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儒
-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 以Meta分析方法对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泼尼松进行比较,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Ovid、Google Scholar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文献,选择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文献进行分析.对通过筛选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9项研究共计407例患者.普萘洛尔疗效优于泼尼松[比值比(OR)=7.56,95%置信区间(CI):(3.18~17.98,P<0.05)]及空白对照(OR=23.15,95%CI:7.15~74.94,P<0.05).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泼尼松(OR=0.12,95 %CI:0.02~0.75,P<0.05).结论 现有临床证据证明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优于口服泼尼松.
- 周生儒吕仁荣牛静静张林峰张丽丹霍然
- 关键词:血管瘤普萘洛尔META分析
-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体表婴幼儿血管瘤的Meta分析
- 研究背景: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在白色人种中发病率约5-10%。发病男女比例约为1∶3。出生后迅速增长并缓慢消退是婴幼儿血管瘤的显著特点。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血管瘤在出生时有一些前驱性的表现,通常是红色斑...
- 周生儒
-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普萘洛尔激素治疗META分析
- 文献传递
-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型血管瘤的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 观察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其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2010年~2013年间,选取月龄在12月内的血管瘤患儿57例(其中5例为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患儿,2例为注射平阳霉素后血管瘤体感染坏死患儿),通过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1mg/kg,分2次口服)治疗婴儿血管瘤,观察治疗效果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经住院1周观察,57例患儿血管瘤体均显著缩小,出院后继续服药随访1个月,血管瘤均仍有进一步缩小趋势;服药期间患儿心率均下降,部分患儿出现皮疹、腹泻等症状,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通过口服普萘洛尔,可使血管瘤瘤体较前明显缩小,达到治疗效果,且较少引起并发症.
- 殷炜黄志见周生儒
- 关键词:普萘洛尔血管瘤婴儿
- β肾上腺素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检测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β肾上腺素受体-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按照Mulliken分类法将血管瘤分为三期:增生期(<12个月)32例,消退期(13 ~ 60个月)17例和消退完成期(61个月至12岁)11例;另收集7例瘤旁正常皮肤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增生期、消退期、消退完成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β肾上腺素受体-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情况,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Image Pro Plus 6.0软件)测量平均吸光度值.数据统计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6.0软件对定量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β肾上腺素受体-2在增生期血管瘤呈强阳性表达、消退期呈阳性表达、消退完成期呈弱阳性表达,在各期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064 751 2±0.012 747、0.031 601 7±0.006 848、0.011 869 8±0.039 34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血管瘤增生期呈强阳性表达、消退期呈阳性表达、消退完成期呈弱阳性表达,在各期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068 940 9±0.029 274、0.028 445 5±0.006 396、0.011 184 1±0.004 198;各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β肾上腺素受体-2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平均吸光度值的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肾上腺素受体-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可能参与了血管瘤发生、发展及消退的病理过程.
- 徐广琪牛静静吕仁荣周生儒霍然
-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 β-磷酸三钙-脱细胞软骨支架复合兔BMSCs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纳米磷酸三钙人工骨(β-TC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脱细胞耳软骨(DC)复合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获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培养并体外诱导成软骨细胞,取异体兔耳软骨进行脱细胞处理,与β-TCP形成复合支架作为载体接种软骨细胞,加入TGF-β和IGF-I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实验动物(n=18)分为3组,实验组(n=8)复合支架加入TGF-β和IGF-I,对照组(n=6)仅以复合支架修复缺损,空白组(n=4)不加入任何修复材料。结果 BMSCs在体外生长稳定,增殖能力强,可被诱导为软骨细胞。软骨支架脱细胞完整,软骨陷窝排列有序,复合物植入缺损后第20周,实验组缺损内充填白色半透明新生软骨组织,色泽与正常软骨相似,与周围正常软骨连接良好。结论β-TCP-DC复合支架有较多的孔隙结构,降解速度快,组织相容性及细胞黏附性好,是组织工程修复关节软骨理想的种子细胞载体。
- 吴军成吕仁荣李龙周生儒林玲玲牛静静张林峰徐广琪霍然
- 关键词:Β-磷酸三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