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芳
- 作品数:51 被引量:392H指数:13
-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混苯接触工人遗传损伤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混苯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状况及其与代谢酶基因CYP2E1和NQO1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实验评价461名混苯作业工人和88名对照组工人的染色体损伤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CYP2E1 Pst和NQO1609基因多态性。[结果]接触组和对照组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2.12±1.87)‰和(1.19±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NQO1609野生纯合者(CC)为染色体损伤的易感人群。年龄增长是微核率增加的危险因素,未发现性别、吸烟、饮酒与微核率之间的关系。[结论]双核淋巴细胞微核数可以作为苯接触早期健康损害的指标。混苯中甲苯和二甲苯可能不是导致遗传损伤的主要物质。混苯接触诱导的染色体损伤与NQO1609位点多态有关。
- 叶云杰吕建萍周莉芳张静冯楠楠贺金奖孙原孙品程周祥夏昭林
- 关键词:微核率基因多态性
- 美国吸入风险评估模型积累效应在制鞋企业评估毒物致癌性的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通过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吸入风险模型评估制鞋企业职业危害,探索其致癌效应和积累效应。方法选取浙江省制鞋企业4家,利用美国吸入风险评估模型分别对4家企业的致癌物进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并对评估结果按公式RiskT=∑Riski进行求和。结果4家制鞋企业刷胶岗位苯和1,2-二氯乙烷积累癌症风险值分别是:(194.8~207.2)×10^(-6),(616.2~632.2)×10^(-6)1 507.8~1 527.5)×10^(-6),(199.7~224.3)×10^(-6),刷胶岗位各工序工人接触苯和二氯乙烷Risk值均大于10-6,有些甚至是成倍增加,二氯乙烷致癌风险较高。4家制鞋企业胶合岗位接触苯和1,2-二氯乙烷积累癌症风险值分别是:(572.2~577.8)×10^(-6),(2 603.7~2 613.2)×10^(-6),(607.8~627.5)×10^(-6),(197.8~217.5)×10^(-6),4家制鞋企业的胶合岗位工人同时接触苯和1,2-二氯乙烷的积累癌症∑Risk值远大于10-6,成百上千倍增加。结论 4家制鞋企业各岗位工人在其一生中均存在得白血病和血管肉瘤的风险,二氯乙烷致癌风险较高,而且这4家制鞋企业的刷胶和胶合岗位工人积累癌症风险极高。
- 袁伟明张美辨高向景邹华周莉芳
- 关键词:风险评估致癌效应
- 应用国外两种风险模型评估职业危害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4
- 2015年
- [目的]运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吸入风险模型(以下简称"EPA模型")和新加坡化学毒物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模型(以下简称"新加坡模型")评估家具行业职业危害,通过二种评估方法的对比,探索适合家具行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方法]选取浙江省4家家具企业(A、B、C、D),利用上述两种风险评估模型分别对4家企业进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美国EPA模型:除企业A无明确甲醛致癌风险外,其余企业均有苯及甲醛致癌风险。企业A苯(喷漆涂装岗位)、4家企业甲苯(喷漆涂装岗位)的非致癌性风险均比较小;企业B、C、D苯(喷漆涂装岗位)及4家企业该岗位二甲苯均有非致癌性风险。新加坡模型:接触甲醛危害,企业A、B为高风险,企业C、D为中等风险;接触木粉尘危害,企业C为极高风险,其余为高风险;而接触三苯危害在此法中均为低风险。[结论]两种风险评估模型各有优缺点,评估结果也有出入,在接触甲醛岗位上有较强的一致性;在家具行业木粉尘接触普遍的情况下,对此新加坡模型有一定的优势。
- 袁伟明冷朋波周莉芳邹华张美辨
- 关键词:风险评估
- 非稳态噪声累积暴露量与听力损失的关系被引量:27
- 2015年
- [目的]分析基于个体噪声8 h等效连续A声级(LAeq.8h)(暴露水平)的累积噪声暴露量(cumulation noise exposure,CNELAeq.8h)与非稳态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的关系,探讨CNELAeq.8h能否有效评估非稳态噪声接触水平。[方法]选择轧钢厂和钢结构厂98名接触非稳态噪声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个人声暴露计测量工人LAeq.8h,并与接触噪声工龄合并计算CNELAeq.8h,同时对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听力测试。[结果]经噪声分层分析和趋势卡方检验,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随CNELAeq.8h的增加而升高;经logistic回归分析,CNELAeq.8h是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和语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61和1.109(P<0.01)。CNELAeq.8h、LAeq.8h、工龄、高频、语频听力程度之间均呈明显相关(P<0.01);经多因素回归分析,CNELAeq.8h进入高频听力损失的多因素回归模型(P<0.01)。[结论]CNELAeq.8h与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呈良好剂量-效应关系,能有效评估非稳态噪声接触水平。
- 谢红卫唐仕川周莉芳全长健张美辨
- 关键词:累积噪声暴露量听力损失剂量-效应关系非稳态噪声
- 一种防飞溅粉尘采样泵配套采样头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飞溅粉尘采样泵配套采样头,包括采样头主体,所述采样头主体前端连接有锥形头,所述锥形头前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采样头主体后侧设置有底座,所述采样头主体后侧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壁与底座外侧壁均设置有螺纹...
