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国华

作品数:40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黄酮
  • 7篇总黄酮
  • 4篇活性
  • 3篇液相色谱
  • 3篇液相色谱法
  • 3篇荧光
  • 3篇色谱
  • 3篇色谱法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相色谱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反相
  • 3篇反相高效
  • 3篇反相高效液相
  • 3篇反相高效液相...
  • 3篇反相高效液相...
  • 3篇分子

机构

  • 39篇江苏大学
  • 6篇如皋市人民医...
  • 3篇江苏省中医药...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南通大学
  • 2篇常州市金坛区...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卫生职业...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江苏大学京江...
  • 1篇常州工程职业...
  • 1篇解放军第三五...
  • 1篇东海县中医院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如皋市中医院

作者

  • 39篇夏国华
  • 13篇杨欢
  • 8篇戚雪勇
  • 8篇傅海珍
  • 7篇戈延茹
  • 4篇沈玉萍
  • 4篇陈钧
  • 3篇辛淮生
  • 3篇贾晓斌
  • 2篇吴向阳
  • 2篇孙锦秀
  • 2篇付海珍
  • 2篇仰榴青
  • 2篇杜盼
  • 2篇魏渊
  • 2篇孙小祥
  • 2篇杨娅娅
  • 2篇林玲
  • 1篇张业旺
  • 1篇盛玉青

