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敏 作品数:13 被引量:5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门静脉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门静脉内^(125)I粒子植入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2例患者采取TACE+门静脉腔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联合组),44例患者仅采取了TACE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肿瘤病灶、PVTT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联合组的肿瘤病灶缓解率(59.62%vs 38.64%)、PVTT缓解率(80.77%vs 59.09%)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96、5.421,P值分别为0.041、0.020)。术后8周,联合组患者的血清AFP、门静脉主干直径、PLT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91、3.291、2.330、3.729、3.582、4.126,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8周的血清AST、ALT、TBil水平较同组术前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外周血PLT、AFP、门静脉主干直径较同组术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 TACE联合门静脉内^(125)I粒子植入技术对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TACE,但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其引起的肝功能损伤。 王巧瑜 潘洁 周元敏关键词:肝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益生菌制剂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代谢和骨量 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从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通路,观察肠道菌群调节剂-益生菌制剂对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为益生菌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提供可靠资料。方法建立肠道菌群失调性OP大鼠模型,并设置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益生菌制剂组、PI3K/AKT通路激活剂组、益生菌制剂+通路激活剂组,每组15只。给药干预治疗14 d后,检测粪便含水量及菌群分布;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及骨生物学指标变化、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灰化法检测骨灰重、HE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染色观察骨病理损伤及破骨细胞骨吸收数目、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失衡,血清炎症因子升高,骨代谢异常(促骨形成因子减少,β-CTX及RANKL等破骨活性降低),PI3K/Akt通路活性升高(P<0.05)。益生菌制剂可纠正肠道菌群失衡,抑制血清炎症因子释放、改善OP大鼠骨代谢失衡,并抑制PI3K/Akt通路活性(P<0.05)。PI3K/Akt通路激活剂可削弱益生菌制剂的上述作用,加重骨代谢失衡及肠道菌群失调(P<0.05)。结论益生菌制剂干预治疗,可减弱菌群失调并纠正OP大鼠的骨代谢异常,且其作用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激活有关。 刘旭良 周元敏 曾祥英 王兆杰 宋慧东 李伯庭关键词:益生菌制剂 肠道菌群失调 PI3K/AKT通路 骨代谢 骨量 百草枯中毒肺部MSCT表现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总结百草枯中毒不同剂量、不同时期肺部MS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6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及肺部MSCT资料,根据中毒剂量分为三组,分别是小剂量组(小于20 mg)12例,中剂量组(20-40 mg)36例,大剂量组(大于40 mg)16例;并根据病程在第1、3、7天(早期)、第15天(中期)和第30、90天(晚期)行多层螺旋CT肺部检查,对不同剂量不同病程患者的MSCT肺内表现及肺部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百枯中毒肺部MSCT表现包括肺纹理增强、肺泡渗出、肺实变及肺纤维化。在中毒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早期第1天时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强(26/49)、第3天以渗出为主(36/38),第7天则演变为以渗出(26/31)和实变(7/31)为主;中期(15 d)发展为渗出(18/22)、实变(10/22)和纤维化(10/22);晚期(30 d)表现为肺实变(8/14)、肺纤维化(11/14);晚期(90 d)转变为肺实变(2/6),肺纤维化(6/6)。不同剂量的中毒者也有不同的表现特点,其中小、中剂量组早期第1天以正常(11/33)或肺纹理增强(22/33)表现为主,大剂量组早期第1天即可以出现渗出改变(5/13);百草枯中毒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纵隔气肿(16/64)、胸腔积液(13/64)、胸膜增厚(14/64)、气胸(5/64)及支气管扩张(1/64)。结论不同剂量、不同时期百草枯中毒肺部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及演变规律。 唐水英 叶更新 刘薇薇 周元敏 彭育立关键词:百草枯 中毒 肺部 骶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影像学分析 2022年 目的探索罕见骶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2月收治1例罕见的骶骨原发性ABC病例,经过完善的X线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全身骨显像、正电子计算机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影像学系列检查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监控下穿刺活检、超选择性血管造影、骶骨肿瘤靶动脉介入栓塞后手术病灶刮除、异体松质骨植骨治疗,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系统分析其影像学诊断价值。结果X线见右侧骶1~骶3椎体骨质结构模糊。CT、MRI均显示骶骨ABC病灶呈局部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局部骨皮质变薄,部分缺损,内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欠清,部分突向椎管,病变累及相应椎体右侧附件;MRI还显示病灶呈混杂短T1长T2信号影,内见条片状长T1短T2信号影,呈蜂窝状改变,可见多发小液平征象,增强扫描示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斑片状轻-中度强化区,病灶突向椎管右份,累及椎体右侧附件,相应周围骨质可见骨髓水肿。全身骨显像显示骶骨近右侧骶髂关节处异常团块状高浓度放射性浓集灶;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CT)融合(骨窗)图像示骶骨右侧病灶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区,边缘骨皮质变薄并部分中断。PET-CT检查提示右侧骶管异常扩张,并见软组织肿块形成,病灶侵犯骶2、3椎体右侧及右侧骶神经根,局部压迫马尾神经;相应部位见局灶性放射性浓聚影,放射性分布不均。