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啜静

作品数:11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体育
  • 5篇民俗体育
  • 2篇德育
  • 2篇民俗
  • 1篇当代体育
  • 1篇道德
  • 1篇德育情境
  • 1篇德育渗透
  • 1篇信仰
  • 1篇修身
  • 1篇学校体育
  • 1篇学校体育工作
  • 1篇寓教于乐
  • 1篇扎根
  • 1篇扎根理论
  • 1篇中国民俗
  • 1篇赛会
  • 1篇视域
  • 1篇双轨制
  • 1篇双重变奏

机构

  • 11篇太原理工大学
  • 4篇山东财经大学
  • 3篇扬州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啜静
  • 6篇王若光
  • 3篇刘旻航
  • 1篇范春燕

传媒

  • 2篇北京体育大学...
  • 2篇南京体育学院...
  • 2篇体育科学研究
  • 2篇体育研究与教...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区域体育发展特征及发展模型构建
<正>研究目的:文章旨在探讨山西省区域体育发展特征,建构山西体育发展模型。通过架构山西体育"点—线—面—球"发展模型,使山西体育与交通、旅游、环境、文化等诸多结构要素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在理论层面上成为可能,为山西...
王若光啜静
文献传递
全民健身体系“特色”的民俗学思考被引量:12
2015年
以民俗学的视角审视"全民健身体系"发展的"中国特色"问题,进而对"全民健身体系"的民俗性特征及与民俗文化的高度契合性进行了论证。论证过程中以"转换性创造"为理论背景,民俗文献典籍为主要方法,并采用训诂学、田野经验的具体手段来转化原始材料进行论据支撑。研究得出,"全民健身体系"的特色之处应在于向民俗性的方向进行转换性创造,其"转换性创造"的具体表现在于岁时观念的时间意识,文化信仰的适度融合,方法内容的中西交融以及宣传的民俗管理理念5个向度。"全民健身"的观念本来自西方,我们的工作方向及方法自然会以"他者先进"为首选,但,如果我们在面对外部强势文化的同时还能够依然富有"文化自信",坚持一些自己的传统,那么这一文化变迁很有可能会是文化的融合,"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伟大命题也许在全民健身体系的"特色"建构中会有所启示。
王若光刘旻航啜静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系民俗学文化融合文化信仰
“双轨制”——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思路研究
2012年
中国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依靠农村整体面貌的改变;农村问题的解决需要重新着眼"双轨制"思想,形成"自上而下"(国家视角)与"自下而上"(农村视角)两条轨道的对开。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也需要以这种"双向对开"的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开发切实可行的对策,使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产生一种创造性转换。
啜静
关键词:农村农村学校体育
蹴鞠“场域”的“德育渗透”对当代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被引量:11
2020年
挖掘整理传统体育文化的德育价值对实现当代体育的德育转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场域理论视角下,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针对蹴鞠中渗透的德育现象进行阐述与分析,为当代体育课程的德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研究认为以蹴鞠为代表的传统体育项目深受传统教化思想的影响,蹴鞠的德育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开发。蹴鞠"场域"中渗透着"道德至上""礼仪文化""规矩家风""合朋胜己""千般打熬"5个方面的德育内容。在分析蹴鞠"德育渗透"现象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与问题,提出了在体育课创设德育情境的5点启示:1)体育教师是内在于德育情境的领导者;2)体育礼仪是创设德育情境的重要法宝;3)规则执行是创设德育情境的必要元素;4)主体参与是创设德育情境的关键条件;5)保持张力是创设德育情境的重要手段。
王若光逯文莉啜静
关键词:蹴鞠德育渗透体育课程改革场域德育情境
“民俗体育进课堂”的理论基础与方法策略
1前言"民俗体育进课堂"的提法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背景下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曾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
啜静王若光刘旻航
文献传递
我国民俗体育现代化演进问题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我国民俗体育现代化演进问题主要可从"二律背反"、"后现代主义"、"运河路径"理论三个方面考察。民俗体育现代化演进的三组"背反",科学体系与迷信体系、城市与乡村、产业与非产业,可概括为"自然人化"与"人自然化"的"二律背反"关系;后现代主义发展走向主要体现在民俗体育的个性化、多元化、非商品化、返乡性以及附魅的科学观方面;基于民俗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民俗体育现代化演进需遵循"运河路径"理论。三种理论思想从不同侧面论证了民俗体育现代化演进规律问题,为民俗体育现代化演进脉络提供了"全景"式探索。
王若光啜静刘旻航
关键词:民俗体育二律背反后现代主义
我国民俗体育的历史变迁与现实状况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演绎的方法对我国民俗体育的历史变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民俗体育随着文化现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先后经历了同民俗文化相同的变迁过程:由"民众日常生活"到"农村生活"到"历史遗留物"再到"民众日常生活";我国民俗体育的现实路径由文化产业化、文化自觉、文化分化、文化遗产化四条主线构成,它们之间四位一体、互促融通。民俗体育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人的自然化"属性,它造就了民俗体育的变迁历史,决定了民俗体育的现实路径,并引领民俗体育的未来发展。
啜静王若光刘旻航
关键词:民俗体育历史变迁核心动力
寓教于乐——论《丸经》中的具身德育被引量:1
2019年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古籍《丸经》中的“具身德育”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将其“具身德育”现象概括为“谦敬之德”“诚心之德”“中正之德”“明礼之德”“结友之德”五个方面。认为“有诸中必形诸外”,指内心的想法必会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一语道出了道德的具身性;儒家的修身之道讲的就是“修德之道”,强调内外交养、身心一体。研究认为:以捶丸为例的传统体育活动成为了古人修身的途径。将修身的意识贯注于体育之中,将体育作为修身的方式,对我们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完善自身大有裨益。
逯文莉王若光啜静
关键词:道德修身
中国民俗体育研究的新视角:“扎根理论”被引量:9
2017年
根据扎根理论的思想特征与民俗体育的基本性质,结合实际研究案例,探讨了扎根理论在民俗体育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扎根理论对民俗体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主要由建构民俗体育本土理论、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的综合应用、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二重性"互动、重视文化持有者研究四个方面构成。扎根理论方法可以成为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尝试。
啜静范春燕王若光
关键词:扎根理论民俗体育方法论
旅游资源视域下的山西体育发展模式被引量:1
2011年
为进一步明确体育强国的建设中区域体育的通力协作及各区域体育的发展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分解了区域自身的社会现实的基础、优势资源,客观实际等。结果表明:山西省拥有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在优势,同时也存在尖锐的产业结构矛盾问题。山西体育模式的建构应与旅游资源优势发生互动,努力解决社会矛盾,避开"金牌"思路范式,寻求理想发展模式。
啜静王若光
关键词:旅游资源体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