- 胡勇李飞周莉芳方兴林薛潘琪魏芳楼晓明邹华陈明锋
- 调查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对流感认知和疫苗接种情况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流感认知程度和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上海市闵行、徐汇、浦东和普陀4个区工厂中进行配额采样,随机调查了2371名外来务工人员。了解他们的流感认知情况和疫苗接种率,分析其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和工厂规模等之间的关系。结果流感认知较高者(答对题>50%以上)仅占总人数的2.1%,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4.4%;年龄(OR=1.049,95%CI=1.015~1.083)和文化程度(OR=1.935,95%CI=1.274~2.938)对流感的整体认知程度有影响;年龄(OR=0.964,95%CI=0.952~0.975)和工厂规模(OR=1.192,95%CI=1.087~1.308)对疫苗接种率有影响,P均<0.001。未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人不知道有流感疫苗。结论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对流感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疫苗接种率较低,需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流感等传染病知识教育与宣传,以提高流感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水平。
- 周莉芳朱鸣嘉孙原孙品胡嘉吴芬郑颖佳夏昭林
-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疫苗接种影响因素
- XRCC1和APE1基因多态性对氯乙烯致染色体损伤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 探讨XRCC1和APE1基因多态性在氯乙烯(vinyl chloride,VC)所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以山东省某工厂317名VC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作为染色体损伤的效应指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创造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CRS-RFLP)法对VC接触工人的XRCC1和APE1基因的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分析各基因多态位点及XRCC1单倍型与染色体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野生纯合型比较,XRCC1 (-77C/T,Arg 194Trp,Arg280His,Arg399Gln)突变型携带者微核率明显升高,FR值及其可信区间分别为(FR=1.21,95%CI:1.05~1.39,P<0.05;FR=1.14,95%CI:1.00~1.38,P<0.05;FR=1.26,95%CI:1.11~1.44,P<0.05; FR=1.23,95%CI:1.08~1.46; P<0.05).APE1 Asp148Glu基因多态与微核率无明显相关性.XRCC1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CTAA/CTAA和CCAA/CTAA双体型的个体微核率较TCGG/TCGG野生双体型明显升高,FR值及其可信区间分别为(FR=1.19,95%CI:1.02~1.32,P<0.05和FR=1.41,95%CI:1.02~1.87,P<0.05).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后,XRCC1(-77C/T、Arg 194Trp、Arg280His、Arg399Gln)基因多态与VC累积接触剂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在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下(PC-TWA:10mg/m3),VC仍可对遗传物质造成损伤;XRCC1和APE1基因多态与VC致染色体损伤有关.
- 王金玮徐晓文王琪张放孙原谭红汕冯楠楠周莉芳叶云杰程学美邵华夏昭林
- 关键词:氯乙烯染色体DNA损伤修复基因疾病遗传易感性
- 毒物基因组学在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
- 2009年
- 很多基因表达相关的整体分析方法有利于改进化学物喷危险度评价方法,尤其是在人群可能的暴露浓度上。评价荩因表达改变的方法灵敏度非常高,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方法达到10^-18。甚至更高的灵敏度.
- 周莉芳夏昭林
- 关键词:毒物基因组学危险度
- 中国制造业非稳态噪声性听力损失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 2022年
- [背景]非稳态噪声已成为工业中最常见的噪声类型,然而对非稳态噪声暴露及其相关的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流行病学特征仍了解不足,相关综述极少。[目的]总结中国制造业非稳态噪声相关的听力损失流行病学特征,为职业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早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检索有关中国制造业中非稳态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中英文文献;根据各研究中的听力损失患病率数据,统计合计患病率;对带有稳态噪声对照组的研究作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以比较非稳态噪声与稳态噪声对听力损失的影响差异,并通过绘制漏斗图、作Egger回归进行发表偏倚评价,依次剔除文献作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37篇横断面研究,共涉及25055名接触非稳态噪声的中国制造业工人,其中男性占92.5%,年龄为(32.7±9.6)岁,接触噪声工龄为(6.8±4.9)年,噪声暴露水平为(87.0±4.2)d B(A),累积噪声暴露量(CNE)为(95.9±8.0)d B(A)·年。非稳态噪声接触工人的高频和语频听力损失患病率分别为29.0%和14.2%。19篇带有稳态噪声对照组的横断面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非稳态噪声组与稳态噪声对照组相比,年龄、工龄、等效A声级(L_(Aeq))和CNE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对高频听力损失影响的合并OR值为1.87(95%CI:1.46~2.41),有统计学意义;漏斗图对称性较好,Egger回归结果显示t=-0.11,P=0.910(>0.05),表明本次meta分析不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变化不大,表明结果较稳健。[结论]中国制造业中噪声作业工人以男性青壮年为主,长期接触高水平有害的非稳态噪声,听力损失患病率高,相对于接触稳态噪声的工人,会遭受更严重的听力损失。
- 施志豪辛佳芮周洁娜周莉芳高向景张美辨
- 关键词:非稳态噪声听力损失META分析
- 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7
- 2012年
- 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是指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客观地认识事物(系统)存在的风险因素,通过辨识和分析这些因素.判断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风险概率的过程。依据201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下称《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或职业危害)的风险评估工作已经成我国卫生部门的主要职能之一。
- 张美辨邹华袁伟明周莉芳丁钢强
-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风险评估卫生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