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思诗

作品数:25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纵隔
  • 4篇基因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4篇MDCT
  • 3篇预后
  • 3篇耐药
  • 3篇急性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病理
  • 3篇病理学
  • 3篇病理学基础
  • 2篇动脉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药物

机构

  • 22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四川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24篇唐思诗
  • 8篇陈静
  • 8篇杨志刚
  • 7篇叶远馨
  • 6篇邵恒
  • 6篇周燕虹
  • 5篇陆小军
  • 4篇邓雯
  • 4篇何超
  • 4篇谢轶
  • 4篇文凌仪
  • 4篇王旻晋
  • 4篇叶奕兰
  • 4篇应斌武
  • 3篇彭礼清
  • 3篇袁余
  • 2篇巫丽娟
  • 2篇周汶静
  • 2篇周易
  • 1篇余江

传媒

  • 6篇四川大学学报...
  • 5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武警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CR-ABL不同亚型白血病中PAK1基因对STAT5通路调控初探
目的:BCR-ABL融合基因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也存在于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BCR-ABL不同亚型,P190亚型预后较P210为差.本课题前期通过表达谱芯片的检测及验证,初步证实p21激酶基因(PAK...
叶远馨周燕虹唐思诗陆小军
颈胸交界区感染、积气性病变MD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明确颈胸交界区感染、积气病变的MDCT影像表现特点和规律,结合尸体断面解剖观察,探讨其影像学表现与解剖、病理学基础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尸体断面标本11具(5例横断面、4例矢状面和2例冠状面),主要观察颈胸交界区组织结构的位置、形态特征,并结合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颈胸交界区感染、积气性病变84例的MDCT表现特点及规律,阐明影像学表现与解剖、病理学的相关性。结果:11例尸体断面解剖发现:咽后间隙、椎前间隙与上纵隔食管后间隙自然相通;椎前间隙向外下方经腋鞘与腋窝相连通;颈动脉鞘向下与上纵隔血管周围间隙相延续;颈部气管前间隙向下与上纵隔相通。84例患者的MDCT影像表现:咽后间隙感染可向下达后纵隔;椎前间隙感染可向下蔓延至后纵隔,向两侧蔓延至腋窝;颈动脉鞘感染可向下延伸至上纵隔;积气性病变可同时分布于纵隔、颈部、腋窝区。结论:MDCT能够详细反映颈胸交界区感染、积气病变的局部表现和向周围扩散的情况;尸体断面发现的解剖特点决定了此区域病灶的优势分布。
叶奕兰杨志刚杨志刚李媛陈静唐思诗文凌仪
关键词:筋膜间隙腋窝
FLT3基因表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FLT3)表达水平与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突变(FLT3-ITD突变)、临床表现和疾病预后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28例AML患者初诊时骨髓标本中FLT3基因表达水平,以FLT3基因表达量〈35%作为低表达组,≥35%作为高表达组,并探讨不同FLT3基因表达水平的FLT3-ITD突变、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疾病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LT3基因高表达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和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剔除1例不合格的M2患者RNA样本,最终纳入127例进行分析。AML患者初诊时FLT3表达量为0.01-180.68(均值14.65)。FLT3基因表达水平在WHO的AML分型中M1最高,M6最低,但各亚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LT3基因高表达组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较低表达组高(P〈0.01),且高表达组患者更容易发生贫血及发热临床症状(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FLT3基因高表达的可能相关因素为WBC〔回归系数(B)=1.508,比值比(OR)=4.518,95%可信区间(95%CI):1.465-13.390,P=0.009〕及贫血(B=2.142,OR=8.513,95%CI:3.201-22.644,P〈0.001)。FLT3基因低表达组AML患者完全缓解率(CR)为81.82%(36/44),高于FLT3基因高表达组38.55%(32/83),(P〈0.05)。生存曲线显示,FLT3基因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较低表达组短(P〈0.05)。Cox回归显示,FLT3基因表达高水平患者死亡风险是FLT3基因表达低水平者的3.810倍(B=1.338,相对危险度3.810,95%CI:1.820-7.947,P〈0.001)。高表达组总生存率为56.63%,低表达组为70.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LT3基因高表达可能与AML患者WBC及贫血症状有关。FLT3基因高表达是AML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唐思诗叶远馨周燕虹周易周娟余江郭曼英陆小军应斌武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
