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荣昌
- 作品数:42 被引量:31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 乌江彭水水利枢纽工程区地震地质条件及诱发地震可能性初步评价
- 1989年
-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详细研究了彭水水利枢纽工程区的地震地质特征,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并以库区实际断裂构造为模型,通过光弹模拟实验,分析了库区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地震地质类比原则,对比分析了库区不同地段的诱震条件,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评价,为工程部门提供设计依据。
- 罗治江龚宇黄祖智唐荣昌文德华
- 关键词:水利枢纽工程地震地震
- 成都平原最大可能地震能力估计被引量:9
- 1997年
- 成都平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紧靠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近代地壳运动.断裂活动和地震活动水平应介于青藏高原活动构造区和四川盆地弱活动构造区的过渡地带。本文从构造类比角度对成都平原的最大可能地震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其最大可能地震能力高于该区的地震史载水平。其中,蒲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可达6±0.5级,大邑─彭县─绵竹隐伏断裂可达5.5级左右。
- 钱洪唐荣昌
- 关键词:成都平原地震地质断层
- 四川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活断层研究
- 四川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缘,近代地壳运动强烈,活动断裂众多,断层运动类型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对四川活动断裂的研究无论是在地震预报、活动构造理论还是青藏高原地壳动力学研究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
- 钱洪唐荣昌黄祖智
- 关键词:活断层
- 文献传递
- 龙泉山西坡断裂地面断错量初步研究
- 龙泉山西坡断裂是龙泉山断裂的西支,成都平原的东部屏障。断裂成北北东向延伸,长达200km,由多条次级断裂羽列而成.地质历史分析表明,断裂形成于喜玛拉雅运动,向深部与龙泉山背斜同步消失于 4km 的深度上,为地壳的浅层断裂...
- 钱洪唐荣昌
- 关键词:断层滑动速率
- 文献传递
- 石棉—西昌地区断块构造与断裂活动性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
- 1991年
- 本文着重讨论石棉—西昌地区断陷和断错地貌两种新构造现象在时空上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作用。指出它们源于两种新构造运动方式,它们在时间进程上具有间歇性和交替性,空间上具有继承性和新生性特点,全新世以来本区正经历着以断块间的挤压和水平滑动为主的时期。还指出存在新生性的东西向构造,其与其它方向活动性大断裂带交汇区,常常有强震发生。
- 文德华唐荣昌
- 关键词:断陷断块
- 龙泉山活动断裂带及其潜在地震能力的探讨被引量:19
- 1995年
- 本文根据测龄样品的断代分析、地壳形变测量以及沿断裂带的地震活动等对龙泉山断裂带的活动性进行了讨论。并根据断层的几何结构分段特征,运用活断层长度与地震震级的关系,探讨了该断裂带的潜在地震能力。结果表明,龙泉山断裂带属一条中、晚更新世有活动的断裂带。有历史地震史料记载以来,发生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67年仁寿大林场5.5级地震,近代地震活动主要以中、小地震活动为主,因此该断裂带属一条中强活动断裂带。从地震活动看,断裂带中南段的活动强度相对北段要大;西坡断裂的活动强度又大于东坡断裂,且西坡断裂具有较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该断裂带上未来可能发生地需的最大震级为5.5±0.5级。
- 黄祖智唐荣昌
- 关键词:活动性地震危险性评估
- 四川盆地潜在震源区的细致划分被引量:12
- 2005年
- 四川盆地包括川中台拱和川东陷褶束的范围,具有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鉴于该地区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发震构造不甚明确的特点,在编制1990年版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时,划分的潜在震源区面积也相对较大。本文在总结四川盆地中强地震(Ms=4.7-5.7)发震构造条件的基础上,用地震构造类比原则对四川盆地的潜在震源区进行了重新划分。确定潜在震源区边界时,充分考虑了背斜轴走向、背斜构造的影响带宽度、小震活动密集条带和余震的分布范围。得到了四川盆地更加细致的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这对于低地震活动水平地区的潜在震源区的细化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周荣军唐荣昌雷建成
- 关键词:潜在震源区四川盆地
- 安宁河断裂带北段的最新地面活断层与地震潜在能力研究被引量:7
- 1992年
- 从最新地面活断层的不连续性,断层滑动速率以及古地震研究的角度讨论安宁河断裂带北段的地震潜在能力,认为不连续的活断层可能成为各自独立的地震破裂单元,从而决定了地震的潜在能力,其中,野鸡洞破裂段的潜在地震能力最强,可达7级。上次地震至今的平静时间已接近古地震的平均重现间隔,因而具有高度的地震危险性。
- 钱洪唐荣昌文德华黄祖智
- 关键词:地震古地震断裂带活断层
- 成都断陷区活动断裂带基本特征及其潜在地震能力的判定被引量:9
- 1996年
- 成都断陷是龙门山前缘重要的第四纪构造盆地。龙门山前山断裂和龙泉山西坡断裂对断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晚第四纪时,成都断陷遭受北西-南东向的挤压,使断陷盆地边缘和内部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具逆冲运动性质,并导致龙门山前山断裂、龙泉山西坡断裂和蒲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上中、强地震的发生。研究表明,上述3条断裂均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潜在能力。
- 唐荣昌黄祖智钱洪龚宇文德华马声浩周荣军
- 关键词: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带
- 安宁河断裂带北段晚更新世以来的分段活动特征被引量:12
- 1992年
- 本文据断裂带的断层几何形态、组合型式、断错地貌及地震活动资料,讨论了安宁河断裂带北段(西昌-石棉田湾段)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状。根据该段活动程度的差异,从南至北将其分为三个活动段,即西昌-冕宁段;冕宁-紫马垮段;紫马垮-田湾段。上述三个活动段除南段具备发生大震背景外,中段和北段分别具有发生强震和中强震的背景。根据断层泥中石英碎屑表面扪描电子显微(SEM)结构特征,讨论了安宁河断裂带北段的运动性质,指出西昌-紫马垮段具粘滑运动方式;紫马垮-麂子坪段具粘滑、蠕滑兼有的运动方式;麂子坪以北至田湾段具以蠕滑为主的运动方式。
- 唐荣昌钱洪黄祖智文德华伍先国蔡长星田鸿
- 关键词:断裂带地震活动晚更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