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婧 作品数:28 被引量:104 H指数:7 供职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神经梅毒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染色、特殊染色等方法对神经梅毒进行观察。结果患者男性,56岁,头痛半年伴右侧肢体无力半个月,收住神经外科。MRI示左顶叶可见环状强化的结节样异常信号影,大小1.3 cm×1.5 cm,脑膜瘤或转移瘤可能。术中见肿块位于左顶叶脑内,边界清,质硬。镜下见以浆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弥漫或围血管浸润,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多处可见凝固性坏死、炎性肉芽组织及脓肿形成。特殊染色(包括两次Warthin-Starry染色)均阴性。初步病理诊断:"左顶叶"脑组织重度急慢性炎,伴淋巴、浆细胞高度增生(以浆细胞增生为主)。患者10天后门诊检查,血清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试验阳性,收住皮肤科。脑脊液梅毒血清确认试验(凝集法)阳性。对左顶叶手术标本再次行Warthin-Starry染色,经反复寻找找到梅毒螺旋体。最终病理诊断:"左顶叶"神经梅毒(树胶肿型)。结论梅毒感染早期的神经梅毒罕见,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误治(误诊率高达72%)。神经梅毒的基本病理改变是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病变及小动脉的血管内膜炎,诊断需结合病史(输血史、性伴侣感染史及吸毒史等)、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血清学检查,并应用Warthin-Starry特殊染色找到梅毒螺旋体,为确诊提供可靠依据。 周婧 李南云 周晓军 石群立 章如松 余波 王璇关键词:神经梅毒 临床病理 影像学 混合性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1 2011年 患儿女,4岁。近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痛、呕吐,近1周加重,于2010年2月18日入院。查体欠合作,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5分,病理反射阴性。MRI示小脑和第四脑室下角见大小5.4cm×3.2cm异常信号影,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见囊变区及小血管影(图1)。术中发现肿瘤根部化于颅颈交界区的脑干下部和颈髓上部,瘤组织巨大,压迫小脑和第四脑室, 周婧 杨国仪关键词:星形细胞瘤 黏液样 毛细胞 混合性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第四脑室 颅颈交界区 Sturge-Weber综合征:个案报道及文献复习 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SW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要点。对1例SW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病理学特点进行观察分析。男性,23岁,癫痫发作23年入院。出生后12天首次癫痫发作,随年龄增大发作频... 周婧 李南云 周晓军关键词:STURGE-WEBER综合征 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 临床病理 文献传递 vonHippel—Lindau综合征及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vonHippel—Lindau(VHL)综合征及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母细胞瘤(HB)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对21例VHL综合征和63例散发性HB进行观察分析,分别获得18例和42例随访资料。结果21例VHL综合征患者中除4例确诊外均漏诊。平均首诊年龄29.5岁,男11例,女10例。21例患者共发生87个CNS—HB,最多者13年新发12个。10例患者存在其他VHL相关病变:6例视网膜HB、4例胰腺肿瘤(内分泌肿瘤、微囊性腺瘤)、1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4例肾囊肿、1例内淋巴囊肿瘤。1例患者4年间发生5种VHL相关肿瘤。63例散发性HB,平均年龄43.0岁,男34例,女29例。随访18例VHL综合征中生存14例,病死4例,生存者中残障(失明、偏瘫)4例、再发11例。42例散发性HB,生存39例(92.9%),其中残障3例;病死3例(7.2%)。病理学特征HB间质细胞胞质泡沫样,血管丰富。部分HB可见异形核瘤细胞。HB侵犯脑组织者32例,随访21例患者均生存。HB间质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Inhibinα及D2-40,CD34及CD68均阴性,3例瘤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30例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标记,Ki-67标记指数除7例为2%,2例为5%,余均为1%,随访22例患者均生存。结论VHL综合征是一组多系统多发性良恶性肿瘤症候群,预后差,漏诊率高。CNS—HB多发于小脑。VHL相关性HB较散发性HB就诊年龄小10岁,易发生于脑干和脊髓。HB肿瘤中异形核细胞、Ki-67标记指数稍高及侵犯脑组织均与预后无关。VHL综合征患者终生存在新发VH[.相关肿瘤的可能,因此强调对确诊患者终生随访及定期全面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周婧 李南云 周晓军 周航波 吴波 姜少军 马恒辉 章如松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的发病特点、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7例PLAM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均为女性,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自发性气胸,X线及CT示双肺弥漫性、多发性小囊肿,镜下见异常平滑肌样细胞围绕支气管、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并向周围延伸;HMB-45、SMA、ER和PR可均阳性。