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安
- 作品数:32 被引量:175H指数:6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和谐社会理性政治治理的价值向度被引量:1
- 2007年
- 和谐社会的理性政治治理是任何国家社会发展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与技术路线。在政治学视阈下进行分析,中国和谐社会政治治理必须追求和确立以下基本价值向度:民主的理性塑造;社会秩序的法治治理;领导公信力的组织运作;意识形态的有效主导;社会福利制度的公正关怀。唯有如此,和谐社会才能顺利实现。
- 姜安
- 关键词:和谐社会政治治理价值向度
-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政治考量与时代价值被引量:40
- 2012年
-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萌芽于20世纪40、50年代"一个中间地带"思想,雏形于60年代的"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正式形成于70年代初期。毛泽东以国家利益与主权诉求为逻辑原点,以矛盾对立统一论为哲学基石,以冷战时代背景为历史平台,以反对霸权主义为主要外交方略,形成了著名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作为中国外交战略和国际关系理论的标志性成果,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具有十分特殊的时代价值,特别是在国际伦理与正义原则、话语权与国家形象、安全机制与战略伙伴关系、相互依存与文化超越等领域形成的理念和原则,是值得我们倍加珍视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 姜安
- 关键词:毛泽东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作用被引量:3
- 2015年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时代性命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积极的民主和平力量,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坚定的政治基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成为终结法西斯政治秩序的终极力量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人本主义关怀,为人类提供了反对战争恐怖主义,倡导和平理想主义的正义指向,成为有效推动民主与和平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基于批判逻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法西斯主义进行的批判性反思,为构筑当今国际安全体系提供了价值向度。基于建构逻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秉承的国际和平伦理主义,成为铸造国际新秩序的思想基石。基于发展逻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追求的世界文明新范式,成为当今追求国际和平的政治典范。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政治脊梁和先锋战士,是影响反法西斯战争、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秩序民主化发展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当然,苏联、共产国际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也有许多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深刻反思和总结。
- 姜安
- 关键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
- 世纪之交国际文化博弈与国家文化安全被引量:19
- 2000年
- 姜安
- 意识形态的时代性制造——国际政治学视角分析
- 2006年
- 意识形态对中国具有高度关切度,必须对意识形态进行时代性制造。其逻辑机理是:测度和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升华和弘扬民族文化主义,整合时代性意识形态;寻觅和搜寻意识形态历史轨迹,借鉴和汲取国际经验教训,塑造时代性意识形态;理性正视和积极参与全球化,掌控和驾驭社会转型的现实平台,统帅时代性意识形态。
- 王亚范姜安
- 关键词:意识形态
- 意识形态与美国对华政策研究
- 就国家间关系而言,中美关系是中国所有涉外关系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问题.考虑到影响中美两国关系诸多元素的非平衡性,鉴于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非凡价值,以及意识形态在中美两国之间的特殊存在意义,同时照顾到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特点,...
- 姜安
- 关键词:意识形态美国对华政策中国国家安全
- 和谐社会的政治治理被引量:1
- 2006年
- 本文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研究视角,围绕和谐社会的政治治理问题进行学理测度和实证分析,强调指出: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进行以下基本作业方式:政治制度的理性治理;意识形态的政治主导;国际和谐的外交治理。惟有如此,中国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 姜安
- 关键词:和谐社会政治治理意识形态
- “香港回归”的三大支点被引量:1
- 1997年
- 中英香港问题是一个超越时空界限的历史性命题。“香港回归”主要基于三大支点:(1)时代支点———近代殖民主义时代是“香港失落”的历史支点,当代和平与发展时代是“香港回归”的现实支点;(2)国力支点———香港由“失落”到“回归”的过程,恰恰是中英两国国力对比发生巨大变迁的过程,是国力天平由倾向英国渐趋倾向中国的过程;(3)“一国两制”政策则以崭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实现了历史与未来的统一、继承性和超越性的统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使“香港回归”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 姜安崔燕
- 关键词:国力一国两制
- 马克思的国际观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26
- 2017年
- 马克思的国际观是观察和分析国际社会历史变迁和发展规律的立场、方法和观点的集合体,集中体现为对世界历史变迁和世界交往演变规律的基本认知、对国际社会制度变革和主体力量关系矛盾运动的价值判断,以及追求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伦理正义的文化向度。马克思以宏大历史视角探讨了世界历史和国际体系演变规律,并深刻揭示出这一发展规律内在的历史动力和演化秘密,为认识国际关系的本质和时代特征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相较于同时期及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马克思的国际观以独有的阶级立场和方法论原则,以严谨的思辨逻辑和价值高度,对国际社会的演变规律和内在本质,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进行了科学研究和辩证分析,在国际关系的思想与理论光谱中独树一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创新提供思想指南。
- 姜安
- 关键词:世界历史普遍交往中国外交
- 西方国际政治学的三个伦理向度被引量:1
- 2006年
- 国际政治学的伦理向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学理价值取向。借助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历史发展逻辑力的推动,西方国际关系学者围绕国际政治与伦理价值、女权主义与国际政治伦理、全球问题与生态伦理等国际性问题,展示了独特的伦理关怀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关系理论。
- 姜安
- 关键词:国际政治学伦理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