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翀鹏
- 作品数:59 被引量:305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正常臂丛神经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分析采用1.5T MR仪对正常成人臂丛神经进行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的可行性及其量化特征。方法 34名健康志愿者接受DTI及DTT,测量C5~8双侧臂丛神经FA值、ADC值,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分别测量b值为700、9001、1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束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及图像SNR。结果 34名健康志愿者中32名DTI及DTT成功。C5~8神经根平均FA值及ADC值依次为:0.46±0.03和(1.16±0.15)×10-3mm2/s、0.45±0.04和(1.13±0.19)×10-3mm2/s、0.44±0.04和(1.18±0.19)×10-3mm2/s、0.39±0.05和(1.26±0.18)×10-3mm2/s。b=9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最大。b=700 s/mm2时,SNR最大(18.28±7.38);b=900 s/mm2时,SNR是最大SNR的93%。结论采用1.5T临床型MR机b值为900 s/mm2时,能成功完成正常臂丛神经DTI及DTT,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纤维束的FA值和结构。
- 陈妙玲李新春陈镜聪孙翀鹏何建勋赵康艳
- 关键词:臂丛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
- 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周围型肺癌及感染性肉芽肿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周围型肺癌及感染性肉芽肿的价值及最佳b值。方法收集胸部CT发现肺部孤立性病变的患者38例,周围型肺癌30例,感染性肉芽肿8例,均经过临床病理资料证实。所有患者术前或治疗前均进行DWI,b值为0、600、800、1 000 s/mm2,测量不同b值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比较。结果当b值为600、800、1 000 s/mm2,周围型肺癌的平均ADC值均明显小于感染性肉芽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感染性肉芽肿ADC值均随b值增加逐渐变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857,P<0.001)。b值取600、800、1 000 s/mm2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0.804、0.783;其中b值为600 s/mm2时诊断效能最高,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佳阈值为1.35×10-3mm2/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7%和75.0%。结论平均ADC值可作为鉴别周围型肺癌与感染性肉芽肿的有效补充手段,当b值为600 s/mm2时诊断效能最高。
- 何建勋雷永霞万齐邹乔邓颖诗孙翀鹏李新春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周围型肺癌
- SARS康复者肺部CT表现及肺功能恢复与临床的联系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者的肺部CT表现及肺功能恢复情况与临床的联系。方法:49例SARS康复者出院后30~122天进行肺部螺旋CT和/或高分辨CT复查,同期40例进行了肺功能复查,分别有16例和13例康复者出院后120~245天再次进行CT复查和肺功能复查。对康复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CT视觉评分方法定量分析肺内病变。结果:首次49例复查的肺部CT表现为磨玻璃阴影25例(51.0%),间质阴影22例(44.9%),随后16例复查的情况分别为6例(37.5%)和7例(43.8%)。CT视觉评分比较两次CT复查的征象,磨玻璃影有明显吸收,但间质阴影吸收缓慢。住院期间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者其磨玻璃阴影评分明显比没有合并ARDS者高。肺弥散功能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的恢复与性别和肺部磨玻璃阴影评分有关。结论:SARS康复者肺部CT表现与临床、实验室检查和肺功能密切相关,随时间的延长,肺内病灶及肺功能逐渐好转,但间质阴影吸收缓慢。
- 蓝日辉曾庆思孙翀鹏陈苓郑则广郑劲平吴华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呼吸功能试验
- 医学本科课程全在线SPOC教学的探索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医学本科课程全在线SPOC教学的可行性及与传统教学比较。方法:179名医学生被分为全在线SPOC组(试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对两组的期末成绩进行比较。对试验组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全在线SPOC教学模式的期末测试成绩为(83±6)分,高于传统教学的(77±10)分(P<0.001)。全在线SPOC教学的及格率、优秀率分别为100%及49%,均高于传统教学的94%及22%。问卷调查表明100%的学习者对全在线SPOC课堂整体满意,97.5%的学习者愿意常态下全在线SPOC教学。结论:医学本科课程采用全在线SPOC教学具有可行性。
- 郑晓涛李新春温宇黄炯周孙翀鹏万齐林秋喜邓宇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教学实验高等医学教育
- 去神经骨骼肌退变的T2弛豫时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探讨T2弛豫时间(T2值)测定在不同时间段去神经骨骼肌退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七组,每组5只,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去神经支配腓肠肌实验模型,于模型制成后1、24、48 h,1、2、4、6周不同时间段行双侧下肢MR扫描,测量不同时间段腓肠肌的T2值,扫描后分别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去神经肌肉1及24 h各扫描序列上信号均无异常,去神经侧腓肠肌1~24 h的 T2值:(31.76±1.23)ms,假手术侧T2值为:(30.65±1.05) ms,T2值与假手术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3.884,P〉0.05).48 h后T2图上可显示去神经支配腓肠肌信号轻度增高,T2值为 (40.75±1.02) ms;1~2周时肌肉T2值继续升高,6周达高峰(57.04±1.79) ms,T2值时间曲线呈缓慢上升型.假手术侧T2值与48 h的T2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F=346.903,P〈0.01);T2值增加与病理上出现肌肉水肿、变性,肌细胞间毛细血管增多,扩张相一致.结论 损伤后48 h的T2值测定可早期发现去神经肌肉的异常改变,明显早于肌肉萎缩的形态学改变,T2值随着去神经骨骼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T2值时间曲线可客观反应去神经后肌肉的退变,可作为检侧去神经肌肉异常的敏感、可靠指标.