结论 PLAM是一种罕见的肺疾病,以平滑肌细胞样的异常增生及浸润为特点,根据临床和组织形态特点,结合免疫表型可确诊,HMB-45对该病具有诊断意义。 杨国仪 周婧 周志毅 夏钰弘 虞敏红 洪建刚关键词:肺淋巴管肌瘤病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Wnt-5a在肾脏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Wnt-5a抗体在肾脏上皮性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使用Wnt-5a抗体对123例肾脏肿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其中包括肾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37例、... 饶秋 刘晓红 周婧 马恒辉 周航波 章如松 周晓军关键词:上皮性肿瘤 临床病理意义 WNT-5A 嗜酸细胞腺瘤 文献传递 脊髓部位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罕见的脑室外神经细胞瘤(extraventricular neurocytoma,ENC)尤其是脊髓EN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1例脊髓ENC进行观察,... 周婧 李南云 周晓军 吴波 姜少军 周航波关键词:神经细胞瘤 临床病理 文献复习 文献传递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罕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平滑肌肉瘤(primary leiomyosarcoma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LCN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PLCNS进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搜索国外24例PLCNS,对25例PLCNS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儿男性,1岁8个月,血清学HIV阴性,肿瘤位于小脑靠近天幕。镜下显示短梭形肿瘤细胞呈短条索状排列于黏液性间质中,细胞明显异型,核分裂多见。免疫标记SMA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80%,EBV原位杂交阴性,患儿行肿瘤全切除术后5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25例PLCNS中免疫缺陷及放疗无关者(简称:无关者)8例,免疫缺陷合并EBV感染者13例(简称:免疫缺陷者),长期放疗者1例。结论PLCNS临床特点:无关者可发生于儿童和中年,免疫缺陷者均为中青年;PLCNS多为单发肿块,常位于幕上,多与脑膜相关,免疫缺陷者可发生于脊髓,可多发,可合并多系统平滑肌肉瘤;无关者病程较免疫缺陷者短。PLCNS常体积巨大伴轻度瘤周水肿,可侵蚀颅骨。组织学上免疫缺陷者分化较好;无关组多为差分化平滑肌肉瘤(包括黏液性平滑肌肉瘤)。PLCNS预后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疗效尚不清楚。 周婧 杨国仪 李南云 周志毅 杨树东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平滑肌肉瘤 临床病理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中β-catenin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LAM、正常肺组织和间质性肺炎平滑肌增生各10例,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血管球瘤各6例以及4例血管周细胞瘤中β-catenin的表达。结果β-catenin在PLAM中阳性率为100%,平均评分7,细胞质/膜弥漫(+);在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阳性率为67%,平均评分3.2,细胞质强弱不等颗粒状(+);在间质性肺炎平滑肌增生、血管球瘤、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中阳性率分别为0、33.3%和0,与PLAM比较差异显著(P<0.05)。β-catenin在血管周细胞瘤中阳性率75%,平均评分3.8,细胞核旁点状(+)。结论β-catenin可与HMB45联合应用于PLAM的诊断,并作为PLAM鉴别诊断指标。 周婧 杨树东 陈文凯 蔡颖 梁家贝 吴广斌 杨国仪关键词:肺淋巴管肌瘤病 Β-CATENIN 免疫组化 原发性卵巢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卵巢黏液性癌一例 被引量:2 2021年 本例患者因腹胀、腰酸2个月余就诊,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异常,妇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发现盆腔占位性病变,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及基因检测诊断为卵巢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黏液性癌(Ⅱb期),两种肿瘤发生于同一侧卵巢,术后多学科讨论后采用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R-GDP)方案化疗共8个疗程,化疗结束后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通过介绍本例患者的诊治经过及文献复习,为临床医师对罕见病例的识别及诊治提供借鉴。 李霞 周婧 杨树东 孙荣超 钱丽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罕见病例 利妥昔单抗 血清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