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林莹
-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信宜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再次剖宫产158例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和再次剖宫产的差异,找出再次剖宫产面临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对策来降低再次剖宫产的风险.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的158例再次剖宫产患者和140例首次剖宫产患者的多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再次剖宫产和首次剖宫产在手术指征构成、术中和术后的多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再次剖宫产的风险较大,我们应认识到再次剖宫产面临的问题,选择适当的对策来降低再次剖宫产风险.
- 宁林莹吴福丽叶华平
- 关键词:首次剖宫产再次剖宫产
-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1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围产儿和母亲的影响,分析产生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足月妊娠羊水过少125例孕妇及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妊娠足月时,羊水过少组中妊娠合并症、产后出血和产后病率等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羊水粪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畸形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产前检查、产程中严密监护、适时剖宫产,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 宁林莹邓小燕
- 关键词: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妊娠并发症
- 腹部小切口附件手术126例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下腹部小切口及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卵巢囊肿、异位妊娠、盆腔粘连及输卵管性囊肿、不孕症患者126例,自愿采用下腹部小切口术式和腹腔镜术式进行附件手术,并与腹腔镜附件手术进行对照。结果:下腹部小切口术式的多项临床指标与腹腔镜的指标相近,两组术后均无感染、恢复快。结论:下腹部小切口手术及腹腔镜手术都能达到微创效果,下腹部小切口手术比腹腔镜附件手术简单,费用低,更便于普及和推广。
- 宁林莹李瑛瑛邓小燕
- 关键词:小切口腹腔镜附件手术
-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与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与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方法102例子宫内膜厚度≥4 mm的绝经妇女,为其进行诊断性刮宫,分析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年龄>60岁与≤60岁、绝经时间>3年与≤3年、体重>60 kg与≤60 kg、体质量指数>25 kg/m^(2)与≤25 kg/m^(2)、是否有激素替代治疗、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糖尿病绝经妇女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他莫昔芬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厚度(13.17±8.59)mm高于未使用他莫昔芬绝经妇女的(9.14±4.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例妇女中,子宫内膜厚度≥4 mm且<5 mm的妇女无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厚度5~7 mm的妇女有子宫内膜癌4例;子宫内膜厚度8~9 mm的妇女有子宫内膜癌7例;子宫内膜厚度≥10 mm的妇女有11例子宫内膜癌。内膜癌发生几率会伴随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而逐渐提升。结论使用他莫昔芬会增加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且内膜癌发生几率会伴随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而逐渐提升。子宫内膜厚度≥4 mm且<10 mm者,出现内膜癌的几率相对偏低,针对该类妇女的病理检查可倾向于保守,并注意排查其高危因素;子宫内膜厚度≥10 mm者,内膜癌发生几率相对较高,应积极采取诊断性刮宫。
- 宁林莹
- 关键词: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内膜病变绝经
- 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明晰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为研究时间,对此期间4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类型、病历资料等进行回顾,并依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研究组(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与传统组(传统电动肌瘤分碎术),患者例数分别为20例、22例。对比并分析不同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指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取瘤时间有对比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量与肌瘤质量无对比意义(P>0.05);②研究组发生1例伤口发红伴少许渗液,而传统组发生1例其他,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较大差异(P>0.05)。但详细核实后得知,传统组该例患者系肿瘤转移③两组患者住院相关指标及切口愈合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 虽然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没有明显手术优势,但其可能有助于降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具有改善预后的效果,临床应进一步对该术式的临床优势进行研究与证实。
- 周容燕吴福丽宁林莹
-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发症
- 妇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中“T”管引流对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妇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中停留"T"管引流对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方法以盆腔淋巴结清除术中停留"T"管引流者为研究组(78例),盆腔淋巴结清除术中不停留引流管者为对照组(42例),对比两组术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尤其淋巴囊肿的形成、发热天数的发生。结果 A组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为5.12%(4/78),B组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19.00%(8/42);A组术后平均发热时间4.1 d,B组术后平均发热时间5.9 d,引流组明显低于无引流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中停留"T"管引流能显著减少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成。
- 吴福丽宁林莹张叶
- 关键词:淋巴囊肿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 芬吗通周期治疗和连续治疗卵巢早衰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芬吗通周期治疗和连续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诊治的80例卵巢早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芬吗通进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予以芬吗通周期治疗,患者初始连续用药28 d;如未来月经,患者停药7 d后重复用药,如来月经,患者于月经第5天开始重复用药。B组40例,予以芬吗通连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3、6个月后FSH与LH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E_(2)升高(P<0.05),且治疗6个月后的FSH、LH水平较3个月时更低(P<0.05),E_(2)较3个月时更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低于B组,B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10.15±1.35)mm较A组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吗通周期治疗与连续治疗卵巢早衰均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性激素、血脂水平,其中,周期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连续用药,而连续用药对子宫内膜的改善作用更好,在恢复月经和增加经量方面更有优势。
- 梁之鹏宁林莹
- 关键词:卵巢早衰疗效安全性
- 血清糖类抗原125、人附睾蛋白4及ROMA指数对卵巢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究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计算卵巢恶性肿瘤风险算法(ROMA)指数对鉴别诊断卵巢癌的作用与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确诊卵巢癌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65例作为对照Ⅰ组,抽选同期接受体检健康女性65例作为对照Ⅱ组,分别检测血清CA125及HE4水平,计算ROMA指数,分析三组被检者临床指标差异,同时计算观察组患者中各诊断方法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435.48±15.19)U/ml、HE4水平(306.11±23.26)p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Ⅰ组及Ⅱ组,观察组ROMA指数为(84.35±11.02),相较其他两组较高(P<0.05)。三种诊断方法联合检出卵巢癌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方式检出率(P<0.05)。结论女性卵巢癌患者通过检测血清CA125、HE4指标,计算ROMA指数可为临床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曾炎炎宁林莹
- 关键词:血清CA125HE4卵巢癌
- 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改良剔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改良剔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应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改良剔除术,术中局部应用稀释注射垂体后叶素(生理盐水20~60 ml+垂体后叶素6~12单位)、锐性剥离方法;对照组应用腹腔镜手术但是未使用垂体后叶素及钝性撕拉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糖类抗原125(CA125)、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及窦状卵泡数。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CA125、FSH、LH、E2水平及窦状卵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实验组患者血红蛋白、CA125、FSH、LH、E2水平及窦状卵泡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106.3±10.8)min、肛门排气时间(18.2±3.5)min短于对照组的(129.9±15.4)min、(22.4±5.4)h,术中出血量(112.2±30.2)ml少于对照组的(185.5±56.5)ml,术后体温(36.8±0.3)℃低于对照组的(37.2±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改良剔除术能够有效保护其卵巢功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宁林莹陈梽烈
- 关键词:卵巢功能
- 105例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诊刮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和诊刮病理分析的重要性。方法对105例41~55岁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功能失调子宫出血占89.6%(94/105),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分期子宫内膜改变27例(占25.7%),单纯性增生59例(占56.2%),复杂性增生10例(占10.5%),不典型增生8例(占7.6%)。子宫内膜良性病变6例(占8.6%);子宫内膜癌5例(占1.9%)。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年龄和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是子宫内膜增生发生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诊刮病理分析是围经期子宫出血的有效诊断手段。
- 宁林莹张雄邓小燕
- 关键词:围绝经期子宫出血诊刮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