低于对照组(71.4%,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肝硬化EGVB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生长抑素,安全性较好。
唐鄂高振军沈曼茹黄继英崔英安敏喻青颜美珠徐林芳李小翠史先芳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生长抑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四联疗法和序贯疗法治疗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36
2015年
目的:对比四联疗法和序贯疗法对根除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人群幽门螺杆菌(Hp),改善其消化道不良症状及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患者行胃镜检查、快速尿激酶及13C呼气试验检查,将15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合并有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四联疗法,B组采用序贯疗法。A组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治疗10天;B组前5天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后5天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结束后,予雷贝拉唑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8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13C呼气试验,观察和比较两组Hp根除率、消化不良症状缓解率及溃疡愈合率。结果:A、B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ITT分析:86.7%和81.9%;PP分析:87.8%和84.3%);症状缓解率为(81.9%对79.2%);胃溃疡愈合率为(68.8%对66.7%),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愈合率为(68.2%对70.0%),两组患者间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及溃疡愈合率比较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四联疗法组和序贯疗法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9%和4.3%。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四联疗法和序贯疗法对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人群的Hp根除疗效、消化不良症状的缓解及促进溃疡愈合的治疗作用均无明显差异。
崔英沈曼茹高振军颜美珠黄继英唐鄂安敏喻青
关键词:非甾体消炎药四联疗法序贯疗法根除率
胰腺星状细胞通过HGF/c—Met信号通路调控胰腺癌的侵袭转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胰腺星状细胞(PSCs)调控胰腺癌的迁移和侵袭转移机制。方法检测PSCs培养上清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蛋白的含量。应用PSCs上清液、PSCs上清液加HGF中和抗体或加c—Met特异性抑制剂PHA-665752分别处理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1细胞,以不加PSCs上清液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MTF法检测AsPC-1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体外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结果PSCs上清液中HGF蛋白含量为(4213±543)ng/L。PSCs上清液组、PSCs上清液+HGF中和抗体组、PSCs上清液+c—Met抑制剂组及对照组细胞增殖的A。值分别为0.628±0.030、0.324±0.021、0.347±0.054及0.405±0.008,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23.3±6.8)、(62.4±6.9)、(58.1±2.2)、(36.6±4.8)/400倍视野,侵袭细胞数分别为(70.0±2.3)、(42.5±4.6)、(42.7±2.8)、(36.4±3.5)/400倍视野。PSCs上清液组细胞增殖、穿膜及侵袭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SCs上清液+HGF中和抗体组及PSCs上清液+c—Met抑制剂组细胞增殖、穿膜及侵袭能力较PSCs上清液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PSCs上清液+HGF中和抗体组与PSCs上清液+c—Met抑制剂组之间的细胞增殖、穿膜及侵袭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SCs可能是通过HGF/c—Met信号通路从而调控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崔英沈曼茹颜美珠黄继英唐鄂安敏喻青徐林芳李晓翠史先芳高振军
关键词:星形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2011年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8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47例为正常对照,分别检测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明显升高(P〈0.01);且与ALT、AST呈正相关(P〈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是监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情的一临床指标.
唐鄂陈炜安敏崔英颜美珠喻青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