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春
- 作品数:30 被引量:26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四川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西南区域气象中心区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华西秋雨的时空分布及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 根据EC1951~2008 年及1971~2000 年30 年整编资料,分析四川地区华西秋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高低空大气环流特征。表明500hPa 我国大陆地区沿40°N 一带有纬向锋区建立,700Hpa 切变线存在,有利...
- 汪丽周长春郭善云牛俊丽
- 关键词:华西秋雨切变线
- 文献传递
- “7.3”成都短时强降水可预报性和地面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2011年"7.3"成都短时强降水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高低空要素配合下产生的,分析常规观测资料可以预判出成都及其周边区域具有强降水发生的有利条件;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的风场辐合区对强降水的落区及移动具有指示意义,地面变压场的正负变压区表明重力波的传播和频散是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 周长春王春国
-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加密自动站中尺度特征
- 一次复杂地形暖区强降水的特征及触发机制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FY-2E云顶亮温资料及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8月16日20时—18日08时副高边缘复杂地形暖区强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环境条件、中尺度特征及其触发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暖区强降水发生在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坡的过渡带上,呈狭长带状,小时降水中心与MCS云团TBB梯度大值区对应较好。在南海台风西行及副高位置稳定的环流背景下,稳定的副高和近地层热低压阻止了西风带低值系统和地面冷空气影响龙门山地区,使大气高能高湿状态得以维持。同时冷、暖平流在龙门山上空交汇,使得大气层结不稳定性增强。龙门山对台风"启德"东北侧东南气流的强迫抬升最终触发暖区强降水。
- 周长春吴蓬萍周秋雪
-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复杂地形对流性降水触发机制
- 地面稠密观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综述国内外数篇论文,从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模式同化3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地面稠密观测资料的应用与优劣之处。综述表明:地面加密自动站、风廓线雷达、地基GPS、雨滴谱仪等多种观测仪器组成的地面稠密观测网具有时间尺度密集、覆盖面积广泛、能捕捉较多细微变化的优势,通过该观测网所得数据总结出的一系列指示性指标在强对流监测预警中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但因中国地形天气情况复杂多变、数据缺失、仪器造价昂贵等问题,导致该观测网所得指示性指标不能适用于中国全境,应根据该观测网数据分析总结适应本地的预报指标。
- 李佩芝周长春华维
- 关键词:地面观测资料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
- 近50年来我国东、西部地面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比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6
- 2008年
- 利用1951—2003年我国160个气象站月平均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我国东、西部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的异同,并讨论了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我国东、西部地区年、季平均气温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降水变化则有一定差异。近50年来,我国东、西部年平均气温均呈升温趋势,降水从1950年代开始减少,至1990年代又增加。东部年平均气温的增暖趋势大于西部,降水受大气环流影响较大。
- 曲迎乐高晓清陈文惠小英周长春
- 关键词:夏季风环流
- 中亚感热异常对我国西北温度、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9年
- 利用1954—2004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感热资料和我国西北地区31个测站温度、降水资料,采用SVD分析方法,分析了中亚感热场与我国西北地区温度、降水场的关系。分析表明:(1)4~9月的中亚感热与来年我国西北地区1月的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2)5~7月中亚感热主要影响我国西北的新疆大部、甘肃、宁夏、陕西等地区来年1月的温度。(3)5~6月、7~9月、10~12月中亚感热分别影响我国西北7月、10月和来年2~3月降水。(4)5~6月中亚感热与7月我国西北的甘肃中南部、新疆东南部和阿勒泰地区的降水呈负相关关系。
- 周长春高晓清陈文惠小英李洁
- 关键词:SVD分析
- 寒潮研究及四川盆地寒潮概况被引量:21
- 2010年
- 寒潮是影响我国冬半年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是广大气象工作者在业务预报和科研总结中所关注的一个重要对象。过去几十年,寒潮被广泛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本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并统计了1951~2009年四川盆地寒潮概况,以期对寒潮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周长春谌贵珣师锐
- 关键词:气候概况
- 青藏高原东坡两次暖区强降水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10年8月12~13日(简称"8·12"过程)和2012年8月16~17日(简称"8·16"过程)青藏高原东坡发生的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探讨两次暖区强降水发生发展的天气学异同条件。结果表明:两次暖区强降水发生前及过程中均受副高的影响,地面有热低压发展和维持,利于能量的积累、不稳定层结和非绝热加热形成,进而引起上升运动;过程期间低层均有垂直于青藏高原东坡的偏东南气流的建立与增强,地形强迫上升运动和低层暖平流引起的上升运动增大和维持。主要差异在于,"8·16"过程中台风"启德"外围的偏东南风持续时间更长,影响区域更偏北,其降水持续时间更长,累计雨量更大。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显示,低层垂直于青藏高原东坡地形的偏东南气流的建立、增强、持续及减弱在此类暖区强降水发生、发展及消亡过程起中着关键性作用。
- 周长春吴蓬萍
- 关键词:触发机制
- 低空急流在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13年
-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8月30日~9月1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部的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过程期间低层西南风风速和雨强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低层西南风风速变化表明西南低空急流具有日变化特征;低空急流的日变化使得其对暴雨区的水汽、热力和动力条件的输送也具有日变化,从而造成暴雨过程期间雨强在夜间增强白天减弱;低空急流及其输送的水汽、热力和动力条件主要位于700hPa层附近.
- 周长春吴蓬萍
-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低空急流
- 西北太平洋M_s≥7.8级强震影响我国月季降水场的过程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地震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现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根据地球流体力学的长波理论,研究了强震地热涡的长波运动特性;分析了西太平洋M_s≥7.8级强震与我国月降水场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强震相伴的地热涡尺度超过850 km时,它会向西退行,从而影响我国月季降水场的相应演变.利用上述结果。对2007年我国汛期降水分布进行了预报,实况证明此方法可行.
- 高晓清汤懋苍郭维栋周长春
- 关键词:强地震气候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