传媒

  • 10篇中成药
  • 4篇江苏大学学报...
  • 3篇实用药物与临...
  • 2篇光谱实验室
  • 2篇食用菌学报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校医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科学咨询
  • 1篇智库时代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压提取法制备盾叶薯蓣根茎中薯蓣皂苷元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建立加压提取法制备盾叶薯蓣根茎中薯蓣皂苷元。方法单因素试验优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在优化条件下制备薯蓣皂苷元,并与直接酸水解法、索氏抽提-常压酸水解法、双相联合酸水解法进行比较。结果最佳条件为将药材粉末与20倍量60%乙醇混合后在130℃下加压提取2.0 h,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进行加压双相酸水解,薯蓣皂苷元得率达3.56%,高于3种传统提取方法(2.48%、2.96%、3.37%)。结论该方法简便环保,得率更高,可用于制备盾叶薯蓣根茎中薯蓣皂苷元。
杨鹏飞朱烨婷方旭钱银环夏国华于欣茗杨欢沈玉萍
关键词:盾叶薯蓣根茎薯蓣皂苷元
超声法提取桑黄总黄酮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研究超声法提取桑黄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设计正交试验,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对桑黄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得出超声法提取桑黄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45℃,料液比1∶30,提取时间45 min。结论:该工艺提取桑黄中总黄酮,方法简单,耗时短,提取率高。
夏国华戈延茹傅海珍戚雪勇
关键词:总黄酮超声提取正交设计
多媒体技术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基于天然药物化学本科实验周期长、形式单一,不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在其领域中的应用等缺点,采用形象、直观、生动、互动性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中,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扩大了教学容量,规范了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绿色环保意识。
徐秀泉汤建夏国华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
桑叶中芦丁和总黄酮含量测定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芦丁和总黄酮含量作为指标的相关性,为桑叶产品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铝盐络合比色法测定桑叶中总黄酮含量,并与HPLC测得的芦丁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桑叶中总黄酮含量与芦丁含量的等级相关分析P<0.05,表明2指标间存在直线相关性。结论铝盐络合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与HPLC法测定芦丁含量均可单独应用于桑叶提取纯化的过程监测。
李新芬夏国华
关键词:桑属植物叶
杨黄总黄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杨黄总黄酮对人肝癌Hep 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杨黄总黄酮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5-氟尿嘧啶(50μg/ml)与不同质量浓度杨黄总黄酮(10、20、40、80、100μg/ml)作用于Hep G2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以计算抑制率与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不同质量浓度杨黄总黄酮(40、80、100μg/ml)作用于Hep G2细胞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情况与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杨黄总黄酮含量为464.5 mg/g。10、20、40、80、100μg/ml杨黄总黄酮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6.46±1.74)%、(8.19±1.08)%、(23.19±2.77)%、(42.09±1.46)%和(58.18±1.89)%,抑制率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IC50为93.9μg/ml。40、80、100μg/ml杨黄总黄酮作用于细胞72 h后细胞凋亡率增加,并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随着杨黄总黄酮质量浓度增加,S+G2期细胞比例增加。结论:杨黄总黄酮可诱导Hep 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将细胞阻滞于S+G2期有关。
孙锦秀姜慧妍杜盼韩晓雯夏国华戈延茹
关键词:总黄酮抗癌活性凋亡
海外留学生中药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2年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留学生教学模式亟待改革以满足留学生教学的需求。本文将以留学生中药学课程教学为例,尝试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教学工作的改革。本文将从海外留学生学习的特点、中药学课程的特点、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等方面对留学生中药学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想法和意见,以期更好地提升留学生中药学及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王卫陈红霞邹艳敏傅海珍夏国华戴韵卿杨欢
关键词:海外留学生中药学教学改革
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研究银杏酸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 ,为银杏外种皮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 :用石油醚回流提取银杏外种皮得粗提物 ,再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得银杏酸混合物 ,用HPLC法分析了其中银杏酸的含量 ,采用菌落生长直径测定法测定了它们对 12种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粗提物和银杏酸混合物中银杏酸含量分别为 58.6%和 86.3 % ,它们对多种病原真菌都有活性 ,具有相同的抗菌谱 ,两样品对花生网斑病菌生长的抑制率最高。结论 :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是抗菌活性成分之一 ,还含有其他抗菌活性物质 。
吴向阳仰榴青陈钧付海珍夏国华
关键词:银杏外种皮银杏酸病原真菌抗菌活性
当归总酚酸的纯化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纯化当归总酚酸的工艺。方法以阿魏酸和总酚酸含量为指标,比较不同树脂对阿魏酸和当归总酚酸的比吸附量和比洗脱量,筛选出最佳纯化树脂,并考察其纯化当归酚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参数。结果将多糖纯化中醇沉的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1.2 g/mL,盐酸调pH至2,上HPD600大孔吸附树脂,上柱后水洗8 BV,70%乙醇洗脱8 BV。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得当归总酚酸组分,总酚酸纯度为58.27%,纯化转移率为87.02%。结论 HPD600大孔吸附树脂可以较好地纯化富集当归总酚酸。
邵建兵刘尖汪燕夏国华解冰
关键词:当归总酚酸阿魏酸大孔吸附树脂
香椿叶中多酚类成分的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对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or(syn.Cedrela sinensis)叶中的多酚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反相、制备HPLC柱等技术,对香椿叶6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ESI-MS、1HNMR、13C-NMR和理化性质等手段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出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2,3,6-四-O-没食子酸-β-D-吡喃葡萄糖苷(2)、1,2,3,4,6-五-O-没食子酸-β-D-吡喃葡萄糖苷(3)、(-)-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6)、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8)。结论化合物4、6和8为首次从香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孙小祥杨娅娅盛玉青夏国华周静轩沈玉萍杨欢
关键词:香椿多酚
天蚕片、天蚕胶囊中僵蛹成分鉴定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基于特异性引物扩增建立中成药中僵蛹成分的鉴定技术。方法根据家蚕、白僵菌和绿僵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差异设计了特异性引物PM、PB和PA,采用CTAB法、三氯甲烷抽提法从供试品中提取与纯化DNA,并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以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家蚕、白僵菌及绿僵菌的DNA经扩增后分别在61、94、144 bp处产生条带,且引物间无交叉反应,体现出很强的专属性,家蚕、白僵菌和绿僵菌DNA的检出限分别为1、0.1、1 ng。在6批天蚕片和天蚕胶囊中,均检测出家蚕和白僵菌,未检测出绿僵菌。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于鉴定天蚕片和天蚕胶囊中的僵蛹成分。
杨鹏飞杨成宇林玲胡建慧周莹孙小祥夏国华杨欢
关键词:僵蛹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