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艺倩
作品数:
6
被引量:8
H指数:2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洪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张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陈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曲洪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张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会议论文
2篇
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医药卫生
主题
5篇
角膜
3篇
内皮
2篇
生物学
2篇
体外
2篇
体外培养
2篇
兔角膜
2篇
兔角膜内皮细...
2篇
细胞
2篇
内皮细胞
2篇
角膜内皮
2篇
角膜内皮细胞
1篇
弹力
1篇
植片
1篇
生物学特性
1篇
术后
1篇
术后免疫排斥...
1篇
兔眼
1篇
排斥
1篇
排斥反应
1篇
泡法
机构
6篇
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6篇
洪晶
6篇
孙艺倩
1篇
曲洪强
1篇
李翠霞
1篇
邱伟强
1篇
陈梦
1篇
汲婧
1篇
张培
1篇
张凯
传媒
2篇
中华实验眼科...
2篇
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1篇
2013
2篇
2012
1篇
2011
2篇
2010
共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干眼与睑板腺减少相关
邱伟强
汲婧
许永相
李翠霞
孙艺倩
张凯
洪晶
大气泡法制备、保存角膜后弹力层移植(DMEK)植片后的超微结构评价
目的:评价大气泡法制备及保存DMEK植片对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使用30-G无菌注射器在兔角膜后弹力层和基质间注入空气形成大气泡,气泡中的空气被完全吸除或被Optisol-GS保存液部分替代.根据气泡体积的大...
孙艺倩
洪晶
环孢素A不同给药方式抑制兔眼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背景环孢素A(CsA)是治疗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药物,但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对提高药物利用度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CsA缓释微球结膜下给药、前房给药及CsA滴眼液局部点眼途径抑制兔眼穿透角膜移植术(PKP)后的排斥反应。方法健康清洁级成年新西兰白兔60只60只眼作为受体,健康清洁级青紫蓝兔30只60只眼作为供体。将受体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结膜下给药组、结膜下对照组、前房给药组、前房对照组和CsA滴眼液组,每组10只实验兔。所有实验兔行PKP。术毕结膜下给药组和前房给药组兔眼以相应的给药途径注射12g/LCsA缓释微球悬液0.1ml,结膜下对照组和前房对照组采取相应的给药途径注射空白微球悬液0.1ml,CsA滴眼液组每日应用质量分数1%(10g/L)CsA滴眼液点眼,空白对照组PKP术后不给予CsA药物。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定期观察各组术眼角膜植片的透明度、水肿情况、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等,并计算术眼的排斥反应指数(RI)。分别于术前,术后3d,术后1、2、3周和术后1、2、3个月用Tono—pen眼压计测量眼压;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获取各组植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各组兔眼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手术前后兔眼眼压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目目:29.210,P=0.000);同一时间点各组兔眼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捆=0.254,P=0.938)。空白对照组、结膜下对照组及前房对照组于术后2~3周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植片混浊和新生血管,术后4周时植片混浊加重,R1分别为8.60±1.52、8.60±0.55和8.80±0.84;结膜下给药组、前房给药组及CsA滴眼液组于术后3周时出现角膜新生血管,但未发现植片混浊,R1分别为4.40+0.89、3.20±0.84和3.00±0.71,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膜
陈梦
洪晶
曲洪强
张培
孙艺倩
关键词:
环孢素A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
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检测
孙艺倩
洪晶
组织工程角膜内皮细胞膜片的制备及评价
目的:体外培养并筛选生物学特性接近生理状态的兔角膜内皮细胞,以异种(猪)去细胞后弹力层组织为载体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内皮细胞膜片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CECs),分别从形态学、基因水平和...
孙艺倩
洪晶
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如何选择高质量、生物学特性更接近在体生理状态的角膜内皮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角膜研究的基础。角膜内皮细胞(CECs)的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检测是优选角膜内皮种子细胞的瓶颈问题。目的建立兔CECs原代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检测传代后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从3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角膜组织完整撕除后弹力层及CECs层,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态。分别从形态学、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鉴定细胞: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并与新鲜角膜组织的内皮细胞进行对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Vα2型胶原(COL4A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FLK1)、Na^-K^+ATP酶α亚单位(ATPIA1)、水通道蛋白1(AQP1)、电压依丛性阴离子通道(VDACs)等相对特异性基因;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a^-K^+ATP酶及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传代细胞的增生活性变化,采用超微量ATP酶试剂盒及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传代细胞Na^-K^+ATP酶活性及其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原代培养的兔CECs多在24h内贴壁,2—3d达融合,形态呈六边形。随着传代代数的增加,细胞形态逐渐发生改变,第2代、第3代细胞可见空泡样变。原代培养的细胞茜素红染色可见清晰的细胞轮廓,与在体的CECs形态相似。RT—PCR法检测可见COL4A2、FLKl、ATP1Al、AQP1、VDACs等基因在培养细胞中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NSE、Na^-K^+ATP酶、ZO-1在培养细胞中呈阳性表达。MTT检测结果显示,传代后细胞的增生活性逐渐下降,尤其第2代、第3代细胞下降明显。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随着传代代数的增加,兔CECs的Na^-K^+ATP酶活性逐渐降低,各代细胞的Na^-K^+ATP酶活性总体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174,P=0.000)。结论�
孙艺倩
洪晶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鉴定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