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斌

作品数:24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卫生专业人才培养“122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静脉
  • 6篇麻醉
  • 6篇肝移植
  • 4篇诱发电位
  • 4篇术后
  • 4篇切除
  • 4篇静脉麻醉
  • 3篇移植术
  • 3篇听觉
  • 3篇切除术
  • 3篇老年
  • 3篇肝移植术
  • 2篇药物
  • 2篇镇痛
  • 2篇手术
  • 2篇腔静脉
  • 2篇腔静脉成形
  • 2篇内镜
  • 2篇老年患者
  • 2篇类药

机构

  • 23篇解放军第81...
  • 4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4篇周斌
  • 11篇赵建生
  • 7篇何咸兵
  • 6篇王品
  • 6篇孙浩
  • 6篇李志辉
  • 4篇金毅
  • 4篇龙云
  • 3篇佟波涛
  • 3篇汪晓峻
  • 3篇王利娜
  • 3篇胡维杰
  • 3篇徐德才
  • 2篇王淮胜
  • 2篇段加方
  • 2篇张燕
  • 2篇段家芳
  • 1篇王永山
  • 1篇邓小明
  • 1篇封小美

传媒

  • 7篇临床肿瘤学杂...
  • 7篇东南国防医药
  • 6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麻醉用于内镜引导沙氏探条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狭窄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在无痛状态下内镜引导沙氏探条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狭窄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食管癌手术或放射治疗后出现狭窄患者分为两组,115例静脉麻醉后进行扩张患者为麻醉组,同期105例未采用静脉麻醉进行扩张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扩张效果及安全性。结果:麻醉组中原狭窄部孔隙平均口径0.35cm,平均扩张2.4次/人,平均治疗0.6个疗程/人,扩张6周后112例狭窄部口经>0.8cm,吞咽困难得到改善,有效率97.4%,其中显效为62.6%,3例无效,占2.6%。9例扩张时血氧饱和度<80%(Ⅰ度),6例扩张后出现黑便。1年后80例回访,3例狭窄部口径<0.8cm,出现吞咽困难。对照组中原狭窄部孔隙平均口径0.36cm,平均扩张3.4次/人,平均治疗0.85个疗程/人,扩张6周后99例狭窄部口经>0.8cm,吞咽困难得到改善,有效率94.3%,其中显效为30.5%,6例无效,占5.7%。1例扩张后出现气胸,2例扩张后出现黑便。1年后72例回访,11例狭窄部口径<0.8cm,出现吞咽困难。结论:静脉麻醉与非静脉麻醉状态下用沙氏探条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狭窄均安全有效,但前者疗程短,远期疗效更理想。
胡维杰王利娜汪晓峻周斌
关键词:静脉麻醉食管狭窄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在听觉诱发电位指导下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维持与恢复质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A组),通过监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调节丙泊酚输注速率,维持AAI<30;对照组(B组),根据血压及心率调节丙泊酚输注速率(收缩压或心率上升及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0%时),每5min增减丙泊酚0.01mg/(kg.min)。诱导时两组均以5ng/ml血浆靶浓度TCI瑞芬太尼开始,术中瑞芬太尼血药靶浓度均维持不变。记录基础值(T1)、插入喉罩时(T2)、切皮(T3)、分离深部组织(T4)、术毕(T5)、睁眼(T6)6个时间点的MAP、HR、AAI值及T2~T5时间点的丙泊酚给药速率和均值。记录患者睁眼的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出手术室时间。结果:两组各时间点A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输注丙泊酚速率以及总用量减少(P<0.05)。在睁眼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方面,B组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24h随访患者均无术中知晓。结论:AAI指导全凭静脉麻醉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可较好的控制麻醉深度,指导合理用药,有助于患者较快地恢复,避免术中知晓。
何咸兵周斌李志辉王品孙浩赵建生
关键词:乳腺切除术诱发电位听觉麻醉静脉
脂质过氧化抑制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选用脂质过氧化抑制剂(U74389F)作为脑保护剂,观察其对大鼠全脑缺血后的海马CA1区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三组:对照组(6只),缺血组(7只)与治疗组(7只)均脑缺血10分钟,再灌注7小时,治疗组缺血前1小时腹腔注射U74289F 10mg/kg。结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6小时后,海马诱发电位中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斜率与缺血前相比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缺血再灌注6小时后EPSP的斜率与缺血组同期相比显著减小(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6小时后海马CA1区的神经元突触功能毒性增强,而U74389F能有效降低此毒性增强作用,从电生理学角度说明了脑保护作用。
周斌邓小明刘树孝
关键词:脑缺血诱发电位海马脂质过氧化
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MNP)的疗效。方法 2011年8月至2014年1月间52例中度以上MNP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A组(17例),仅接受吗啡;B组(18例),接受吗啡加75mg普瑞巴林(每日2次);C组(17例),接受吗啡加150mg普瑞巴林(每日2次)。患者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方式给予吗啡注射72h,滴定其所需剂量。72h后将吗啡换成口服羟考酮控释片,继续治疗4周。分析A、B、C 3组每24h吗啡用量,PCIA期间及口服羟考酮控释片后的疼痛情况(爆发痛次数、静息以及活动VA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比较,B组72h内、C组48h内及72h内的每24h吗啡用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72h内爆发痛次数及活动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PCIA滴定期间,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及便秘,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28天羟考酮缓释片用量(mg)为117.67±36.39,而B、C组分别为94.06±25.38和88.21±24.46,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第7、14、28天爆发痛次数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14天活动VAS评分低于A组,C组第7、14天活动VAS评分均低于A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MNP的效果较好,优于单用阿片类药物,且普瑞巴林可能需使用较大的剂量。