中国西南地区汉族脊肌萎缩症患者SMA相关基因分子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以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脊肌萎缩症(SMA)相关基因拷贝数变化频率,为SMA的临床诊断和分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62例临床诊断为SMA的无亲缘关系患者,以及5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多重连接酶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LPA)分析运动神经元基因(SMN)和神经原凋亡抑制蛋白基因(NAIP)的拷贝数。结果 62例患者中,SMAⅠ-Ⅳ型分别占30.65%(19/62)、41.94%(26/62)、16.13%(10/62)、11.29%(7/62)。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占98.38%(61/62),SMN1基因外显子8纯合缺失占82.26%(51/62)。SMAⅠ型患者中NAIP基因外显子5有68.42%(13/19)纯合缺失,26.32%(5/19)杂合缺失;SMAⅡ-Ⅳ型患者中NAIP基因外显子5有13.95%(6/43)纯合缺失,62.79%(27/43)杂合缺失。SMAⅠ型患者中68.42%(13/19)有1-2拷贝的SMN2基因,SMAⅡ型中84.62%(22/26)有2拷贝以上的SMN2基因,90.00%(9/10)SMAⅢ型和85.71%(6/7)SMAⅣ型患者有2拷贝以上的SMN2基因,且发现有5拷贝和6拷贝SMN2基因。结论 SMN1基因缺失是SMA的主要致病原因,SMN2和NAIP基因拷贝数变化可以影响SMA病情严重程度。
王旻晋王军白梦鸽周汶静巫丽娟唐思诗陆小军应斌武
关键词:脊肌萎缩症SMN基因MLPA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毒力与耐药表型的关系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探究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KP)临床分离株的毒力特征及其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菌株来源于2018年8月-2020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KP相关感染病例送检样本中分离出的KP菌株,根据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分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组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组,两组各随机选择30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进行菌株鉴定,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拉丝试验检测高黏表型,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毒力基因rmpA、entB、iutA、allS、aerobactin、fimH、ureA和wabG。结果 CSKP组和CRKP组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KP分离株中高黏液表型占63.30%(19/30),CRKP分离株中高黏液表型占6.70%(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KP组的毒力基因检出率高于CRKP组(iutA除外),但rmpA、wabG、aerobactin、entB、fimH和ureA基因检出率CSKP组和CRKP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菌株rmpA、aerobactin、entB和allS基因携带率与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呈正相关(P<0.05),iutA基因携带率与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 CSKP分离株的高黏液表型呈现率高、毒力基因检出率高。携带rmpA、aerobactin、entB和allS基因的KP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更高,携带iutA基因的KP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更高。
王倩廖深玲袁余唐思诗泽娜何超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表型耐药性抗菌药物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分枝杆菌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法在临床分离的分枝杆菌鉴定中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收集2014年—2017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所有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且抗酸染色阳性的待测菌株,并剔除同一时间、同一患者送检的重复菌株,经传统方法对硝基苯甲酸(P-n i t r o b e n z o i ca c i d, P N B)/噻吩-2-羧酸肼(2-thiophenecarboxylic acid hydrazide,TCH)指示剂初步鉴定。运用MALDI-TOF MS法鉴定分枝杆菌,以双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duplex prime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uplex-PCR)法和DNA测序法作为鉴定结果的'金标准',统计分析MALDI-TOF MS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共计收集237例抗酸染色阳性菌株,经分枝杆菌Duplex-PCR鉴定区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C)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再用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将NTM鉴定到种,其中MTC 218例,NTM 19例,经传统鉴定方法 PNB/TCH指示剂初步鉴定,其中MTC 209例,鉴定灵敏度为95.9%、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67.9%,NTM 28例,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5.9%、阳性预测值为67.9%、阴性预测值为100.0%。MALDI-TOF MS鉴定结果为MTC 199株,NTM 32株,其他6株,MALDI-TOF MS鉴定MTC的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50.0%,NTM鉴定灵敏度为68.4%、特异度为94.0%、阳性预测值为40.6%、阴性预测值为97.1%,MALDI TOF鉴定分数>1.9分的菌株168株(84.4%)。结论 MALDI-TOF MS是较好的鉴定分枝杆菌的方法,具有与传统方法较一致的鉴定结果,且成本低廉,适合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常规使用。