DSA显示动脉期右侧骶外侧动脉远端及髂腰动脉无名分支远端可见丰富迂曲、增粗的肿瘤血管。随访16个月,症状体征消失,未见肿瘤复发、扩散,无神经功能障碍,早期疗效较好。结论骶骨原发性ABC的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毛晓芬 杨波 刘会毅 周元敏关键词:动脉瘤样骨囊肿 骶骨 影像学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先行16层螺旋CT平扫,再行CT血管成像(CTA),之后应用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观察患者的脑血管情况并对SAH病因进行分析。结果经3D-CTA共发现46例患者有56个动脉瘤、动静脉畸形8例、烟雾病3例、阴性1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外科手术作为参照,提示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7.83%与100.00%。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 叶更新 周元敏 康水英关键词: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 医护联合延续护理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介入术后父母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延续护理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经眼动脉介入化疗术后患儿父母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4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经眼动脉介入化疗术后患儿父母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出院后的医护联合延续护理,两组均在首次介入手术出院前及6个月后调查父亲或母亲希望水平及医学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前,两组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希望水平、应对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联合延续护理可以优化视网膜母细胞瘤经眼动脉介入化疗术后患儿父母应对方式,提高希望水平,改善其负性心境状态。 李敏燕 周元敏 陈婧华 萧间喜 吴燕君 李焱关键词:延续护理 视网膜母细胞瘤 TACE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3月于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的中晚期肝癌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应用TACE治疗,研究组应用仑伐替尼联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清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丙谷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情况、癌症治疗功能总体评价量表(FACT-G)评分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TBIL、AFP、ALT、AST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3、7.349、6.456、24.307,P<0.001);研究组总有效率(96.55%)比对照组(72.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30);研究组治疗后情感状况、生理状况、功能状况、家庭和社会状况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01、9.749、14.928、13.987,P<0.001)。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TACE介入治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效果更佳,有利于患者肝肾功能、治疗效果以及总体功能的提高。 马萍 周元敏 盖云竹 叶更新关键词:中晚期肝癌 新型DR数字化分析方法在骨质疏松研究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用新型DR数字化分析方法进行骨质疏松研究的可行性。方法:1.回顾分析本院在一年之内接受两次DR检查的289例正常成人的影像资料,应用后处理软件对两次DR影像分别进行感兴趣区的像素值测量,同时选取特定区域作为校正区并测量像素值,两次像素值的比值称为像素校正值,观察两组像素校正值有无差异。2.选取本院25例对髋部同时进行了DXA和DR检查的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DXA测量值与DR像素校正值之间的关系。3.使用DR像素校正值参与患者的临床决策。结果:1.两组像素校正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过本方法校正,像素校正值固定不变。2.髋部DR像素校正值与DXA测量值呈正相关关系(股骨颈、大粗隆、Ward区r值分别为0.453、0.506、0.830,P值均<0.05),且诊断准确度较好(股骨颈、大粗隆、Ward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792、0.851,P值均<0.05)。表明DR像素值校正值具备与DXA相近的诊断价值。3.在实际工作中,DR像素校正值的变化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吻合,可作为临床决策的参考。结论:对DR影像经过数字化分析得出的像素校正值可用于骨质疏松的研究,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可作为临床决策的参考。 刘旭良 梁映渝 周元敏 王兆杰 李伯庭 刘贻运 陈文辉关键词:骨密度 骨质疏松 急性甲醇中毒性脑病的CT及MR表现 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分析甲醇中毒患者的颅脑CT及MR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40例甲醇中毒患者的颅脑及眼部的CT和MR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表现。结果:40例中额顶叶白质、外囊壳核CT呈低密度及MR呈长或短T1 长T2 改变的18例,占45%。其中双侧外囊壳核CT呈低密度、MR呈长或短T1 长T2 改变共16例,占40%,右侧壳核出血1例。额、顶叶皮层下白质密度减低共6例,迟发(入院后1周)表现1例。双侧颞叶海马CT呈低密度、MR呈长T1 长T2 改变,共8例。红核、黑质边缘模糊共4例。视神经呈长T1 长T2 改变共8 例。结论:双侧外囊壳核出血性坏死、白质水肿为急性甲醇中毒性脑病的CT及MR主要表现,少数有外囊壳核出血表现。视神经筛板板层内段早期表现为水肿、晚期表现为视神经萎缩。MR检查病灶更加明确,更有特征性。 彭育立 刘红军 张忠林 于成福 骆惠华 周元敏关键词:中毒 甲醇 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结合小分子靶向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晚期肝癌患者实施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结合小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晚期肝癌患者60例,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肝动脉栓塞化疗,观察组实施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小分子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清甲胎蛋白降低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肝癌患者实施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结合小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周元敏 彭育立 陈小轲 唐瑜亮 叶更新关键词: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