周斌王品孙浩金毅
关键词:普瑞巴林阿片类药物
中老年肝移植围手术期的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肝移植术前基本资料的特点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的变化。方法 2003年4月至2011年12月施行成年非转流腔静脉成形肝移植术202例,年龄≥60岁24例为中老年组,余178例为成年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观察术中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肾功能指标,回顾性分析两组术前基本资料。结果中老年组患者术前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比例高于成年组,术前血清胆红素总量、凝血酶原时间和肝肾综合征的比例低于成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无肝期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嵌压(PAWP)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而心率(HR)明显加快,在新肝期5、30 min CVP、PAWP、HR较术前明显增高,新肝期5 min MA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肝期30 min中老年组CVP明显低于成年组;而HR则明显高于成年组,MAP则在新肝期5 min和30 min低于成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新肝期1h和术毕肌酐(Cr)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肝移植患者器官功能退行性改变且可能合并各种并发症,但术前筛选严格,基本情况较好,虽术中血流动力学复杂,但术中加强监护和管理,能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
周斌何咸兵段家芳孙浩赵建生
关键词:肝移植中老年围手术期
肝移植术后弥漫性脑病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弥漫性脑病(diffuse encephalopathy,DEP)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防治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以术后发生DEP者为Ⅰ组,无DEP者为Ⅱ组,比较两组各项临床参数。结果肝移植术后DEP发生率13.37%。术前Ⅰ组和Ⅱ组慢加急性肝衰竭占48.0%和18.5%(P<0.01);肝功能Child C级占88.0%和65.4%(P<0.05);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为(22.83±10.54)和(13.24±11.36)(P<0.05);总胆红素为(348.6±244.8)μmol/L和(174.3±134.2)μmol/L(P<0.01);血氨为(67.9±24.7)μmol/L和(39.7±14.8)μmol/L(P<0.05)。术中Ⅰ组和Ⅱ组出血量分别为(4108±1513)ml和(3112±1260)ml(P<0.05);平均动脉压<70mmHg例数占92.0%和64.8%(P<0.05);低血压持续时间为(12.4±6.4)min和(7.5±4.6)min(P<0.05);术后Ⅰ组和Ⅱ组病死率为16.0%和4.94%(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DEP与原发病种类及严重度、术中出血量及低血压持续时间、术后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等显著相关。
阳文新何咸兵王跃华周斌于乐成何长伦申红王轩
关键词:肝移植预后
静脉麻醉用于肠镜下息肉切除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05年
胡维杰王利娜汪晓峻周斌
关键词:息肉切除结肠镜静脉麻醉
乌司他丁对腔静脉成形肝移植术肾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腔静脉成形肝移植术患者肾功能的变化与乌司他丁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71例腔静脉成形肝移植术患者,随机给予乌司他丁30万IU或等量生理盐水,持续静脉输注1h,新肝期再重复一次。根据腔静脉平均阻断时间分成≤62min组,其中用乌司他丁23例(U1组)、生理盐水18例(C1组);>62min组,其中用乌司他丁13例(U2组)、生理盐水17例(C2组)。监测血流动力学、血气、生化指标、肾功能指标、凝血功能、体温、尿量及出血量等。结果下腔静脉阻断(IVC)时间为(62.3±11.2)min。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24h血尿素氮(BUN)明显升高(P<0.01),血肌酐(Cr)在新肝期1h、术毕、术后24h均明显升高(P<0.01)。术后24hBUN、CrU1组明显低于C1组(P<0.01),U2组亦明显低于C2组(P<0.01)。而U1与U2组、C1与C2组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腔静脉成形术肝移植术对肾功能有明显损伤,术中使用乌司他丁对肾脏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周斌何咸兵龙云孙浩赵建生
关键词:肝移植术乌司他丁肾功能
恩丹西酮、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应用被引量:13
2002年
李志辉徐德才周斌王淮胜
关键词:恩丹西酮地塞米松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
肝移植术中心跳骤停4例临床初探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发生心跳骤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年来肝移植术中发生心跳骤停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心跳骤停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等变化。结果136例肝移植术中有4例发生了心跳骤停,发生率为2.9%,均发生在新肝期,都出现再灌注综合征,并伴有低钙、高钾和酸中毒。3例复苏成功、1例死亡。结论再灌注综合征、高钾血症、低钙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是导致肝移植术中发生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
赵建生佟波涛段加方周斌
关键词:肝移植心跳骤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