戴仲秋唐思诗范玉洁宋启飞王远芳袁余舒玲谢轶
关键词: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非结核分枝杆菌
乳腺癌骨性胸廓转移的优势解剖分布及其转移类型的多层螺旋CT研究
2012年
为明确乳腺癌骨性胸廓转移特点及规律,本研究收集了72例未经骨转移治疗的乳腺癌骨性胸廓转移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回顾分析骨性胸廓转移的优势解剖分布及转移类型。结果发现转移灶以胸椎最多见,左侧第4肋骨是肋骨转移最多受累部位,右乳癌患者更易出现双侧肋骨转移(65%)及双侧上肢带骨(54.5%)转移;28例患者表现为溶骨转移(38.9%),30例发生成骨转移(41.7%),转移类型中以成骨转移为主;乳腺癌骨性胸廓转移存在一定的规律及特点。
陈静邵恒杨志刚邓雯彭礼清唐思诗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多层螺旋CT
颈胸交界区淋巴结肿瘤病变MD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明确颈胸交界区淋巴源性肿瘤病变的MDCT影像表现特点、解剖及病理学基础,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下颈部和上胸部的淋巴源性肿瘤病变69例(其中淋巴瘤41例,转移瘤28例),分析病变的MDCT表现特点及分布规律,阐明影像学表现与解剖、病理学的相关性。发现淋巴瘤41例中,病灶主要分布于颈外侧浅部21例(51.2%),颈深静脉链区27例(65.9%),锁骨上区31例(75.6%),上纵隔气管旁19例(46.3%),主动脉弓旁23例(56.1%),主肺动脉窗22例(53.7%),前上纵隔17例(41.5%),隆突下11例(26.8%),上纵隔食管旁7例(17.1%);淋巴结转移瘤28例,原发肿瘤为鼻咽癌5例、甲状腺癌7例、肺癌10例和食管癌6例,大多数循淋巴回流方向逐级转移,少部分跳跃式转移,主要分布于颈静脉链周围区23例(82.1%),锁骨上窝区21例(75%),上纵隔气管旁17例(60.7%),前上纵隔18例(64.3%),主动脉弓旁10例(35.7%),肺动脉窗11例(39.2%),上纵隔食管旁8例(28.6%)。因此,颈胸交界区域淋巴源性肿瘤病变可同时累及下颈部和上胸部,其影像学表现及优势解剖分布与其解剖、病理特点密切相关。
叶奕兰杨志刚邵恒陈静唐思诗文凌仪
关键词:纵隔胸腔病理学
马尔尼菲篮状菌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建立马尔尼菲篮状菌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路径,为该类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疑似发生真菌血流感染的患者外周血液样本,进行血细胞计数、血涂片染色及镜检;同时进行血培养检测,将仪器报阳且涂片查见丝状真菌的样本进行温度依赖型双相生长试验,对可疑菌落采用形态学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菌种鉴定;采用显色法检测患者血清中(1-3)-β-D葡聚糖含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病例24例,平均年龄42.2岁(20~55岁),男21例,女3例,基础疾病均为艾滋病。8例(34.8%)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20例(87.0%)血红蛋白下降。24例分离株经形态学及质谱鉴定为马尔尼菲篮状菌,其中1例(4.2%)外周血涂片镜检见马尔尼菲篮状菌特征形态。8例进行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其中5例阳性(62.5%)。16例住院患者中,10例(62.5%)有呼吸系统感染症状,12例(75.0%)发生继发感染,住院时长平均12.0 d,住院病死率为52.3%。结论马尔尼菲篮状菌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应综合外周血细胞计数、血培养、真菌G试验以及临床资料,这类病例免疫力差,易继发感染,预后较差。
唐思诗李燕陈知行戴仲秋敖科萍何超
关键词:血流感染
KPC-2基因在克雷伯菌属中传播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研究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以及KPC-2基因在克雷伯菌属中传播机制。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个阶段(2009~2010年和2012~2013年)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克雷伯菌属细菌。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CARB ChromID平板和改良Hodges试验检测碳青霉烯耐药表型,PCR检测细菌的KPC-2基因表达。质粒接合试验检测质粒传播性。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技术分别用于分析质粒和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第一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3株产酸克雷伯菌首先获得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第二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7株肺炎克雷伯菌出现相同的获得性耐药。PCR显示10株细菌均携带KPC-2型基因。质粒接合试验显示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的质粒可以传递到受体菌,且与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携带的质粒具有同源性。ERIC-PCR结果显示7株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同源性。结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KPC-2型碳青霉烯酶。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质粒,该质粒具有传递性且与肺炎克雷伯菌携带质粒相同。肺炎克雷伯菌中耐药株的传播形式为同一克隆传播,而在克雷伯菌属中不同菌种间耐药传播途径为同一质粒的水平传播。
巫丽娟王婷婷何青晏赵丹唐思诗康梅何超谢轶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亚胺培南KPC质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