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3篇新生儿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3篇疗效观察
  • 2篇视网膜
  • 2篇网膜
  • 2篇雾化
  • 2篇小梁
  • 2篇小梁切除
  • 2篇小梁切除术
  • 2篇结膜
  • 2篇闭角
  • 2篇闭角型
  • 2篇闭角型青光眼
  • 2篇超声
  • 2篇超声乳化
  • 1篇单纯疱疹

机构

  • 15篇广州市花都区...

作者

  • 15篇孙力
  • 11篇张燕钦
  • 4篇李强
  • 1篇徐俊辉
  • 1篇叶成海
  • 1篇陈诗兰
  • 1篇任芝莉
  • 1篇高润红
  • 1篇张铁英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7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IGF-Ⅰ在1~6岁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对1--6岁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血清IGF-Ⅰ的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58例,对他们身体的体质量、身高进行测量,并检测其血清IGF-I的水平,对其变化情况进行记录。IGF-I的检测应用美国伯乐CODA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以及IGF-I试剂盒,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方面的检测和测量。结果在身高方面测量,RRI组为(94.8±2.87)kg,对照组为(106.5±5.32)kg,两组比较,P<0.05;在体质量方面测量,RRI组为(18.3±3.15)cm,对照组为(26.1±6.80)cm,两组比较,P<0.05;在血清IGF-I水平方面检测,RRI组为(23.65±10.47)μg/L,对照组为(36.11±8.97)μg/L,两组比较,P<0.01。以上结果显示RRI组身高、体质量以及IGF-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清IGF-I水平降低是RRI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其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RRI具有重要意义。
张燕钦孙力叶成海高润红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
新生儿咽下综合症中改良洗胃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咽下综合症的新生儿,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41例.传统组采用新生儿传统洗胃法,改良组采用改良洗胃法,比较两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总显效率方面,改良组(95.12%)远远高于传统组(75.6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指标方面,如平均洗胃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转科数、洗胃一次性成功率、洗出新鲜血性液数等,改良组均优于传统组(P<0.05).改良洗胃法对新生儿咽下综合症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张燕钦孙力钟玉红
关键词:新生儿洗胃法有效性安全性
肝素钠预防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疗效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肝素钠预防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在本院应用胃肠外营养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儿分为胃肠外静脉营养组(对照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联合肝素钠治疗组(观察组)两组,对两组患儿分别检测肝功能、凝血常规,并对胃肠外营养大于14d的患儿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30例,发生胆汁淤积4例(13.3%),观察组30例,发生胆汁淤积2例(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38.7±16.1)d,血浆DBIL(47.42±4.3)μmol/L,TBA(57.58±4.8)μmol/L,观察组住院时间(30.8±13.2)d,血浆DBIL(16.48±5.1)μmol/L,TBA(28.89±5.2)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钠可以减少新生儿PNAC的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未观察到药物不良反应。
张燕钦孙力钟玉红
关键词:肝素钠新生儿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54例共计192只眼,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术后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2组研究对象术前视力相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患者矫正后,视力均有提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眼压降低到(15.26±4.18)mmHg,对照组降低到(15.44±1.89)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观察组前房深度由术前(1.55±0.13)mm加深为(3.20±0.23)mm。对照组由术前(1.48±0.18)mm加深为术后(1.57±0.23)mm。2组患者术后视野均无缩小。结论应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和常规方式相比,其效果更好,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孙力张燕钦钟玉红
关键词:超声乳化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分离术
云南白药在钝挫伤性前房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对钝挫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对比,探讨云南白药在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06例眼钝挫伤性前房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给予立止血、止血芳酸、地塞米松治疗;Ⅱ组给予保险子、云南白药、地塞米松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半卧位静养,患眼包扎,除发生瞳孔后粘连者,不散瞳,不缩瞳[1]。对于有手术适应证者行前房穿刺冲洗手术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并发症及手术几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Ⅰ组与Ⅱ组患者前房积血于5 d内吸收的眼数分别为11只眼和14只眼,超过7 d以上吸收的眼数分别为20只眼和13只眼。Ⅰ组与Ⅱ组患者继发性出血眼数分别为4只眼和1只眼。Ⅰ组与Ⅱ组患者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的眼数分别为13只眼和8只眼。Ⅰ组三级前房出血患者中出现1例角膜血染,经治疗后痊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云南白药在钝挫伤性前房出血治疗中的使用,对促进积血吸收,防止继发性出血,减少并发症及手术治疗的几率有较明显作用。
孙力
关键词:钝挫伤性前房出血
梯形巩膜隧道切口技术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评价梯形巩膜隧道切口技术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0例硬核白内障采用梯形巩膜隧道切口技术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的手术外切口弦长均小于5.5 mm,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125眼(88.3%);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138眼(92.0%),平均散光度为(0.89±0.53)D。术中少见并发症,术后并发症轻微。结论梯形巩膜隧道切口技术简便、安全、有效。
李强孙力徐俊辉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
重硅油填充在下方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术中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重硅油眼内填充治疗下方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下方视网膜裂孔和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15例(15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重硅油填充术。并同时选取15眼患相似类型的视网膜脱离者,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给予眼内普通轻硅油填充作为对照。硅油取出的时间:重硅油组为手术后21-99d,轻硅油组为32-108d。两组时间比较,P〉0.05。术后对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随访8-13个月,重硅油组视网膜一次完全复位者13眼(86.67%),轻硅油组一次视网膜完全复位者9眼(60.00%)(P〈0.05),重硅油组并发症有:并发性白内障7眼,重硅油乳化4眼,高眼压3眼,严重的前房炎症反应1眼。结论对下方裂孔的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重硅油填充术,可获得良好的视网膜复位率,可提高因为年龄或全身因素无法俯卧患者的舒适性。并发症主要为并发性白内障,高眼压,硅油乳化,前房炎症反应,经过适当处理均可解决。
李强孙力陈诗兰
不同病变程度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的临床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探索针对不同病变程度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选择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白内障切除术治疗,对不同病变程度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具体临床分期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糖尿病Ⅵ期患者采取硅油填充的几率显著增加。对患者均进行12个月随访,术后视力进步均较为显著,其中Ⅳ期术后视力进步比例为100.00%,Ⅴ期为90.48%,Ⅵ期为61.22%。术后视力>0.01比例为86.49%,显著高于术前的28.38%,术后视力>0.10的比例为66.21%,显著高于术前的9.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一次性视网膜复位成功。38眼发生术后并发症,对应处理后均得以恢复。针对不同病变程度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均可产生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改善视力,可以有效降低再次白内障切除几率,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孙力张燕钦钟玉红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沙丁胺醇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1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1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燕钦孙力李强
关键词:沙丁胺醇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喘息型支气管炎
抗VEGF药物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104眼)PDR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42眼)]和观察组[54例(62眼)]。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抗VEGF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RNV)。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RNV、CM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RNV、CMT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新生血管消退率92.59%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R患者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可有效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改善视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孙力朱伽月张燕钦
关键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新生血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