- 胡文清李新春陈妙玲孙翀鹏何建勋吴玉新郑晓涛
- 关键词:去神经支配骨骼磁共振成像肌松弛
- 磁共振自由呼吸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自由呼吸状态下运用超快速平衡式梯度回波序列(sBTFE/3D/NAVI)进行磁共振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的可靠性。方法20例健康志愿者运用sBTFE/3D/NAVI,结合呼吸导航技术,自由呼吸状态下对左右冠状动脉分别扫描,经MIP后处理获得冠状动脉图像。观察冠状动脉的显示率,测量各冠状动脉的显示长度及心肌,冠脉的信号强度及信噪比。结果20例受检者均完成检查,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全部显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显示良好18例(90%)。冠状动脉图像的信噪比为37.35±6.32,心肌组织的信噪比为20.03±7.2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由呼吸sBTFE/3D/NAVI冠脉成像方法显示成功率高,图像信噪比好,可作为不能屏气患者心脏冠脉检查的一种无创性手段。
- 何建勋李新春孙翀鹏钟志伟陈淑清
- 关键词: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MIP
- 抑水率与3.0T单体素~1H-MRS匀场及代谢物定量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波谱预扫描抑水率与头部3.0T单体素PRESS序列1H-MRS预扫描匀场及主要代谢物相对定量(NAA/Cr、Cho/Cr)的相关分析。方法:48例头部影像学检查未见明确异常的受检者,使用GE Signa Excite HD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采用8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单体素PRESS序列1H-MRS采集共得到48条谱线。检查参数为TR 1500 ms,NSA 128次,TE 144 ms。记录匀场水峰的半高全宽(Full width half max,FWHM)和抑水率,机器自动计算得出NAA/Cr及Cho/Cr记录其对应数值。计算抑水率与NAA/Cr、Cho/Cr、匀场Pearson相关系数。把受检者按抑水率高低分为两组,比较两组NAA/Cr、Cho/Cr和匀场等计量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①抑水率与FWHM、NAA/Cr、Cho/Cr相关系数分别为-0.589(P<0.000),0.004(P=0.981),-0.605(P<0.000),由于NAA/Cr没有发现相关性,因此未能进入两组比较。②抑水较好组较抑水较差组,Cho/Cr减低(0.82±0.23,1.07±0.14,t=3.950,P<0.000),匀场更有效[(7.7±2.3)Hz,(9.2±1.9)Hz,t=4.805,P<0.000)。结论:抑水较好组匀场较佳从而能获得高分辨谱线,Cho/Cr在抑水较差时比值稍增高,NAA/Cr没有相关性。
- 郑晓涛毛青孙翀鹏董亚贤
-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学
- 周围型肺癌的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被引量:25
- 2015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周围型肺癌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CT发现肺部孤立性病变的患者38例,周围型肺癌30例,感染性肉芽肿8例。其中35例经病理证实,3例经临床资料证实。所有患者术前或治疗前均接受IVIM-DWI,b值为0、25、50、75、100、200、400、600、800、1000s/mm2,分别测量所有病灶的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31例行CD34染色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将D、D*及f值与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周围型肺癌的f值[(29.29±10.89)%]明显低于感染性肉芽肿[(46.10±12.92)%,P<0.01)];周围型肺癌D值、D*值与感染性肉芽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周围型肺癌和感染性肉芽肿的D值、D*值、f值与MVD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f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最佳阈值为38.00%,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为0.80,特异度为0.75。结论 IVIM-DWI技术可用于检查肺部孤立性病变,f值在周围型肺癌及感染性肉芽肿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 雷永霞李新春万齐孙翀鹏邓宇钟志伟蒙秋华彭亚辉
- 关键词:扩散磁共振成像微血管密度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对21例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行DWI及常规MR检查,对其中12例进行随访。分别测量肿瘤实质部分、肿瘤坏死囊变区、肿瘤周边区域以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相对ADC值。分析镜下肿瘤标本的细胞构成。结果:①肿瘤各部分ADC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囊变坏死部分、瘤周水肿部分、肿瘤实质部分、正常脑白质。②胶质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及rADC值均与肿瘤细胞构成呈负相关(P<0.01,r=-0.739;P<0.01,r=-0.748)。③低级胶质瘤(I~II级)组的平均ADC值及rADC值均高于高级胶质瘤(III~IV级)组平均ADC值(P<0.01)。④12例术后复查患者中5例复发组原发肿瘤瘤周区域ADC值低于7例无复发组肿瘤瘤周区域ADC值(P<0.01)。结论:DWI能够反映胶质瘤的细胞构成,对于低级与高级胶质瘤之间的术前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瘤周ADC值可能为评价胶质瘤的侵袭性提供一定帮助。
- 孙翀鹏范国光孙宝海叶滨宾郭启勇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脑肿瘤磁共振成像
- 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脑胶质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脑胶质瘤术前病理分级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行弥散加权成像及常规MR检查,对其中12例进行随访.分别测量肿瘤实质部分、肿瘤坏死囊变区、肿瘤周边区域以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ADC值及相对ADC值.分析镜下肿瘤标本的细胞构成.结果①肿瘤各部分ADC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囊变坏死部分、瘤周水肿部分、肿瘤实质部分、正常脑白质.②胶质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及rADC均与肿瘤细胞构成呈负相关(p<0.01,r=-0.739;p<0.01,r=-0.748).③低级胶质瘤(I~II级)组的平均ADC值及rADC值均高于高级胶质瘤(III~IV级)组平均ADC(p<0.01)④12例术后复查患者中5例复发组原发肿瘤瘤周区域ADC值低于7例无复发组肿瘤瘤周区域ADC值(p<0.01).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反映胶质瘤的细胞构成,对于低级与高级胶质瘤之间的术前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瘤周ADC值可能为评价胶质瘤的侵袭性提供一定帮助.
- 孙翀鹏范国光孙宝海叶滨宾
- 关键词:弥散胶质瘤表观弥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